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強化對幼兒的勞動教育能進一步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開展勞動教育的過程是教師引導幼兒主動與現實世界發生互動的過程,也是拓寬幼兒視野、豐富幼兒生活體驗的過程。因此教師要基于幼兒發展的需要,立足幼兒園的實際情況,多維、立體地開展勞動教育,從育人、生活、游戲三個基點提升幼兒的勞動素養。

《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對勞動教育提出新的要求:要將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的全過程;要貫穿家庭、學校、社會的各個方面;要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相融合;要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作為幼兒教師也要基于這樣的教育背景,改變傳統幼兒教育中內容狹窄、方式簡單、評價單一等現象。教師要結合時代特點,遵循幼兒發展的內在規律,實施育人為“先”,生活為“引”,游戲為“橋”等策略,在增強幼兒勞動樂趣的同時,使勞動教育真正落到實處。

一、育人為“先”,感知勞動教育的價值

教師在對幼兒進行勞動教育的同時也要對他們進行品德教育。“育人”是幼兒教師開展一切工作的重要目標,教師要有目的地發掘蘊含在日常勞動中的育人因素,潛移默化地促進幼兒德育發展。

(一)在日常生活的勞動中育人

幼兒教師要擴大勞動教育的內容。課程實踐活動、幼兒園值日等只是勞動教育的一部分。教師要關注幼兒的日常生活,如針對部分幼兒在游戲結束后不擺放玩具、午休之后也不整理床鋪的問題,教師可以開展擺放玩具與整理床鋪的活動,看誰表現最出色,培養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針對部分幼兒不愿意跟別人合作,喜歡以自我為中心的問題,教師可以讓幼兒在合作中完成分餐,讓部分幼兒負責收拾桌子、發放勺子,部分幼兒負責分飯、分菜,培養幼兒的溝通交流和合作能力。

(二)在日常勞動的對話中育人

教師在對幼兒進行勞動教育時要把育人放在首位,要關注幼兒在勞動過程中的情感態度與意志等。教師不僅要指導幼兒學習勞動技能,而且要仔細觀察幼兒的舉動并與他們進行對話。對話的過程也是教師對幼兒在勞動中的表現給予評價的過程,也是強化對幼兒品德培養的過程。同時,教師要開展引發幼兒思考與討論的實踐活動,讓他們將勞動作為一種需要,更主動地參與勞動,如引導幼兒布置新教室。通過這樣的方式,教師可以將勞動教育與培養幼兒的品行融合起來。在勞動前,幼兒可以與教師交流自己制訂的勞動計劃。在勞動過程中,幼兒可以自己搬東西、設計教室。教師在與幼兒的對話中,要積極評價幼兒的勞動技能,表揚他們的優秀品行,讓幼兒感受到勞動帶來的自豪感和幸福感。

二、生活為“引”,豐富勞動教育的內容

在開展勞動教育時,要遵循幼兒的年齡特點與心智水平,要讓幼兒主動參與勞動,積極享受勞動,不能讓幼兒將勞動看作負擔和強加的任務。因此教師要豐富勞動教育的內容,要基于幼兒生活經驗開展勞動教育,讓幼兒在生活與學習中發展勞動素養,幫助幼兒養成熱愛勞動的良好習慣,促進幼兒成為崇尚勞動的時代新人。

(一)創設日常活動開展勞動教育

教師在引導幼兒開展勞動教育時要堅持一貫性與靈活性的原則,也就是說,對幼兒的教育是長期的也是多元的。日常的活動不能僅僅局限在幼兒服務于自己的活動,如獨立入園、穿脫衣物、洗臉刷牙、自主飲食等。教師也可創設一些內容更為豐富的活動,如幼兒到幼兒園后的簽到方式可以改為自主簽到。幼兒可以在頁面上寫上自己的名字,同時用不同的符號表示當日的天氣。這樣的創意活動,使幼兒不僅能承擔相應的勞動任務,而且有新鮮感。

(二)打造生活情境增加勞動機會

好動是幼兒的天性,好奇也是。幼兒總對新鮮的事物充滿好奇,并不停地問為什么。教師可結合幼兒的特點,為他們提供有趣的勞動實踐場所,從而強化他們勞動的動機。如教師可以利用班級種植角,讓幼兒從家里帶來形狀不同的器皿作為花盆,再種上不同的種子,等這些種子發芽后,教師再引導幼兒進行管理。教師還可以創設手工制作區,引導幼兒將一些小的珠子串起來,做成手鏈或戒指,或者建構木工坊,引導幼兒隨意加工木料,制成手工藝品。多樣的情境有助于激發幼兒的勞動意愿,幫助幼兒在操作和探究中解決勞動實踐中的問題。這樣的方式不但增強了幼兒的勞動感受,而且切實提升了幼兒的勞動素養。

三、游戲為“橋”,增強勞動教育的樂趣

教師在幼兒園開展的活動要以游戲為主,要在游戲中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同樣地,教師要將勞動教育滲透在游戲活動中,讓幼兒在玩中享受勞動、感知勞動。教師不但要將游戲當成幼兒教育活動的基本形式,也要將其當成勞動教育的重要載體。

(一)創設游戲性勞動

教師可創設一些有豐富勞動場景的游戲,讓幼兒的游戲能力與勞動能力同時獲得發展。如教師可以安排幼兒進行拔蘿卜的活動。在幼兒園的種植區,教師與幼兒一起種植一些蘿卜,在收獲的季節,教師要指導幼兒拔蘿卜。教師可以將拔蘿卜的活動轉變為一場游戲,將幼兒分成不同小組,進行拔蘿卜比賽,看哪個小組拔的蘿卜多。幼兒會將勞動看成游戲,并且享受勞動的成果。拔蘿卜最多的小組,可給予適當的獎勵。通過這樣的游戲性勞動,幼兒在真實的場景中獲得了沉浸式的體驗,他們在品味游戲樂趣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

(二)創設游戲性角色

角色游戲是幼兒常玩的游戲,幼兒通過角色扮演能更好地了解社會、融入生活。在角色游戲中幼兒能享受角色扮演的快樂,能在扮演中獲得在健康、社會、科學、語言、藝術等領域的能力的發展。當然教師也可利用角色扮演游戲提升幼兒的勞動素養,提升幼兒的責任感。如教師可以給幼兒添置一些布娃娃,先讓幼兒選擇他們自己喜歡的布娃娃,培養幼兒參與游戲的能力。然后讓幼兒扮演布娃娃的爸爸或者媽媽,給布娃娃喂飯。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指導幼兒正確使用筷子,將食物(玩具)夾起來,并送到布娃娃的嘴里。同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幼兒模擬父母給他們喂飯時的動作、要領、神態與語氣。這樣的游戲不僅能提升幼兒的勞動能力,而且能提升他們的游戲興趣。幼兒喜歡模仿,他們能享受在游戲中模仿的樂趣,也能感受到父母勞動的不易。在游戲中,幼兒可以真切地體驗勞動,切實發展勞動素養。

教師要堅持將幼兒作為勞動教育的主體,激發他們在勞動中的主動性,進而讓他們在教師與家長的引導下形成勞動觀念,在生活的體驗中提升勞動技能,在游戲的互動中鞏固勞動習慣。總之,教師要在多樣化的幼兒活動中滲透勞動教育,引導幼兒認識勞動、體驗勞動、熱愛勞動。

作者單位:江蘇省徐州市豐縣機關幼兒園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