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大先生”,腦海里涌現的便是張桂梅校長樸素而蹣跚的身影。

心系黨和人民,她的心胸讓人折服。“一個女孩可以影響三代人”,如果能培養有文化、有責任的母親,大山里的孩子就不會輟學,更不會成為孤兒,于是,張桂梅校長萌生了創辦免費女子高中的瘋狂想法。為了這個夢想,她近乎乞討地向路人籌資,近乎瘋狂地找領導求助,找單位資助。且不論她為籌資走過多少路,費過多少口舌,“騙子”“瘋子”,單就她其間遭受的白眼與嘲諷,若沒有非凡的大愛,又怎能承受;若沒有堅定的信念,又如何堅持;若沒有開闊的心胸,又豈能做到。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扶貧必扶智,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教育之于扶貧之意義,雖為普通老師,仍心系天下,張桂梅校長用生命辦學,為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做出了重大貢獻。“如果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她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共產黨人的使命,如此胸懷,怎能讓人不感動。

堅守教育初心,她的格局讓人欽佩。大格局者,必有大器量,不會受瑣事牽絆,張桂梅校長扎根鄉村教育四十年,護送幾千學子走出大山,順利圓夢,改變命運,卻遭遇質疑,尤其是某大“師”的質疑,但她依然堅守初心,砥礪前行。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育的本質在育人,教育的理想在盡人之性,使之成為完美之人,在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不乏孜孜以求名牌大學的錄取率來博聲名者,而她始終堅守教育初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個人做一件好事不難,偶爾做幾件好事也不難,難的是一輩子都做好事,張桂梅校長數十年如一日,引領學生學會了知識,實現了價值,亦學會了做人。“女高對我來說意味著生命,我愛惜女高勝過愛惜我的生命”,持之以恒地做學生前行途中的領路人,如此格局,怎能讓人不感動。

無私無求為學生們謀發展,她的大愛讓人感動。張桂梅與學生們雖然沒有血緣關系,但她對學生們付出的真誠與關愛,完勝母親,一聲聲“張媽媽”,飽含了學生們心底的多少深情。免費為貧困家庭的孩子們提供上學機會;學生每年高考,她都從未缺席;有學生沒錢吃飯時,她即掏出身上僅有的錢給他;有學生因沒錢買衣服與交學費時,她即為其買衣服、交學費;考試時,生病的她就裹好棉被,坐于辦公室,督促學生們考試;盛夏蚊蟲多,她便拿出提前準備好的噴劑,輕輕地朝孩子們的腳上噴去,以幫助學生抵擋一切可能影響考試的不良因素。沒有深入心坎之愛,如何做到這般細致入微?當被問到覺得“這輩子的價值在哪”時,她的回答是:“她們后面的人生過得比我好,比我幸福,就足夠了,這是對我最大的安慰。”她的身體每況愈下,依舊用無私之愛點亮孩子希望之光,如此大愛,讓人怎能不感動。

“教師不能只做傳授書本知識的教書匠,而要成為塑造學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坦誠講,我們身邊并不缺學識淵博、愛崗敬業、專業水平過硬的優秀教師,但像張桂梅這般用生命成就教育、用生命潤澤生命的“大先生”,還有一定的增長“空間”。見賢思齊,身為一線教師,在教師節來臨之際,誓記立德樹人之教育初心,懷揣“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之教育使命,與學生同前行、共成長,盡己所能助力學生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向著心中的“大先生”努力奮斗。

作者單位:商洛市鎮安縣中學

責任編輯: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