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材中,編者一般是從朗讀理解、積累運用、拓展實踐等維度設計課后思考題的,著眼于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促進學生語言積累和運用,啟迪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語文實踐能力,緊扣單元語文要素。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課后思考題的功能,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還要重視課后思考題的作用,將課后思考題作為落實語文要素的有效抓手,在教學過程中落好、落實。

一、借助課后思考題明確教學目標和方向

教學目標不僅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還是教學活動的最終落腳點。語文教材中的課后思考題承載著實現語文教學目標、落實語文要素的重要功能。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以課后思考題為依托,明確教學目標,有效落實語文要素,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例如,《鳥的天堂》課后思考題是讓學生分析傍晚和早晨兩個時間段,鳥的天堂有哪些不同之處,其目的是讓學生了解動態描寫與靜態描寫的特點。

二、借助課后思考題引導學生學習朗讀方法

語文要素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是教學的核心。讓學生掌握必要的語文學習方法是語文要素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教材每個學段課后思考題都有側重地滲透了學習方法,其中的朗讀訓練也不少。例如,《鄉下人家》要求學生朗讀課文,想象畫面,給課文配畫,并試著給每幅畫取個名字。一邊讀一邊想象畫面對學生而言是一種重要的讀書方法,給課文內容配畫、取名又讓學生將想象畫面落到了實處,學習方法非常明確。又如《軍神》課后思考題要求學生從句子中感悟劉伯承的內心,再有感情地朗讀。由感悟人物內心到朗讀感受人物情感,不同于一般的朗讀理解,是一種深層次的朗讀方法。教師如果能夠通過課后思考題滲透學習方法,可以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閱讀能力,促進學生長足的發展。

三、借助課后思考題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不同學段的語文教材設置了不同層次的課后思考題,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這些題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例如,《景陽岡》課后思考題是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詳細講述武松打虎的部分,可以加上適當的描述語氣、表情和動作的詞。教師可以利用此題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四、借助課后思考題理解課文的中心思想

課后思考題與文章有著密切的聯系,有些題目直擊文章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例如,《軍神》課后思考題讓學生了解沃克醫生是怎么發現劉伯承是軍人的,為什么稱他為“軍神”。這兩個問題密切相關,因為劉伯承在眼傷嚴重的情況下,超乎尋常地從容鎮定讓沃克醫生發現了他的軍人身份。后來,為了有一個清醒的大腦指揮戰斗,在不打麻藥的情況下忍受巨大疼痛做了手術,所表現出的頑強毅力讓沃克醫生稱贊他為“軍神”。這樣一來,劉伯承為了全身心投入革命,不惜忍受巨大痛苦的精神就凸顯了出來。

五、借助課后思考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閱讀與寫作有著緊密的聯系,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讀寫結合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可以結合課文主題,引導學生仿寫或擴寫其中精彩的段落。例如,《手指》課后小練筆要求學生仿照課文的表達特點,從人的五官中選一個,寫一段話。由于學生學習時對五指的作用有諸多體會,在仿寫五官的過程中可以更好地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從而有效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

六、借助課后思考題拓寬學生的視野

學生的學習不應該只局限于對課堂知識的掌握,還需要對課后知識進行有效拓寬。教師可以結合課后思考題,為學生拓展相關知識。例如,《青山處處埋忠骨》課后思考題是“歷史上有無數為國捐軀的英雄兒女,查找資料,結合這些人物的故事,說說你對‘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的理解”。通過拓展閱讀,學生的閱讀量得到了提升,思維也得到了有效拓展。又如《納米技術就在我們身邊》課后思考題是“如果讓你利用納米技術,你會把它運用到生活中的哪些地方?發揮想象說一說”,教師可以結合思考題,讓學生反觀日常生活當中的納米產品,以此提高學生的知識掌握能力,拓寬學生視野。

七、借助課后思考題優化課堂教學設計

語文教材中的課后思考題為教師的課堂教學設計打開了思路,便于教師落實教學中的重點與難點。例如,《草船借箭》課后思考題要求學生說說讀課文前對課文中的人物有什么了解,讀課文后對哪些人物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此題直接關聯教學的重點內容,教師可以以此展開教學,讓學生找出故事中描寫人物言行的語句,這樣就可以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綜上所述,教師在教學中有效運用課后思考題,發揮課后思考題的教學價值,深入開發課后思考題的教學資源,可以更好地落實語文要素,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作者單位   陜西省榆林市神木市第四小學   神木市教研中心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