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寫作文要么缺少靈魂,要么泛泛而談沒有鮮明的人物形象,要么沒有中心不知所云,要么只是好詞好句好段落的堆砌,寫出的作文沒有精氣神。

針對以上情況,一些語文教師選擇讓學生大量閱讀作文書快速提升作文水平,其弊端是顯而易見的:一是作文書中的范文與學生所處的環境不同、經歷不同;二是紙上看到的終究不如教師面對面展示的有現場感,不能觸動學生。寫好作文不只是一個教學目標,更是引導學生以書寫的方式認識生活、提升自己的一種方式。因而,筆者更愿意將“熱氣騰騰的生活”請進課堂,以身示范幫助學生打開思維,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讓學生不再畏懼寫作文,更加熱愛生活。

筆者通常積極示范,以“同題異構”的方式為學生展示寫作的多種可能,會告訴學生寫好作文最重要的是要有感而發,不能空發議論。

例如,讓學生寫校園故事時,筆者會先問學生想寫哪些故事。“與老師之間的故事”“同學之間發生的故事”,這就是小學生的簡單思維,校園在他們眼里只是“老師”與“學生”兩個部分。筆者告訴學生,我們身處同一所學校,每天看到的都差不多,老師會這樣寫:

“喊數學老師‘王媽媽’,她是年齡最大的、最有耐心的,你們跟她最親;喊英語老師‘大姐大’,她剛畢業你們跟她最皮;喊班主任‘馮看守’,你們覺得她最嚴厲,搞得你們像坐牢……你們跟每一位老師都有很多故事可寫。”

“有的老師和風細雨式的陪伴感動了你們,一件小事你們都難以忘記;有的老師像下冰雹一樣直接砸落你們身上的各種刺兒,看似冷若冰霜,其實是把錯誤連根拔起;有的老師問吃管穿,啰唆得像誤闖進學校的媽媽……每位老師都有寫不完的故事。”

“門衛老爺爺,你還記得嗎?你們的爸媽有時候把東西直接放在門衛,在下課時老爺爺不辭辛苦地送到教室門口,他吃住都在學校,夜深人靜學校就只有他一個人,發生在他身上的事當然就是‘校園故事’了。”

“保潔阿姨也挺好的啊!你們有時不自覺扔的垃圾,就成了她們的失職,可她們總是和顏悅色地勸說你們,何曾責罵過?”

“學校里出現的家長,面對老師的訴說特別動情,好像把自己的全世界都交給了老師,懇請老師傾力以助,那急切又真摯的情感,簡直是把老師當作活菩薩,我看到了父母對你們的疼愛和期待。”

由此可見,教師面對面的示范引領遠遠勝過學生閱讀各種作文書,下面就是學生的選材。

“為班里送飲用水的一個叔叔總是很開心的樣子,他扛著水桶哼著歌,做事認真負責,就像學校里的專職人員,從來不會打攪我們上課。有一次他還幫我們修理了門鎖,我也要像他那樣快樂地做好事情,還要像他一樣熱心幫助他人。”

“茹萍不想報興趣班,她對科目不感興趣。有一次,她媽媽來學校,想讓老師幫她動員茹萍。但老師說服了她媽媽,成功化解了她們的家庭矛盾。我覺得老師就像在學校里的媽媽,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很多實際問題。”

學生的思路打開了,選材就會特別豐富,更容易寫出屬于自己的好作文。

由此可見,作文教學的難點在于教師在指導學生前要做好功課,儲備更多素材,這樣才能游刃有余地掌控好課堂,這樣的課堂才是學生喜歡的。

又如,以《我的媽媽》為題目,我問學生:“看到這個題目,你們會想到什么?”并告訴學生作文就是傾訴,就是交流。以下是學生的回答:

“媽媽做飯很好吃,做的魚特別香。”

“媽媽特別關心我,吃穿學習,樣樣不落。”

“媽媽只抓我的學習,別的一般。”

“媽媽喜歡彈鋼琴,就給我報了鋼琴班,其實我一點都不喜歡。”

“媽媽好像我的專職監工,對我的事情一清二楚,她就沒有自己的事情要干嗎?”

