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邊界
作者:何純華
發布時間:2023-10-09 09:40:16 來源:陜西教育·綜合
教育的對象是人,是活生生的人,是有著不同性格、感情、認知、思維、判斷和選擇的人,特別是未成年人。千姿百態的個體囊括于“教育”的理念、體制和機制里,成長在紛繁復雜的社會中,主觀上進行適應、改變自我,尋找立足之地和生存空間,在此過程中塑造信仰、錨定目標、激發才智,形成對微觀環境和宏觀社會的影響、改造及推動,從而實現個人價值。
教育的特殊功能和作用決定了其崇高性和純潔性,社會各方為了維護和實現這個目標不懈努力,然而除了眾口難調等原因之外,現實中眾多不良因素浸染、滲透到教育領域,導致教育領域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備受詬病。值得慶幸的是,經歷了痛定思痛和撥亂反正,教育的初心始終未變,教育的追求日趨正向,各項改革和調整也在不斷帶給人們信心和希望。
通常意義上的教育具有明確的時間階段、空間范圍和運行模式,它自成一個范疇,因此有了邊界。不管是教育從業者,還是社會大眾,都要認清這個邊界,守牢這個邊界。
認清教育的邊界,就是要培育良知,樹立道德,明確底線,通過科學規劃設計塑形造體,以嚴而實的規章制度運行,用道德信念溫潤肌理,促進教育事業保持健康和活力,使從業者心生自信自豪,使社會大眾對教育“領地”心存敬畏,不起褻瀆之念。誠然,劃定教育的邊界并不是追求清高和矜持,而是要在形形色色的社會中為教育事業劃定“標志標線”,訂立規則,以法治精神和手段予以約束和規范,推動教育領域秩序井然,保障教育事業公平公正、運行有效。
守牢教育的邊界,就是要堅定信仰,秉持法、德、義、理的原則和標準,勤修善為,存是去非,忠誠踐行教育使命,使教育的邊界成為學生的起跑線、教育工作者的保護網和社會大眾的警示墻,同時也是蠅營狗茍之流的高壓線和隔離帶。相關管理部門是明晰并確定教育邊界的關鍵因素,需要行之以高度的自覺和科學的設計;相關商業機構是影響教育邊界的重要力量,需要持之以恒地對其嚴加約束、規范和引導,促使其發揮積極作用;學校、家庭是教育邊界的一線守護者,也是最需要保護的部分,當以珍惜且虔敬的態度精心培育、悉心扶植,使學生和教師這兩個最為核心的群體心無旁騖,舒意暢行,在本真的教與學中提升自我、鋪展理想。
教育的邊界既有形又無形,有形在為,無形在心。只有社會多方達成共識,形成合力,才能共同營造一方圣潔園地。
作者單位:陜西省西安市第九十八中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