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是學生發現自我、獲得知識以及生存方法的過程,是其最終成為什么樣的人的養成過程,教育在這個過程中起著引導和激勵的作用。作為教師,我們要幫助學生找到內心的驅動力,從而促使其成為更好的自己。如何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呢?經過多年的教學探索,筆者真實的體會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內驅力。

一、多種方式激趣,提高學習效率

愛因斯坦曾經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人們只有對一件事情產生了興趣,才會慢慢地開始求知、探索,在這個歷程中喜悅和興趣一直伴隨左右,興趣在每個人的智力提高的過程中有著直接的影響。《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指出,興趣是學好語言的最好老師。對小學英語教師來說,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是當前小學英語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

(一)導入激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課堂教學也是如此。如果教師一上課就能巧妙地把學生的注意力聚攏在新授內容上,吸引學生主動參與進來,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必將對整節課產生有效的作用。因此,教師在備課時要想辦法激發學生的興趣點,以這個興趣點導入新課,向學生展示一個具有吸引力的求知世界,鼓勵學生質疑求新,以培養他們的創造思維。例如,執教冀教版五年級上冊[“How can we go to Beijing”]一課時,我們可以這樣導入:“Look,I have some transportation , Let’t guess what they are.”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調動了起來。教師以此誘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興趣自然濃厚。

(二)情境激趣

經過實踐研究,情境教學是從“情”與“境”、“情”與“理”、“情”與“全面發展”的辯證關系出發,創設典型的場景,激起兒童激昂的情緒,把情感活動與認知活動結合起來所創建的一種教學模式。這些描述都強調創設情境對于激發情感、建構知識和促進學生發展的作用。[“Arriving in Beijing”]一課是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一課,本單元的句型主要是圍繞著Danny一行人去北京的所見所聞而編排。這一課的內容是現在進行時態人稱的單復數句型,是第一單元的繼續和深入。對于五年級的學生來說,難度將繼續提升,所以在幫助學生理解的同時,教師可以創設各種喜聞樂見的情境讓學生更多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例如,上課時教師可以出示自己孩子、學生的照片、活動圖片,讓學生描述他們在干什么,學生自然會積極性高,興趣盎然。

(三)游戲激趣

小學生正處于智力開發的黃金時期,思維活躍,但心智不成熟。英語游戲教學是一種有效的方法,它適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游戲教學的合理應用,不僅能讓學生課堂注意力集中,在一個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知識,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的心智更加健全。

在實踐中設計小學英語游戲教學,教師要對學生所掌握的英語知識有所了解與歸納。首先,要明確游戲教學的目標及意義,設計游戲環節時要有針對性地加強與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實際教學目標為前提,讓學生在愉悅的課堂氣氛中掌握知識的重難點,并且要注重對小學生學習興趣進行培養。通過游戲教學的目標設立,教師可以明確教學游戲的內容與方向,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良好的課堂教學成果。其次,采取多樣化的游戲教學方式。在游戲教學設計中,教師可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改變游戲方式,將游戲教學的優勢充分發揮到小學英語教學創新模式中。例如,在教授[“Open and Close”]一課時,教師利用“我說你做”的游戲讓學生動起來,用身體語言學習新知識,能使學生更快地掌握新授課的語言知識。

二、激發內驅力,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內驅力”的概念是心理學家榮格提出的,指的是在和環境交互中,個體自發產生的一種具有驅動效應的自我力量。通過觀察與探索,筆者體會到內驅力在小學生身上的具體表現就是課堂上的全神貫注,下課后或者放學后的拓展延伸,簡單說就是學生還想學,還想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還想在課堂上表現得比別人優秀或者想進一步得到教師的認可等,這些心理或者行動上的變化,實質就是內驅力已然產生并發揮作用的表象。那么,我們該如何激發學生的內驅力呢?