“媽媽特別兇,爸爸都害怕她。”

……

從學生的回答中我看到狹隘:大多數學生說媽媽與自己的事情時,看到更多的是媽媽的不足,至少在他們的眼中媽媽有很多不足之處。

作為語文教師,作文教學是我們借助學科優勢走進學生心里,引導他們以較好的狀態面對生活的陣地。因此,筆者肯定了學生踴躍回答問題的態度,并告訴學生:很多時候,作文展示的是人們在生活中陽光積極的一面,你們在寫作文的過程中通過思考、感悟,就會覺得美是無時無刻不存在的。

筆者鼓勵學生在作文中積極呈現真實、理解、寬容、體恤、陽光等美好情愫,并為學生展示了自己是如何選材、構思及完成作文的。

“我用‘腳步聲’寫媽媽,寫出媽媽的辛苦。我在家里能從眾多的人中分辨出媽媽的腳步聲,她的腳步聲像農民鋤地一樣‘咚、咚、咚’,實實在在的一步一個腳印,很重的聲音里流露著疲憊。我從‘腳步聲’能聯想到媽媽在家時忙忙碌碌重重疊疊的身影,在外面辛苦奔波的情形。”

“我用‘迷信’寫媽媽,寫媽媽對我的守護。我最瞧不起的就是媽媽的迷信,我總叫她‘老迷信’。我剛準備給她說晚上做的夢,她一下就捂住我的嘴示意我先別說,自己跑到廚房掰塊饃就往我嘴里塞,還說什么‘空肚子說夢不吉利’。一旦我說的夢不好,她就跑到南墻下畫十字,嘴里還念叨著:‘夜夢不祥,畫在南墻,太陽出來,化作吉祥。’可笑不?我笑她是‘老迷信’,她卻說‘迷信就迷信,只要我娃身體好好的’。”

“我用‘嘮叨’寫媽媽,寫媽媽對我的疼愛。我最怕媽媽開口了,一開口就是‘小心這個、注意那個’,啰里啰唆,像華山倒了從‘話’堆里爬出來的人,招人煩。有一次,我去哥哥家看望她,回去時她竟然穿著拖鞋、系著圍裙跑下樓追我到十字路口,只為說一句話:‘你咳嗽沒好,不敢買冷飲。’我都多大的人了,她還這樣,你說她煩不?”

“我用‘身體棒’寫媽媽,寫媽媽的無私付出。媽媽的神奇在于我從沒見過她生病,即使全家人都因為流感病倒了,她也不會有事的,照樣能照顧好我們每個人。”

“我用‘講究’‘不講究’這對矛盾詞寫媽媽,寫媽媽的無私。記憶里,媽媽一直是齊耳短發,盡管大家都說媽媽留長發更好看,也總穿著深色的衣服,雖然我們覺得她穿淺色的更好看。她對我們的生活很講究:餐桌上的色香味搭配、我們的衣著打扮,甚至小妹頭上的灰色發帶,她都建議換成亮色的,說那樣顯得更活潑。”

“我用‘兇巴巴’寫媽媽,寫媽媽為了保護我們無所畏懼。高喉嚨、大嗓門、跺著腳如潑婦般破口大罵是我被人誤解、受委屈時媽媽找上門的情形。有時,我覺得媽媽是一個很厲害的人,身材瘦小但不怕事,一旦有人招惹我們,她都會為我們討公道,就是這樣的媽媽給了我們很大的安全感。”

“我用‘女版奧特曼’寫媽媽,寫媽媽的無所不能。在很多時候,我感覺媽媽身后好像有很多人在幫她,否則她怎會分身有術無所不能,至少在我看來是那樣的,她可以馬不停蹄地做好很多事。”

“我用‘百變高手’寫媽媽,寫媽媽處理問題的靈活。她不只是我的媽媽,她是小院里最值得信賴的金牌調解師,誰家的矛盾疙瘩她都能解開;是做零碎活的高手,我們家的縫紉機讓她的裁剪作品花樣百出;還是社區最活躍的志愿者和幾個戶外群的群主。”

筆者示范了以上內容,順利打開了學生的思維,讓他們重新說一說自己的媽媽,并讓學生從媽媽的不同側面找出一個點展開,這件事不一定是跟自己有關,因為媽媽本就是一個獨立的人,只要能夠描述她的形象、展示她的精神就可以了。以下是學生的第二次發言。

“我的媽媽心細如發,只要我有一點與平常不大一樣她都能發現,她愛我勝過一切。或許媽媽也希望我能發現她的不同吧,今后我也要關心媽媽、愛媽媽。”

“我們一家人嘴都很刁,只喜歡媽媽做飯的味道。只有媽媽會不厭其煩地根據每個人的喜好做出我們滿意的飯菜。媽媽很辛苦,可媽媽做飯時卻是滿臉幸福。”

“我媽媽是個‘老小孩’,不僅跟我能玩到一起,還會跟小區里的孩子一起玩。她會折幸運星、千紙鶴,會把心愿寫上去,會抹著眼淚看愛情片……我笑她時,她竟然說每個媽媽心里都有一個小公主。”

“我的媽媽其實特別愛美,但自從有了我,她把全部精力都用來照顧我了,就變成了短發,嫌收拾頭發浪費時間。”

瞧,只要教師的示范引領到位了,學生的思路就打開了,不管是選材還是立意都會上一個新臺階,寫好作文也就不再是讓師生燒腦頭疼的事了。

作者單位   陜西省渭南市潼關縣添景苑學校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