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漢濱區教體局“三四五”機制提升青少年科學素養
作者:徐紅云
發布時間:2023-09-25 16:40:01 來源:安康市漢濱區教體局
“教體系統將以本次推進會為契機,進一步加強領導,健全機制,夯實責任,持續推進青少年科學素養提升工作。”9月21日,安康市漢濱區教育體育局副局長羅發兵在漢濱區召開的2023年全民科學素質提升工作推進會上作交流發言時說道。
近年來,漢濱區教體局貫徹《關于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意見》,在教育“雙減”中做科學教育加法,不斷激發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和探求欲,把科學教育作為立德樹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把青少年科學素養提升工作落到實處。
健全三項機制,壓實工作責任。健全領導機制。成立以主要領導為組長,班子成員為成員的教體系統科學素養提升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有辦公室,安排有業務股室負責落實。各學校也成立了相應工作機構,負責學校師生科學素養提升整體謀劃和具體實施。健全保障機制。以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創建為契機,加大經費投入,全區中小學建齊了科學類實驗室,配足配齊科學儀器設備,滿足正常科學教學需求。制定《漢濱區教體系統貫徹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實施方案》,明確了科學素質提升的目標任務、細化了工作要求,系統開展青少年科學素質提升工作。健全考評機制。將青少年科學素質提升工作列為學校校長工作業績和學校考評重要內容,納入常規考核檢查,形成督導評價長效機制。
緊扣四個關鍵,突出工作成效。緊扣師資隊伍建設,為科普教育保底。各學校狠抓科普教師隊伍建設,每年安排一定數量的教師擔任科技輔導員,多方面創造條件外出學習,積累科普實踐經驗,提高自身業務素質,增強科普育人本領,定期輔導學生開展科技活動。在創建科普示范區過程中,教體系統注冊科普志愿者、關注全國科普網達3000余人,充實了科普服務隊伍。緊扣課堂課程,為科普教育蓄力。依托科學類課程,培養學生科學意識和科學精神。小學開設和生活密切相關的科學課,初中分設物理、化學、生物課程。所有科學類課程同語數課程同等重視,保證課時落實檢測。加強學科融合滲透,將科學知識與其它學科教學融合,在語文教學中落實科普文章閱讀,在體育教學中落實體育運動中科學知識,在安全教育中落實科學施救方法,在生活中傳授科學常識。部分學校還專門開發校本科學課程,果園小學、張灘九年制等5所學校開設有科技制作課程,利用科技小制作,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緊扣科普宣傳,為科普教育增色。在每年的科技之春、“三下鄉”、科技活動周等集中展示活動中,都認真安排、精心組織,安排專項資金、印制資料、布置展板,開展教育科技法規宣傳、科技制作展示、全民體質監測等活動,贏得了民眾的好評。緊扣教育信息化建設,為科普教育賦能。將教育信息化作為科普教育的有效載體,大力實施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舉辦師生“理化生實驗操作”“信息技術創新”大賽,開展教育教學信息化創新應用成果評選活動,積極創建信息化示范校和智慧校園,用信息化促進教育教學質量全面提升。
實施五大行動,提升科學素養。實施校園科普教育行動。扎實開展校園科技節、科普活動周、科普活動日主題活動,舉辦科普知識講座、科技作品展示、科技小發明、科普征文、科幻繪畫等活動,讓孩子感受科技魅力,增長科技知識,播下創新思維的種子。充分利用課后服務時間,開設科技類社團課程,組建科普興趣小組,豐富學生校園生活。實施數字智慧校園創建行動。在全區各級各類學校中開展數字智慧校園創建活動,利用信息化、大數據為學校管理提供技術支撐,讓學生在校園里感受新科技的魅力。已成功創建省級智慧校園1所。實施科技創新賽事行動。每年聯合區科協舉辦科技創新大賽,已舉辦15屆,第16屆科技創新作品正在評選過程中。鼓勵學校、學生參加中省各類科技賽事,選派選手參加航模、機器人、編程、奧林匹克等科技賽事活動。在中小學生中開展青少年科學體驗調查活動,從小培養科學探究方法,培養科學興趣。在安康市第37屆科技創新大賽活動中,師生共獲獎45項,穩居全市之首;在安康市機器人大賽、信息素養大賽中獲獎50余項;在陜西省青少年科學調查體驗活動中,師生共獲獎 16 項,西關小學被評為科普調查全國優秀組織學校。實施課外實踐行動。科學教育重在實踐、激發興趣,通過充分發揮第三課堂作用,讓學生走出校園,走進社區、走進自然,參觀科技園區、科技場館,了解自然中的科學、身邊的科學、社會中的科學。實施科學素養提升行動。深化科學教育,著力于培養有責任擔當的孩子。在師生中實施感受科學家精神、體驗科技進步的科學素養提升行動。讓學生講科學家故事、讀科學家事跡、悟科學家精神,讓學生知曉航天探月的豪邁,震撼三峽大壩的雄偉,體味華為突圍的艱辛等等,不斷增強學生的家國情懷和民族自豪感,樹立“科技創新、強國有我”的遠大志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