(一)設置活動,讓學生獲得成就感

以小學三年級學生為例,一般情況下,他們上課的集中注意力時間不到20分鐘,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不到20分鐘的時間引導學生迅速學習新知,在鞏固階段學生的注意力會分散,這時,教師要設置學生感興趣的活動予以鞏固練習,活動的帶動會讓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跟著教師的節奏進行拓展、延伸,有時候學生也會為了集體的利益而主動完成學習任務。例如,在教授[“The Clever Monkey”]一課時,課文難度較大,篇幅對于三年級學生來說較長,生詞較多。為了降低難度,提高教學效率,筆者利用“演一演、比一比、評一評”三個活動進行教學,通過學生自己演、看別人演,然后進行評價,這三個教學活動的設置不僅讓學生熟練地掌握了生單詞與句型,還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里高質量地汲取了知識與技能。因此,只有讓學生充分動起來,他們的思維才能發揮最大效應。

(二)保持持久內驅力,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激發內驅力可以在短時間內發生,如何保持持久的內驅力,讓學生自主學習?經過實踐研究,教師需要使用有效、可行的評價機制,其中關注個體是基礎,及時評價是方法,建立科學機制是關鍵。

如何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在此筆者分享一個自身的教學實例,具體實施環節為:初步評價—分層了解—個體關注(分層)—建立機制—制定目標(分角色)—生生管理(幫助、監督)—自主學習。具體操作如下:去年筆者擔任六年級兩個班的英語教學工作,每個班都有將近一半(20有余)的學生檢測評價不合格,又面臨縮減英語課時的浪潮,我如坐針氈,經過一番深思熟慮,第一節課我先給學生介紹了自己的身份——副校長,然后給學生“狂飆”一口流利的英語,并順勢唱了一首英文歌,看著學生羨慕、激動、崇拜的眼神,我的“完美英語教師”形象塑造成功,接著我制定英語學習規則,在課堂教學中分層次設置問題,并加入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活動,進一步了解學情與學生的具體情況,重點是及時評價學生,發現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哪怕是評價檢測中分數很低的學生,我也會給他分配合適的任務,當學生完成任務時我會在班內公開表揚,上課時一些簡單的問題讓他來回答,回答正確時再進行表揚和鼓勵。全班學生得到的感應效果是:之前他那么“弱”,現在都可以這么好,之前我比他好,現在我怎么可以比他差?與此同時,我也會關注尖子生,讓他們樹立挑戰自我、挑戰更有難度的學習任務的信心,這樣全班整體積極的學習氛圍就調動了起來,而且生生心中都有一個超過某某的“小心思”,態度上肯定是積極主動的。

經過一定時間的了解后,將學生按照一定的評價機制分成若干小組,設置組長等不同的角色,在作業、上課、回答問題等方面進行回避考核制度,組組之間、班班之間進行競爭,如果表現進步特別大的學生,可加倍得分,而且具體得分分層次和角色進行,讓所有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獲。在這樣的機制下,學生的學習興趣非常濃厚,內驅力得到充分挖掘,各個斗志昂揚、意氣風發,給人一種勢不可擋的勁頭,甚至有家長反應“孩子回家后,自己要求提前學、偷偷學,要家長幫助找資料”等,可見學生已逐步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有一次剛下課,一位學生來到我面前要求背誦剛剛學習的課文,他說要挑戰自己的同時還想得到我的認可……學生積極的態度與行動展現在眼前,學習效果顯而易見,在第一個月的自主質量評價中,原本有一半不合格的現象已不復存在,僅僅只剩下一兩個,學生看到自己的努力得到驗證,學習的辛苦也蕩然無存,幸福、快樂的笑容展現臉上,自主、樂學已經成為他們的標簽。通過教學實踐,我也獲得了自己的成就感,大概就如朱永新教授所說的“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當我們真正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用整個心靈去擁抱他們的時候,才能領悟到教師工作博深而豐富的內涵,才能感受到教師工作的幸福與快樂。當學生愿意自主學習、努力奮進,愿意與我們一起分享學習帶給他們的成就感和快樂時,這就是內驅力產生的積極效果,讓我們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吧!我堅信,心中有夢想,腳下才有力量。

作者單位   銅川市宜君縣恒大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