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能力是語文學科素養的整體反映,寫作能力作為學生語文素養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應該在小學素質教育中受到更多重視。為此,文章從實際出發探究如何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自主寫作能力。

一、語文寫作教學對學生思維培養的意義

寫作活動本質上是一種思維活動。首先,良好的思維能力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揭示事物本質,使寫作立意更高。學生只需觀察就能獲取很多感性素材,經過思維加工后的素材能夠揭示事物的本質及事物間的邏輯關系,有助于學生寫出更深刻、更富有情感的作文。其次,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能力有助于學生寫作時的謀篇布局,使他們能夠深入思考、判斷,并能夠很快將這些事物之間的邏輯關系和本質規律用文字表達出來,找到適合自己的寫作思路。最后,不管是積累素材、尋找素材、作文立意、作文構思,還是語言表達、修改等,都貫穿于小學語文寫作始終。

二、語文寫作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缺乏寫作興趣

由于語文學科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雙重屬性,使得部分學生誤以為學起來難度不大或學不學都行,這導致學生不重視寫作。同時,由于寫作選題或體裁多由教師確定,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二)教學方法陳舊

學生寫作水平和教師的教學方法密不可分,如果教師是因材施教,那么學生在獨立寫作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和困惑就會迎刃而解。但當下部分教師在作文教學中采用的仍是傳統的教學方法,使得學生覺得作文課沒什么意思,甚至會因為范文而出現思維定勢。此外,由于小學語文教師普遍受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認為學生只要能拿高分就行了,于是在教學時重寫作技巧的傳授而輕寫作認知方面的講授,這導致學生的寫作水平很難有一個質的飛躍。

(三)小學生基礎知識不牢固

新課標對標點符號規范使用能力提出了明確要求,部分學生由于不注重平時的積累,只滿足于課堂上學到的生字和課文,導致自己詞匯量、素材等匱乏,在寫作時出現大篇幅的平鋪直敘問題。

(四)寫作思路不清晰

學生雖然在寫作課上學習了很多和寫作有關的知識,但寫作時卻不知道該怎么用。特別是在描寫某種事物時缺少明確的指向性,素材選擇上也不加篩選,語言缺乏邏輯。此外,由于教師在寫作課上講述最多的是“總—分—總”寫作結構,但學生仍然存在抓不住中心句的問題,經常出現段落結構不清晰、統領句與段落的核心內容不匹配等問題。

三、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培養學生寫作興趣

在備課環節教師應充分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及性格特點,制訂合理的教學設計。比如性格開朗的學生一般寫出來的作文很大氣,因此教師可多給這部分學生布置一些寫景類或借景抒情、托物言志類的寫作任務。而性格內向的學生大多心思細膩、擅長深度思考,所以教師可以給他們布置一些人物類、故事類的寫作任務,引導他們學會一些刻畫人物形象方面的寫作技巧。利用學生性格特征來進行寫作教學方案設計,不僅能幫助學生找到他們最擅長的寫作方向,還能幫助學生找到自己寫作方面存在的薄弱點,然后有針對地改正。

(二)采用啟發式教學法

采用啟發式教學法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如在以“故鄉”為主題的寫作練習中,教師可先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展示某一地區的文化景觀、人文景觀、特色美食等,引導學生思考自己的故鄉是什么樣的,讓學生通過聯想故鄉近幾年來的發展狀況醞釀自豪、感恩等情感,激發學生對故鄉的熱愛及對美好事物的贊美之情。

(三)注重素材積累

在寫作教學時,教師應先教會學生如何積累寫作素材。不拘泥于教材與教輔等,要鼓勵學生多讀課外書,養成看到好文章就收藏,看到好句子、好段落就自覺抄下來的習慣。此外,教師應將素材積累作為一個長期性的作業布置給學生,以兩周或一個月為周期檢查學生的素材積累情況。教師還可以在寫作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分小組交流自己最近收藏、摘錄的好文、好句及它們好在哪里。久而久之,寫作就會變成一件很輕松愉快的事了。

(四)強化專題寫作訓練

在培養學生寫作的過程中,教師應具備系統化的教學思維,加強對學生專題寫作方面的訓練,這樣能更全面地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讓學生將學到的知識與技巧應用于寫作之中,樹立寫作自信心,是新時期語文教學的終極目標。這就需要一線語文教師及時改進寫作教學中的不足之處,不斷進行針對性探究,進而探索出更多適合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教學方案,切實提高寫作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

作者單位  陜西省漢中市青年路小學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