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臨渭區教育局深入學習貫徹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不斷健全和完善鞏固教育脫貧成果工作體系,加強統籌指導并充分發揮區、校、師三級聯動作用,扎實推進農村教育公共服務提升行動,為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麗鄉村貢獻教育力量。

盯住“細”字花心思,守牢義務教育有保障底線

認真落實“四個不摘”(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和摘帽不摘監管)要求,以鞏固義務教育有保障為底線,全面夯實農村教育基礎。

精準控輟保學。建立控輟保學“雙線目標責任制”,嚴格落實“七長”責任制,開展控輟保學專項行動,一生一案,常態清零。

精準結對幫扶。在全區范圍內廣泛征集和挖掘師生結對幫扶活動優秀案例和典型事例72個,激發廣大教師教書育人以及結對幫扶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開展“一月一主題,一季度一家訪”的全員導師結對幫扶活動,對全區5171名困難家庭學生進行思想引導、心理疏導、生活指導、學業輔導、政策宣導等幫扶。組建“百人送教隊”,對不能正常到校就讀學生的61名重度、極重度殘疾學生實行“一人一案”幫扶,送教送學427節次。

精準資助育人。資助經濟困難家庭學生 11415 人次,累計發放補助金 648.99萬元,建檔立卡脫貧戶等困難家庭學生享受營養改善計劃、補助生活費、免收課后服務費、減免住宿費等政策。

精準防返貧監測。每月常態化開展“三類戶”家庭學生信息排查,即排查五保戶、低保戶、貧困戶這三類,定期向區鄉村振興局報送監測戶預警信息,全區210名“三類戶”家庭學生在校就讀,救助措施全面落實。

聚焦“抓”字補短板,穩步提高鄉村教育質量

全力補短板提質量,讓農村學生享受到更加公平、更加優質的教育資源。優先補齊辦學條件短板。投資1600萬元實施鄉村小規模學校改造提升,持續改善農村辦學條件。認定13所民辦幼兒園為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優化城鄉幼兒園布局,提高辦園質量。抓好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學校后續扶持,幫助802名隨遷群眾子女順利入學就讀,實現“以學促搬”“以學促穩”。

全面補齊師資隊伍短板。通過公開招考、特崗計劃等形式招聘140名新任教師到農村學校從教,從城區學校選派40名骨干教師、優秀管理干部到農村中小學支教幫教。常態化開展“名校+”共同體核心校、“名師+”研修共同體送教送培等活動520余次,著力提高教師隊伍專業化水平。

加快補齊鄉村教育信息化短板。開展信息化設備需求調研,均衡調配鄉村學校信息化教學設備。全區6400余名教師在“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注冊培訓并進行教學應用。為40所學校開通“陜西教育扶智平臺”賬號1800人,8所學校上傳示范課20節。

把住“實”字出真招,全面助力教育鄉村振興

主動融入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全局,發揮好鄉村振興支撐功能。

注重強化耕讀教育。推進耕讀文明進校園、進課堂,開展專項調研,持續推進臨渭區官底鎮中心小學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試點項目建設,常態化開展勞動教育實踐活動,結合傳統節日創新開展勞動教育活動。

發展涉農職業教育。開展“雨露計劃”精準幫扶,指導學生做好就業及升學相關工作。各中職學校持續開展殘疾人、母嬰養老等實用技能培訓60場,共培訓3500人次。

夯實駐村幫扶工作。2023年春節前幫銷農副產品10余萬元,資助困境家庭學生3萬元,引進資金260余萬元硬化村道路、繪制文化墻、安裝照明路燈、修建文化廣場等,共同建設和美鄉村。2022年度臨渭區教育局駐村工作被評為“渭南市駐村工作先進集體”。

下一步,渭南市臨渭區教育局將繼續統籌推進鄉村教育振興和教育振興鄉村工作“雙齒輪”發展,推動全區鞏固教育脫貧成果工作提質增效、再上臺階,以教育的高質量發展為鄉村振興貢獻教育智慧和力量。

責任編輯: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