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教學模式下,如何開展幼兒勞動教育?
作者:王 露
發布時間:2023-09-28 09:19:50 來源:陜西教育·綜合
3—6歲是幼兒成長的重要啟蒙階段,教師必須要抓住幼兒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期,將勞動教育融入幼兒園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激發幼兒的勞動熱情和興趣,培養幼兒熱愛勞動的行為品質。促進幼兒的勞動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隨著時代的變化和科技的發展,以往的教育模式很難滿足現階段的教育需求,德育的效果被弱化了。為此,我們開始實施新一輪的幼兒課程改革,創新了教學模式,引導教師基于PBL教學模式(PBL指問題驅動教學法即基于問題的教學方法)開展幼兒勞動教育,通過理論基礎和實踐經驗,以幼兒的教學內容為基礎,與項目學習模式進行合理嫁接,對幼兒勞動教育進行探索和實踐。
一、PBL教學模式是開展勞動教育的重要途徑
PBL教學模式是以向幼兒拋出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模式,該教學模式以現實世界為基礎,以幼兒為主題內容。相關研究學者認為PBL教學模式的核心要素主要包含:①具有挑戰性的問題:問題要源于生活,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將學習的核心內容與該問題進行融合,同時要考慮幼兒的接受程度,該問題應具有一定難度,但必須與幼兒的學習能力及水平相符;②探究具有持續性: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引導幼兒不斷搜集問題的相關信息,并根據情況及時調整探究策略;③研究的問題具有真實性:教師提出的問題必須與現實世界緊密相連,讓幼兒在真實的場景中去完成任務,解決真正意義上的問題;④幼兒在探究中有發表言論的權利: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幼兒占主導地位,由他們自己決定該活動將如何開展和進行,從而提高幼兒的主動性;⑤學會反思:引導幼兒在探索的過程中學會反思,從而提高幼兒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⑥評價和修改:針對活動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教師應及時進行調整,對幼兒的探究活動進行指導和完善;⑦項目具有公開性:對幼兒完成的項目結果進行公開展示,提高幼兒的自信心。
以上內容與勞動教育的開展過程一致,與把握講解說明、淬煉操作、項目實踐、反思交流、榜樣激勵五個重要環節相輔相成。從勞動教育的意義這一角度來說,教師要基于PBL模式圍繞為什么要勞動,勞動中會出現什么問題等展開講解,讓幼兒意識到勞動的必要性和價值所在;從如何進行勞動的角度來說,教師要基于PBL模式重點進行勞動示范,讓幼兒在活動中學會自主勞動,強化勞動意識;從勞動能力培養的角度來說,在實踐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幼兒通過真實的任務去經歷整個勞動過程;從勞動價值意義構建的角度來說,教師需要引導幼兒總結交流,對勞動結果進行反思;從追求勞動精神的角度來說,教師需要在活動中展示典型案例,并為幼兒樹立榜樣,激發幼兒的勞動熱情。
二、基于PBL模式開展幼兒勞動教育的目標與思路
基于PBL模式的勞動教育構建了以幼兒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課堂文化,以提高幼兒勞動能力為主要目的,通過多元化的評價引導學生提高勞動素養,將終身勞動的思想貫穿到了幼兒的學習生活中,促進了幼兒的全面發展。建設思路主要圍繞五大要素展開:一是建設課堂文化。在課堂中引導幼兒樹立勞動價值觀,傳遞教師的人文關懷。通過勞動教育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合作性,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打造成長型思維的課堂文化;二是構建核心知識,教師在勞動課上要通過對幼兒勞動知識和技能的教育,培養幼兒的自主勞動能力,引導幼兒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念;三是設計實踐項目,讓幼兒參與到勞動教育中,注重幼兒的參與度。找到與幼兒生活息息相關的實踐主題,讓幼兒在實踐過程中切身感受勞動,利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吸引幼兒關注勞動,從而提高幼兒的勞動質量和效率,培養幼兒的高階思維;四是管理教學活動。讓幼兒通過PBL模式對勞動進行深入了解,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以及自我管理約束能力,將PBL模式下的幼兒勞動教育效果發揮到最大;五是對幼兒的學習成果進行評估。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以及達成的目標,對幼兒進行綜合評估并作出反饋,引導幼兒朝著自己的目標努力前進,教師、同伴及家長的評價對于幼兒的成長至關重要,好的評價能夠提升幼兒的自信心,激勵幼兒提升自身能力。
