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量減負 創新增效
——“雙減”背景下的小學數學作業管理之我見
作者:■文/趙艷妮
發布時間:2023-09-21 09:01:15 來源:陜西教育·教學
“雙減”是在素質教育的大環境下提出的,主要是通過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留給學生更多的思考時間和自由學習的時間。以往的作業負擔重,學生對做作業的恐懼逐漸加大,慢慢地也就不愛學習了。因此,為了響應國家素質教育的號召,從根本上助力學生全面發展,我們教師應做出大膽嘗試。
一、“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的管理價值
(一)“雙減”的意義
“雙減”主要是減少學生課后作業數量以及減少學生課后輔導時間的一種教育政策。“雙減”主要是想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利用這些時間去發展個性,如此學生的綜合能力以及核心素養才能得到培養與提升。對于小學生來說,“雙減”政策下的教學模式與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不一樣的,小學生在進行數學學習的時候有一個適應的階段,包括對數學作業模式轉變的適應階段。對于數學教師而言,我們應當將作業管理模式與素質教育、教育目標以及教育要求結合起來,這樣才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作業。不僅如此,高效的學習還能幫助小學生更快適應“雙減”政策下的作業新樣態,敦促學生的學習更加符合時代的要求和社會的需求。“雙減”政策的實施,對我國教育事業改革有著重大影響。為此,教師在進行教學管理時,也應當注重對“雙減”政策的貫徹與落實。在作業管理中,教師要采用控量減負、創新增效的理念進行指導,一方面是對素質教育的響應,另一方面也是對小學數學教師自身專業技能的進一步增強。小學數學教師要敢于在“雙減”的指引下進行作業革命,其符合當下素質教育的要求和“雙減”目的。
(二)注重學生個體發展
“雙減”政策相對于傳統教學來說,更加注重學生的個體發展。傳統教學過于重視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但在素質教育的大環境下以及“雙減”政策的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教學時應當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等。教師可以通過有效的教學方式,助力小學生全面發展。如教師可以通過不同的作業形式,幫助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針對性學習,以促進他們得到更好的成長與發展。同時,這也是對其他科目教師提出的硬性要求。在這個過程中,家長要幫助學生盡快實現個人成長。通過培養學生的個性以及獨立生活的能力,能使學生更好地適應以后的學習與生活。
(三)引導學生有效學習
調整學習模式,是需要一個過程的。在這個過程中,小學生必須轉變自己的學習思維以及學習習慣,以更好地配合當下“雙減”政策對學生提出的內在要求。教師要注重小學數學作業管理:一方面是教師對學生學習負責任的表現,另一方面是通過作業管理方式的轉變,使作業模式更加符合“雙減”政策的教學理念以及教育目標。在小學數學作業管理的過程中,教師要融合多方面的反饋來確定適切的作業管理模式。此外,教師還要結合學生的反饋、學校的要求以及教育背景的特點等,對作業管理模式進行適當調整,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這一點不僅符合教育部提出的“雙減”要求,更能讓教師和學生從數學作業管理中獲益更多。
二、“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的管理策略
(一)結合“雙減”要求,提升數學作業質量
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布置了大量作業,學生課下沒有休息時間,大量的時間都投入到了寫作業當中。學生作息調整不過來,心情不舒暢,隔天學習的效率自然會大大下降,而且也會產生對作業、教師的恐懼心理,進而產生防御意識。這個階段的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教師要關注學生的身體發展狀況,注重引發學生的深入思考,而不是為了完成指標、完成任務。如傳統作業中概念這種枯燥型作業,是絕不能出現的,概念性的作業是需要學生去理解、去思考的。
在講授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圓柱與圓錐的表面積與體積”時,本章內容的作業含量很大。因此,教師在設計作業之前,需要充分考慮實際情況,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積極創設情境教學,以引起學生的注意。如果學生已經掌握了基礎內容,那就不需要用大量的作業來鞏固,反而布置少量的提高性作業是最為恰當的;對于沒有完全掌握的,教師需要先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再去做作業,這樣作業的準確率才會更高。
在設計作業時,教師要保證作業的質量,盡可能避免出現重復知識點的現象,做到教材與作業有效結合。我們不僅要保證學生的思考時間,還要讓他們有時間去休息,去放松自己,這樣隔天學生上課的精力才會充足。另外,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不同的學習狀況、學習程度以及學習態度等,將學生分為不同層次,在布置數學作業的時候,教師要給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不同的作業。
對于那些需要掌握基礎知識的學生來說,教師可以要求其對圓柱與圓錐的表面積與體積的計算公式進行理解與記憶。在此基礎上,教師要為這部分學生布置一些關于圓柱與圓錐表面積的計算類題目。通過學生對計算能力的訓練以及對計算公式的應用,能促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理論知識。而學習程度較高的學生,他們通常都能夠有效地吸收教師在課堂上所教授的知識。因此,為了推動學生更進一步學習,教師要設計一些更具有思維挑戰的題目,例如,教師可以通過應用類題目要求學生鞏固圓柱和圓錐表面積與體積的理解,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
學生的學習能力存在差異,因此教師要根據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層作業設計。這樣學生就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進行選擇,也能促進各層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在作業中取得的成就感和獲得感,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完成作業的效率。分層作業設計要確保以學生為中心,讓每個學生都能獲得他們所需要的東西。
(二)建立高效的教學課堂和設計高效的作業管理
