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近年來,漢中市西鄉縣教體局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結合縣情深入推進校園“六個一”管理,深化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建設清廉、清朗校園,取得了顯著成效。

20231009095425981-15-b603a.jpg

第一,開展“迎送一揮手”互動,強化文明禮儀教育促進行為美。教育無小事,事事皆育人。學校管理要從細微處入手,以師生出入學校“迎送一揮手”為切入口,通過校長示范、迎送揮手、交流互動等方式,加強文明禮儀、行為養成教育,讓學生體會教育的溫度。

堅持迎送互動。在上放學重點時段,校長、副校長在校門口值守巡視,維持重點時段秩序及安全,到校迎接問候,離校揮手道別,教育引導學生要行為文明,言談有禮。

重視示范引領。校長、副校長及其他校領導要注重形象,涵養教育情懷,言談富有親和力和感染力,展示積極、健康、陽光、自信風貌,引領、帶動師生向往美、追求美。

加強養成教育。把文明禮儀作為學生德育的突破口,教育引導學生自覺踐行中小學生《守則》《規范》。依托德育“一校一品”,細化一日行為規范要求。發揮文明行為監督崗、文明禮儀標兵等作用,涵養學生高雅情操。

培養良好習慣。開展文明在口中、在手中、在腳下、在心中等活動,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引導學生珍愛生命,善待他人,影響家人,培育社會美好風尚。

第二,堅持“課前一首歌”,強化美育功效涵養學生氣質美。美育是關于審美情操和心靈的教育,能豐富學生想象力,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我們通過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陶冶情操,在學生心里播種下真善美的種子。

堅持課前唱歌。每節課前齊唱一首關于愛國主義、紅色傳統文化、感恩勵志的主旋律歌曲,傳播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喚醒學生學習激情,緩解課業壓力,使校園充溢美妙歌聲。

上好美育課程。開足開齊美育課,加強藝術教師隊伍建設,配齊配足專兼職音樂教師,聘請校外兼職教師充實音樂教學隊伍,拓寬音樂教學渠道。

豐富音樂活動載體。重視舞蹈室、音樂教室的文化建設,營造蓬勃、積極、樂觀的部室文化,組建藝術社團,開展豐富的社團活動。辦好“三節一會”(科技節、藝術節、讀書節、運動會),搭建藝術才華展示舞臺。

第三,緊扣“學生一門藝”,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塑造內在美。把“學生一門藝”作為深化素質教育、克服“五唯”的突破口,系統推進教育評價改革,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使學生享受興趣、陶冶情操。

豐富社團活動,搭建平臺。建好足球、體操、書畫等體藝類社團,強化過程監督和結果考核,提升活動質量。

實行臺賬管理,全面覆蓋。以班級為單位,建立“一門藝”臺賬,組織指導學生結合興趣特長、個性等確定方向,確保每名學生至少參加一個社團,培養一種興趣,掌握一門藝術,具備一種能力。

加強藝術教學,促進發展。嚴格落實課程計劃,開齊開足上好體育、音樂、美術、勞動、綜合實踐、書法、安全、健康等課程,開發特色校本課程,增強美感體驗。

加強教學教研,提高質量。對體藝學科,加強備、上、輔、批、研常規落實的監管,同文化學科同步檢查、考核。設立體藝教研組,校長要經常深入課堂聽評課、指導教研活動,提升教學質量。

加強體育教學,強健體魄。開展體育藝術進校園活動,強化體育“一校一品”創建和“一技一才”培養,辦好體育節和運動會,培養學生的競爭、合作意識和堅強毅力。

加強勞動科技教育,創新進取。抓好《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學習、研究,上好勞動課,開展好校內勞動教育、校外勞動實踐,推進學校、家庭、社會勞動一體化建設,建好實踐基地,組織勞動實踐及公益服務活動。高質量開好科學演示、分組實驗活動,拓寬“一門藝”渠道。

豐富學生特長載體,拓寬渠道。定期舉辦藝術節、運動會,組織籃足球、乒乓球、趣味游戲、機器人、航模、征文等競賽活動。發揮體育、藝術、勞動基地作用,搭建“一門藝”展示平臺。

第四,涵養“教師一份愛”,促進教師素質提升實現教師美。培養、造就一支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根本保障,是支撐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載體。鍛造這樣的隊伍,最基礎、最核心的要素是“教師要有一份愛”。

弘揚高尚師德,強化引領。每年組織評選、表彰師德標兵,并積極宣傳推介,營造熱愛教育、敬業奉獻的師德氛圍。堅持從德、能、勤、績綜合評價教師,把師德作為職級晉升、評優評先、推薦提拔的首要條件,引導教師涵養高尚師德。

