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學科高考命題的“形神”與“道術”
作者:鄧正立
發布時間:2023-09-26 16:59:04 來源:陜西教育·綜合
深化高考考試內容改革,依據高校人才選拔要求和國家課程標準,科學設計命題內容,指向科學服務選才,實現高考由“解題”到“解決問題”“做題”到“做人做事”轉變,是近年來高考內容改革的理念遵循。2020年教育部考試中心發布的《中國高考評價體系》,從高考的核心功能、考查內容、考查要求三個方面回答了“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考試本原性問題,從而給出了“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教育根本問題在高考領域的答案和評價指向要求,在試題的形式上更加關注教考銜接,增強基礎性、綜合性和應用性,著重考查學生獨立思考和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以“一核四層四翼”為命題聚焦,彰顯教學評價的立意導向
“一核四層四翼”是對中國高考評價體系主要內容的高度概況。其中,“立德樹人、服務選才、導向教學”這一高考核心立場,回答了“為什么考”的問題,也指向了教學中教什么、怎么教,學什么、怎么學的問題,高度契合了高中課程改革理念;“必備知識、關鍵能力、學科素養、核心價值”的四層考查內容,回答了高考“考什么”的問題,指向教師教的深度和厚度、學生練的層級要求,在評價學生素質內涵的同時也規定了命題內容考核的方向和要求;“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創新性”四個方面的考查要求,回答了“怎么考”的問題,指向教學中學業質量水平和學科核心素養發展水平的層級要求,同時評價學生的素質達成度,保障試題命題水平,服務高考選拔要求。
從命題理念來看,思想政治學科命題應由傳統的“知識立意”“能力立意”向“價值引領、素養導向、能力為重、知識為基”的綜合評價要求轉變,注重服務大學的人才選拔要求。從命題要求來看,思想政治學科應從主要基于“考查內容”向基于“考查內容、考查要求、考查載體”三位一體的模式轉變。從命題內容來看,其更加注重已有知識延伸的元知識,更加注重程序性知識的考查,更加關注通過建構情境來考查學生用必備知識分析問題、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思想政治學科試題應在立足素質教育目標的基礎上,聚焦“一核四層四翼”的要求,注重引導學生堅定政治立場,用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去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獨立思考和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并具備符合社會要求的道德品質和綜合素質。
二、以“解決問題能力”為命題要求,指向學生解題思維培育
能解決問題的知識一定是源自學生深度學習及再認識后內化的知識,指向學生的現場信息處理能力和學科思維的統一。近幾年的高考題,更加注重對學生解題思維的考查,指向學生用已有知識分析“真實發生”的情境,進而發現新問題、得出新結論。2023年全國乙卷在延續2022年命題風格的同時,繼續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實教育評價改革要求,助力拔尖創新人才培育。試題注重對學生基礎知識理解運用和對材料閱讀理解能力的考查,從情景構建到選項設置,從材料表達到答案呈現,2023年的全國乙卷對學生思維能力和綜合素養提出了更高要求,試卷表現出更加鮮明的學科內涵、育人價值和選材導向。試題注重對基本概念與基本原理的考查,在突出教材話語體系的同時構建真實情境,持續優化試卷結構,優化情境設計,增強試題考查的層次性,兼顧情景素材與學理知識,兼具學科表達的內容美和形式美。
如2023年高考全國乙卷第38題,圖表與文字結合,材料一給出了2012—2022年我國勞動年齡人口數量和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的變化情況,材料二給出了服務機器人在服務等領域的廣泛應用,要求學生集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有效信息,在獲取和解讀基本信息的基礎上,評析給定觀點,指向學生綜合思維能力的考查。
三、以“凸顯做人做事素養”為命題旨歸,回歸立德樹人教育本真
“五育”并舉回歸素質教育本真,從學生的答題情況去評價學生的做人做事素養,是高考命題追求的一個方向。全國卷政治試題的命題以真實、復雜程度不同、基于學生生活認知實際的試題情境給學生營造“答題環境”,引導學生以自身生活體驗為出發點去科學分析試題,在答題中明理增信,在體悟做人做事的過程中孕育素養,在立德樹人中回歸教育本真。
2023年高考全國乙卷政治試題在選材上更加注重圍繞社會熱點、焦點。通過選取學生能夠切身感受的、順應社會發展趨勢的素材,創設真實、鮮活的生活化情境,融入勞動考查,引導學生樹立“四個自信”,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設問融合素質教育評價要求,但答題過程始終蘊含著價值育人導向,充分啟發學生,讓學生在對情境材料的處理中產生對國家、社會、個人的正確思考,進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如2023年高考全國乙卷第12題,以勞動課程中需要的兒童勞動工具的開發與生產及商品銷售火爆情況為試題情境,涉及的學科任務是解釋與論證,既包括對現象的解釋,又包括現象所蘊含的學科道理的論證分析,選用的經濟領域中的典型情境和熱點現象,讓學生感受到知識的學科價值在于解決生活中的真實問題。通過貼近學生的熱點材料,實現試題學科話語表達的政治性和學理性的統一,價值性和實踐性的統一。在多維度統一中凸顯素質教育要求下的知識、能力和素養的統一,這種話語表達方式無疑提高了試題的思維含量,增加了解答試題的信度和效度,使試題的考查呈現出聚焦核心主旨點、指向多維思考點的方向遵循,在做題中凸顯做人做事的素養。
四、政治試題對復習備課的教學啟示
在今后的高三復課教學中,一是教師要把“一核四層四翼”的三個維度要求落地做實,在講知識的同時講出知識生成的過程和用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價值,并引導學生基于學科思維,用已有知識分析情境,形成具有學科特點的話語表達;二是在挖掘教材必備知識的基礎上注重對學生知識理解運用能力和材料解讀能力的培養,注重對學生論證能力和辨析能力的培養,用高考試題要求的思維素養來指導學生的日常復習備課;三是要注重對學生的價值引領,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高中政治學科核心素養和素養教育的要求,堅定文化自信,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積極參與社會生活,彰顯理想信念、責任與擔當;四是要在教學中創設真實的、復雜程度不同的、結果結構化處理的情境,并基于情境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結合學科任務要求和社會實際生活認識,學會在真實情境中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本文系陜西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2年度一般課題“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新教材教學實施的實踐研究”(課題編號:SGH22Y0023)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陜西省西安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