由于家庭和成長環境的不同,學生的思維方式也不盡相同。雖然學生都坐在同一個課堂上聽同樣的教師講課,但每個學生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因素,對問題的看待方式和理解程度也不同。教師要考慮現實因素,充分關照學生個性化的發展目標。教育的目的是教書育人,而不是通過“一刀切”的方式將學生培養成一模一樣的人。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學習習慣和思維方式,設計個性化的作業,了解學生解題的方法和對問題的處理方式,從而促進他們個性化發展和身心健康。高效課堂的建立與高效作業的管理相輔相成,能對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提升有深遠影響,教師要通過高效課堂與高效作業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理論知識,通過合理的學習方式展開教學,以此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例如,在講解“圓的認識”時,由于學生的思維比較發散,教師不可能在有限的課堂對一個知識點進行完整講解。因此,學生會出現各種各樣奇怪的問題和獨特的理解方式,此時教師應著重引導學生去理解,而不是一味地否定學生的想法。學生獨特的想法會給教師提供思路,教師在找到學生理解關鍵點的時候,也能讓學生加深對圓的認識。在本課開放性的思考作業中,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在作業后面寫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對高效課堂的建立,幫助學生在課堂上對抽象的理論知識予以領悟,如此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學生在課下花費大量的時間重復鞏固訓練。在新的教育形勢下,教師的教學理念以及學生的學習方式都在轉變,特別是在“雙減”背景下,教育教學模式的轉變是需要學生以及教師去積極調試和適應的。為此,教師不僅需要轉變教學理念,學生也需要適應新的教學模式,以更符合“雙減”政策的教學目的。同時,高效課堂的建立對于“雙減”政策下的教學至關重要。高效課堂不僅能夠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而且還能夠通過個性化的教學方式吸引學生參與到其中。例如,在講授“圓的知識”時,教師可以通過實物演示、視頻展示或者板書勾畫等方式來引入教學內容,并配合理論知識的詳細講解,使學生深入理解圓的特點與形狀。此外,教師還要注重與學生經常交流,通過建立良好的課堂互動,以了解每位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實施有針對性的授課。作業管理是教師推動學生學習的重要手段,通過對相應的作業進行設計與管理,可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并消化課堂內的知識。綜上所述,教師結合個性化課堂設計個性化作業,學生能更好地銜接學習內容,學生通過對課堂內外知識的整合,可以更快、更牢固地掌握知識點。
(三)注重學生全面成長,作業理論聯系實踐
傳統教學模式下,培養的學生一味聽從教師的指導,已經成了一種學習習慣。而“雙減”政策以及現行的教育形勢要求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這樣可以發散學生思維,拓寬學生視野,減少學習束縛。教師要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而不是對學生做各種各樣的規范與要求。有效的學習必定是充滿思考與實踐的,教師要給學生充分的選擇自由,讓學生自己去選擇做還是不做、少做還是多做,根據學生的需求選擇難度適當的作業,以優化學生的思考方式。
在“圓柱體積”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提供多種類型的圓柱讓學生自主選擇,并形成相同人數的小組進行分工合作交流,充分展示學生的個人學習能力。小組成員之間可以互相幫助,互相促進。實踐型作業是根據學生活潑好動的個性特點來設計的,數學的幾何部分需要學生在實踐中積累自己的空間想象能力。教者有心,學者得益。充滿趣味和多維化挑戰的作業能更好地解放學生的大腦和雙手,使他們樂在其中。這不僅能增強師生之間的友好關系,還能營造班級良好的學習氛圍。
對于數學作業的布置來說,教師應該注重理論和實踐結合的作業管理模式。通過教授學生如何將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學習,促使學生更深入地掌握數學知識。教育不僅僅是告訴學生該學什么,更是要讓學生理解為什么要學。作為數學教師,我們的目標就是幫助學生掌握知識并將其應用到實際生活中。為此,我采用了一些策略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旨在促進學生更深入地掌握數學知識。
例如,在教授“圓柱的體積”時,教師要求學生在課下制作一個圓柱,可以使用任何材料和方法。之后,教師要求學生計算出所制作的圓柱體積。在布置作業時,教師要明確要求學生不能僅依照書本上圓柱的公式進行計算,而是要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用自己的學習儲備來計算圓柱的體積。這種將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的作業形式,可以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也符合當前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提高作業質量的要求。有研究表明,通過完成這種實踐作業,學生會將注意力集中到作業中,從而培養了學生的探究精神和高階思維能力。此外,學生也會進一步探究圓柱的體積計算方法以及應用數學理論的方法。這種作業形式不僅有利于考查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也可以考查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思考能力,故不同層次學生都可以從理論和實踐結合的作業形式中獲益。所以,在作業布置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全面能力和綜合素質。
“雙減”政策旨在減少負擔,提高效率,教師應該認識到這一關鍵點。在布置作業時,要全面考慮,既考慮學生的情感和身心健康,也要關注學習的質量和方法。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給學生更多的自由思考時間,充分認識到小學階段是思維開發和培養學習習慣的階段,在這個階段學生正處于思維開發和習慣養成的重要階段。因此,教師要在思想上予以深刻認同,為學生提供一系列的培養其思維和習慣的機會和條件。教師不僅要注重學生的知識學習,更要側重于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意識,讓他們學會獨立思考、勇于探究與創新。教師還要關注學生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的養成,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品行,進而提高學習效率,為將來的成長打下優良基礎。不僅如此,充分認識到小學階段是思維開發和習慣養成的重要階段,這也是教師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教師可以多布置一些開放性的作業,利用個性化作業進行教學可以使得學生更好地發展潛能和才能,有效提高學習興趣和成效。這種作業的設計方法和內容可以因學生個人需求而異,有助于針對性地強化學習內容的深度和廣度,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同時,教師也能通過個性化作業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針對性地調整教學計劃,提升全體學生的學習水平和自信心。利用個性化作業進行教學,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能力,而且能夠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得到具體、個性化的幫助。
作者單位 陜西省西安市雁塔世紀城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