加強教師培訓,提升素養。多渠道加強校長、教師、黨員、教研、督導五支隊伍建設。結合需求開展心理健康、新任教師等培訓,通過國培、省培、市培和城鄉學習共同體、跟崗學習等途徑,提升教師教育教學能力。

建好骨干隊伍,強化支撐。常態化開展全員賽教、縣級賽教,每年評選表彰縣級教學能手50人,每兩年評選學科帶頭人60人,每三年評選縣級名師100人。開展思政課教師“大練兵”活動。組織名師、教研員進行教學視導、送教送培送研,促使專兼職教研員立足一線抓教研。

深化教研教改,提升素養。創新建設“教研超市”,定期征集發布“超市菜單”,開展研修活動。依托34個市縣學科基地扎實開展學科教研。抓好5個名師工作室建設,推進集團化辦學,用好智慧教育設備在線開展教學教研,多途徑提升素養。

加強技術融合,提升效益。推進教研、培訓、信息技術資源融合、功能融合,推進“課堂革命”,打造“三個課堂”,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實施教育信息化“十百千”工程,培養名校長信息化領導力和名師信息化應用素養。

健全關愛機制,強化成效。健全師生一對一、二對一關愛機制,開展談心談話、慰問走訪、結對子、過集體生日等關愛活動,當好學生人生發展導師。建好心理咨詢室、留守兒童發展中心,關注學生心理健康。通過家委會、家長學校,提升家庭教育水平。

第五,彰顯“校長一身正”,強化校長示范引領帶動學校美。一名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校長的辦學思想、辦學理念和管理能力直接決定學校發展。校長政治堅定、廉潔自律、嚴以律己、一身正氣,則能引領學校良性發展。

堅定辦學方向,貫徹教育方針政策。校長要認真學習領會、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把握教育發展新形勢新政策,帶頭講政治,堅決貫徹中省對教育的決策部署。

模范恪守道德,為人師表關愛學生。校長要熱愛教育事業,用高尚的品格、淵博的知識、大愛的情懷熏陶人、感染人。要勤于修身、精于教書、善于育人、樂于奉獻、敢于擔當。要公平公正,增強服務意識,當好師生、家長的公仆。

研究管理藝術,提高水平增強能力。校長要遵循教育規律,心無旁騖抓管理;要依法治校,構建現代學校管理體系;要注重班子建設,增強班子的凝聚力、執行力;要以德立身、以德治校,提升教師專業水平;要科學管理、務實勤奮抓好教育工作。

強化業務引領,提高效率提升質量。校長要研究教學,立足一線抓“課堂革命”,推進“三個課堂”;要堅持教學中心地位,在一線上課聽課教研;要強化質量意識,加強質量監測與管理,促進教學質量提升。

建構管理文化,打造辦學特色品牌。校長要結合實際建構以“一訓三風”為引領的校園文化體系,并使之成為師生的自覺行為。

搭建專業平臺,促進校長專業發展。校長要把握教育發展新形勢、新要求,務實進取、改革創新,向教育家邁進。縣教體局建立“茶鄉論教”校長講壇,每月確定主題,安排10名校長立足實際分享管理經驗,引領帶動學校發展。

第六,實現“校風一園清”,建設清廉清朗學校實現校園美。校園“六個一”落腳點在學校清廉、校園清朗、作風廉正。堅持守正創新,弘揚“勤快嚴實精細廉”作風,營造想干事、干成事、不出事以及風清氣正的發展氛圍,讓教師工作舒心、學生發展和諧、人民群眾滿意。

深化學校“一訓三風”。重視宣傳學校的“一訓三風”,在校園醒目位置懸掛張貼,在升旗和舉行一些重要活動時誦校訓、唱校歌。校長帶頭解讀,班主任、任課教師宣講“一訓三風”,使學生體會學校追求,化為行動的力量。

強化黨風廉政教育。加強教師隊伍管理,抓好教職工政治學習。落實師德承諾、師德考核、師德一票否決制和責任追究制,常態化開展師德師風專項整治。

規范權力運行監督。完善學校內部治理和議事決策監督機制,加強重點領域專項整治和監管,圍繞“三重一大”和重點環節,完善防控制度,一體推進不能腐、不敢腐、不想腐的機制建設。

加強能力作風建設。緊盯“四風”問題,進一步健全監督機制,嚴格執行全縣教體系統“五不準”要求,解決好群眾急難愁盼的突出問題。堅持選人用人正確導向,建設清、廉、美的校園。

涓涓細流潤桃李,銳意創新鑄基石。我們將堅持“六個一”的校園管理辦法,務實進取,辦好人民滿意的西鄉教育。

作者單位:陜西省漢中市西鄉縣教育體育局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