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來,按照銅川市委、市政府關于努力辦全省一流基礎教育的目標,全市教育系統在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認真回應群眾期待,推進重點、攻克難點,奮發有為、實干爭先,各項工作在開拓奮進中取得新進展新成效。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持續加強,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地位更加凸顯,各級各類教育質量持續提升,教育綜合改革全面推進,校園長和教師隊伍持續加強,教育基礎保障能力更加堅實,開啟了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

——抓黨建強引領,中小學校黨建工作全面加強。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制定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工作方案,舉辦科級以上干部學習班,開設學習專欄,組織學習研討8次,舉辦學習訪談6次和宣講活動60余場,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地生根。持續加強中小學校黨組織建設,制定《銅川市貫徹和建立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工作方案》,召開全市教育系統慶“七一”表彰大會暨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工作會議,印發黨建示范點創建實施方案和重點任務清單,以點帶面抓好黨建示范點創建。深入推進清廉學校建設,建立學校小微權力清單和辦學行為負面清單106項,梳理整改風險點58項,教育系統全面從嚴治黨縱深推進。

——抓德育樹新人,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面落實。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給照金北梁紅軍小學學生回信精神,把傳承紅色基因融入立德樹人全過程,成功舉辦“貫徹回信精神 傳承紅色基因”慶祝“六一”國際兒童節主題活動,承辦全省教育系統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回信精神工作現場交流會,構建銅川特色立德樹人育人體系。著力打造銅川特色德育品牌,評選推薦省市級德育先進集體9個、先進個人31名、三好學生 124名,表彰命名3所德育示范校,普通高中立德樹人優秀案例5個。推進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深化思政課教師大練兵主題活動,8名教師獲省級思政課大練兵能手稱號,2人榮獲陜西省思政課標兵稱號。 

——抓改革創一流,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全面推動。制定出臺《中共銅川市委 銅川市人民政府關于全面推進銅川教育高質量發展努力辦全省一流基礎教育的意見》及相關配套文件,扎實推進薪酬改革、評價激勵、人才引進等重點改革任務,對區縣黨委、政府履行教育主體責任情況進行專項考核,“一區一策”打造基礎教育示范學校,推進“名校+”,與西安交大教育管理集團合作開辦市屬公辦銅川實驗中學,市一中與4個區縣分別引進外地優質教育資源,教育改革受到全市上下廣泛關注和充分肯定。聚焦校內減負,深化“課堂革命 陜西行動”與“三個課堂”,強化“五項管理”,控量提質強化學生作業管理,“一校一案”優化課后服務;聚力校外減負,堅決打擊學科類隱形變異培訓,全市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壓減率100%,57家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實現全流程監管。

——抓質量重內涵,各級各類教育全面發展。扎實推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創建22所省級試點示范基地園,基地園占比以17.6%居全省第一。穩步推進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創建,王益區接受省級督導驗收并獲得充分肯定,全市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達標校占比31.5%,居全省前列。強化義務教育招生市級統籌,“一校一策”規范民辦義務教育學校辦學行為。精心遴選54名優秀高中教師和教研員組建普通高中九大學科教研組,編寫《銅川市普通高中綜合改革學習資料匯編》1200冊,舉辦2期高考綜合改革研修班,王益中學創建成省級標準化高中,有序完成選課走班,2023年高考成績穩中有升,全市理科最高分考生被清華大學錄取。中職學校持續優化專業設置,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持續推進。

——抓隊伍強根基,校(園)長和教師隊伍素養全面提升。組織召開全市校(園)長代表座談會,4名校(園)長列入陜西省首批基礎教育骨干校(園)長培養對象。制定《關于加強新時代基礎教育教師隊伍骨干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加強“三級三類” 骨干體系建設,遴選培養市級教學能手129名,教學名師和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81名,19名教師被授予省級第七批學科帶頭人和省級教學能手稱號,市五中教師閆妍入選教育部公布的新時代中小學名師培養計劃,4名教師入選教育部及陜西省鄉村優秀青年教師培養獎勵計劃。菜單式開展教師培訓提素養,培訓教師21231人次,開展首批名師學帶送教活動,580余名教師參與學習,促進城鄉教師共同成長。綜合運用高層次人才引進“綠色通道”,通過各類教師招聘補充中小學教師508名,其中高層次11人。

——抓供給促均衡,教育綜合保障能力全面加強。科學調整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持續加大教育投入,顆粒化推進教育項目建設,實施中小學幼兒園新建改擴建項目34所,開工32個。積極推進省屬公辦本科院校籌建工作,省教育廳在銅召開籌設工作推進會暨專家組成立大會,籌建工作全面啟動。高質量完成國家省級義務教育質量監測任務,第四輪“316工程”督導評估扎實推動。鞏固拓展教育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建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全覆蓋資助政策體系,撥付學生資助資金3821.06萬元,資助學生 3.3萬人次。全面加強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建設,目前已建成省市級研學實踐教育基地29個。組建9個體音美書法學科教研組,舉辦慶“六一”師生書畫展,體衛藝工作全面加強。建立“互聯網+教育”協調機制,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發展,舉辦中小學教師微課大賽,師生信息素養不斷提升。

——抓安全保穩定,教育系統安全穩定防線全面筑牢。深化平安校園創建,全面加強校園師生一體化管理,加強重點部位安全監管,緊扣一鍵報警、校車、食堂、燃氣等重點部位,嚴密細致開展排查整治,充分發揮3支校園安保大隊和護學崗作用,派駐專職警務人員67名,配備45歲以下專職保安280名,2500余名家長、200余名志愿者參與護學崗活動,共同筑牢校園安全防護網。全力抓好心理健康教育,全員開展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排查,逐校逐生建立心理健康排查檔案,制定3方面12條具體措施,科學開展心理健康測評,強化家校協同育人機制,落實專人干預幫扶監控高危傾向學生,形成發現、跟蹤、干預、輔導工作閉環機制,合力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全市教育工作在改革發展中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成之惟艱。當前教育改革正在穩步推進,全市上下關注教育、支持教育的良好環境已經形成,教育系統人心思上、人心思進,抓好教育各項工作正當其時。相信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堅強領導下,在各級各部門和社會各界真誠關心、大力支持下,在全市教育系統廣大教育工作者攻堅克難、不懈努力下,全市教育各項工作一定會取得新成效、邁上新臺階,為全市高質量全面轉型發展貢獻新的更大教育力量。

責任編輯:黃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