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老師是教授我中學歷史學科教學這一門課程的老師,還有兩年就要退休了,但是她仍舊優(yōu)雅大方。她經(jīng)常穿一身旗袍,頭發(fā)扎得一絲不茍,戴一副金絲眼鏡,眼睛里自帶笑意。她在上第一節(jié)課時跟我們分享,“我每次站上講臺心里就會有八個字浮現(xiàn)——‘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履薄冰’,因為歷史學科是一門特殊的學科,肩負著民族和國家的未來。我們會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就會塑造什么樣的國家命運。作為一名老師,特別是歷史老師,要有一種責任感,要本著對一個國家,一個生命負責的態(tài)度。在學生生命的三年里,他有許多時間是和你一起度過的。他的這些時間過得有質(zhì)量嗎?他感到幸福嗎?都是由你把控的。”曹老師的第一課就讓我大受震撼,原來一名小小的中學老師也可以是有價值的。

后來的日子,曹老師的言傳身教讓我們有了一個可以追逐的方向。在跟學生相處方面,她跟我們分享了幾則跟學生間的事情。她說,曾經(jīng)有個學生因為被她批評過,所以對她有些不滿,見到她也不打招呼,但是她每次見了那個學生都會熱情地問候他,久而久之,學生自己就不好意思了,對老師的抵觸情緒也煙消云散了。曹老師總結(jié)道,“我們作為一名老師,不能跟學生‘賭氣’,要用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去引領(lǐng)學生,去包容學生。”于是我明白了教師是堅定的,更是包容的。

曹老師告誡我們,教育要做到公平,何謂公平呢?除了處事公正,不偏不倚,連你上課的目光也要平等地看向每一位學生,你的問題設(shè)置也要兼顧每個層次的學生,甚至你的課件字體也要考慮到最后一排的學生。曹老師總是這樣諄諄教導,她也用了她的溫柔和認真鼓勵著我們。

當時我們專業(yè)的師范生有一百七十名學生,我們每學期會手寫教案兩份,一份教案至少是二十幾頁,但曹老師在她的學術(shù)研究外,還抽出時間親自批改我們每一位學生的教案。教案上的哪句話有不妥,曹老師都會在旁邊重新標注,甚至連標點符號的錯誤都會被曹老師發(fā)現(xiàn)。發(fā)下來的教案,寫滿了曹老師紅色的批注,也溫暖著我們每一個人的心。直到后來,我才知道,曹老師每個星期還會坐公交車去看實習的學生,去看望他們,指導他們。“每個星期天下午2點的421路汽車,曹媽媽的身影總是會如約而至”,這是后來學弟學妹們對曹老師的想念。從曹老師身上我明白了教育是付出,是關(guān)愛。

我們?nèi)フ埥虨槭裁床芾蠋煏恢睂逃3譄崆椤2芾蠋熣f,她本科的一位老師,如果把精力放到學術(shù)研究上,可能早已經(jīng)是碩士生導師,甚至是博士生導師了,但是那位老師熱愛教學,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了課堂上。畢業(yè)十年回去看望老師,仍然是一位講師。“我成長的路上,像這位老師一樣,無私地幫助學生而拋棄個人得失的身影太多了,因為接受過太多人的善意,自然想把它傳遞出去,后來漸漸成了一種珍重的責任。”

畢業(yè)多年,我也成為了一名“嫻熟”的中學歷史老師。在被學生氣得暴跳如雷的時候,我的腦海中總是閃過曹老師那雙溫柔耐心的眼睛,于是又平靜下來;在我想得過且過時,“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履薄冰”幾個字總會當頭一棒;在我做完課件,最后一頁總是不由自主地加上“謝謝,請指教”幾個字。有時,在網(wǎng)絡(luò)上看到其他老師的課件最后一頁也是同樣的字,不免會心一笑,曹老師的習慣也成了我,我們的習慣;曹老師的謙遜也成了我,我們的品質(zhì)。

我想,教師就是這樣一份職業(yè)吧:“先生之風,山高水長,雖不能至,心向往之”,以你心血塑我精神,精神不滅,代代相傳。

作者單位:四川省綿陽市涪城區(qū)劍門路26號綿陽中學

責任編輯: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