關注個性差異 提升育人效能
作者:■文/黨明珍
發布時間:2023-10-10 10:26:40 來源:陜西教育·教學
中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培養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別不同情況給予施肥、澆水和培養教育,這叫因材施教。”作為教育者,我們要承認差異、尊重差異、了解差異、正視差異、利用差異、發展差異,在此基礎上,才能關心、成長、豐富每一個生命。
承認差異、尊重差異,要做到“育人者心中先有人”。學生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也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學生。作為教育者,我們要承認差異的客觀性,用心去發現學生的差異,并關注這種差異,根據差異因材施教。
了解差異、正視差異,要做到“育人時心中先有數”。承認差異、尊重差異是前提,其次教育者要了解這種差異,正視這種差異,唯有如此,教育者施教時才能夠做到心中有數。我們要了解學生的差異性,就要進行學情診斷,通過和學生面對面的溝通,了解他們的優勢和特長,同時摸清他們的劣勢和不足點,幫助學生分析目前所存在的問題或者困惑,找出突破點或者解決問題的措施,最大程度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要掌握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哪些知識是學生已經理解和掌握的,課堂上少講或者不講;哪些內容超出了學生的認知水平,也不宜多講;只有那些學生有一定的思路,又不能完整給出解答的內容,才是教師該重點講解的部分。“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就是這個道理。
利用差異、發展差異,要做到“育人后人人有成長”。蘇霍姆林斯基在書中提到:“教學和教育的技巧和藝術就在于,要使每一個兒童的力量和可能性發揮出來,使他享受到腦力勞動中的成功的樂趣。”通過對學生具體差異的了解,教師利用這種差異制定不同的課堂教學目標,以讓學生人人有發展、人人有成長。
教師進行分層教學,引導學生突破瓶頸。筆者將學生分成了大致三類:第一類是詞匯量和語法都比較扎實,學習積極性比較濃厚的學生。第二類是詞匯量和語法基礎一般,但愿意聽從教師的引導,這部分的學生成績上容易有突破。第三類是詞匯量和語法基礎較差,對英語學習缺乏興趣的學生。這部分學生由于各種原因,長期忽視對英語的學習,家長和教師也都默認這部分學生的英語差,也沒有做出及時的補救,在英語課上他們被邊緣化。
高三的復習課上,教師要把最難的題留給第一類學生,以激發他們不斷地向上攀登的動力。課下,教師要求這部分學生自主完成近三年的高考真題,向更高的目標奮進。第二類學生,教師要給他們提出特定的詞匯目標,特別要關注這部分學生對句子結構、時態語態、非謂語動詞等基本語法的理解。第三類學生不愿意記單詞、詞匯量較差,對于這部分學生教師在課堂上應盡量保護他們的自尊心,敦促他們好好學習英語知識,以期未來得到更好發展。英語是一本必修的基礎課,因此教師要引導他們多翻字典,通過這個最簡單的方法,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熟悉單詞、記憶單詞,從而產生成就感和自豪感。
除了課堂教學,利用差異、發展差異的一個最重要的途徑就是進行分層作業。后進生和優等生之間肯定是有差距的,對于相同的教學內容,不同層次的學生在作業的數量、內容和形式上一定是因人而異、因層而異的,這種“而異”要吻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接受。通過設計分層作業,各類學生都學有目標、學有所獲。當然,在分層作業的同時,教師還要及時關注學生的進步和成長,鼓勵學生在完成本層次目標作業后,自覺、主動地向更高層次作業挑戰,從而縮小同學之間學習上的差距。
“差異是一種資源”,而承認差異、尊重差異,了解差異、正視差異,利用差異、發展差異是我們實行教育教學的一個重要理念。每個學生都是一個有著獨特內心世界、豐富精神生活、蘊含著巨大生命潛能的人。因此,作為教師一定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學習需求、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以此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不同層次的發展。在此基礎上,我們才能堅守教育初心,不辱育人使命。
作者單位 陜西省咸陽市乾縣第二中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