三、基于PBL模式開展幼兒勞動教育實踐的主要措施
(一)打造獨立自主、合作成長的勞動教育
課堂文化與學習是一體的,被相關研究學者稱為“隱性課程”,它的強大之處在于可以激勵幼兒提高學習能力,形成團隊協作意識,在相互合作探究的環境中共同成長。對于教師來說,勞動教育相關的課程文化建設并不是一兩節項目學習課程就能完善的,教師必須有統籌全局的意識,將PBL模式融入課堂活動中的每個細節。首先,教師要根據課堂文化制定相關的行為準則,并結合每一位教師和幼兒的特點,建立共同期待的目標,從而促進課堂文化的有序進行。其次,要將勞動教育的價值觀傳遞給幼兒,讓幼兒明白勞動教育的目的,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讓幼兒通過實踐活動來驗證勞動的重要性,讓幼兒在勞動的過程中學到知識。最后,要轉變幼兒的傳統學習模式,引導幼兒看見、思考、發問。
(二)重構勞動教育核心知識,構建與真實社會相關的實踐項目
通過項目學習培養幼兒在現實生活中靈活運用勞動教育的相關知識,引導學生解決各種情境問題。在項目實踐開始之前,首先讓幼兒理解和掌握勞動教育的核心內容和相關知識;其次教師再通過書本內容講解勞動教育的關鍵概念;再次與實際生活相結合拋出問題,讓幼兒在實踐過程中尋找答案,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最后教師對幼兒的回答結果進行評價和分析。
(三)善用工具管理項目實施,提高勞動教育學習效果
在課堂上,教師要給幼兒安排自主學習和討論的空間和時間,劃分小組探討問題并引導學生進行團隊合作。具體的操作可以分為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在小組內進行分工,根據幼兒的個性差異進行分組合作。小組內制定公約,充分利用PBL項目的團隊合作模式,制定與之匹配的策略,讓合作發揮最大的效果。同時,教師也可以根據實踐活動的內容給每一個幼兒制定相應的探索計劃,明確小組分工。另一方面是要管控項目實施的時間,一般情況下PBL項目的時間大概為2~3周,教師要對項目的整個過程進行分解,先搜集問題并找出痛點,利用工具對其進行改善;然后對制訂的方案進行完善,提出反饋建議;最后制作演示PPT或者是視頻等,將探索的問題拆解成無數個小問題,引導并幫助幼兒完成項目。
(四)對學習項目進行全過程評價
PBL的學習評價與以往的階段性考試不同,更強調概念以及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所以幼兒在項目學習的過程中要學會自我反思。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表現情況以及幼兒自身的能力制定評價標準,通過評價結果讓幼兒明白自己在整個活動中的表現情況,針對結果總結表現,并找出不足進行彌補。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公開展示幼兒PBL的學習成果,該成果可以是幼兒在活動過程中完成的報告或者是作品,通過成果的展示來分析和評價幼兒對該項目的理解程度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及時反思,促進師幼共同進步
幼兒反思。在基于PBL模式開展幼兒勞動教育實踐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講解,還要在整個項目的實施過程中對幼兒進行引導,幫助幼兒進行反思。
教師反思。教師不僅是教育者,也是一個終身學習者,需要在活動項目中汲取經驗和吸取教訓,對項目的結果進行反思和總結,提高教學水平。
勞動教育是幼兒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項教育內容,教師要利用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引導幼兒在真實環境下通過PBL模式,體驗并學習勞動相關知識,增強幼兒對勞動的興趣,引導幼兒在活動中自主體驗勞動、認識勞動、參與勞動,接受勞動教育,將勞動教育落到實處。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雨花臺區實驗幼兒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