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職業技術學院“電商直播助力橋南鎮農產品銷售”暑期社會實踐團。

7月20日,師范學院暑期“三下鄉——托起祖國明天的太陽”社會實踐團走進富平縣灣渡村,為進一步增強未成年人的安全意識和法治意識,切實提高自我保護能力,開展普法宣傳活動。

7月21日,機電工程學院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團走進臨渭區下邽鎮,幫助當地群眾對農用車輛及機械進行檢修、清洗、保養,普及基本汽車維護與保養知識。

7月30日—8月5日,農林科技學院暑期“三下鄉——聚焦奶山羊產業 助力高質量發展”社會實踐團走進富平縣羊乳乳品企業、奶山羊飼草加工企業、奶山羊養殖場等地,通過參觀調研,幫助解決養殖過程中出現的技術難題。

……

暑期社會實踐是高校育人的重要載體。為有效引導和幫助廣大青年學生上好與現實相結合的“大思政課”,促進大學生在社會課堂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7月15日至8月24日,渭南職業技術學院按照“團隊實踐和個人實踐并重、引導性選題與自由性選題共推進”原則,組建了39支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團分別前往陜西各地區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理論普及宣講、鄉村振興促進、發展成就觀察、科普教育推廣等社會實踐活動,引領廣大青年學生積極投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實地調研,專業賦能促振興。渭南職業技術學院組建6支社會實踐團分別前往富平縣、白水縣、臨渭區調研當地柿子產業、農村集體經濟、田園綜合體模式——“和園”項目、葡萄產業等,深入了解不同鄉村的政策導向、產業規模和生態建設等多個方面,實地學習鄉村振興先進經驗和做法,發揮自身專業特長,積極思考,建言獻策。在臨渭區渭北葡萄種植區,實踐團對葡萄種植農藥及肥料的使用情況進行調研,結合近三年農用化肥施用、農藥使用現狀、葡萄產值比等數據,對渭北葡萄種植片區無公害農藥和有機肥使用情況進行統計分析,并開展以“生態種田,有機使用,讓土地更加安全健康”為主題的宣傳活動,通過宣傳相關國家政策、農業種植技術的優勢及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實施細節等,大力推廣綠肥種植,在保障農作物產量和質量的同時,不斷擦亮綠色農業底色,助力當地鄉村振興再上新臺階。

科技創新,強化數字化轉型。渭南職業技術學院與大荔縣橋南鎮謙順天然特產有限公司共同建立了鄉村振興產業直播電商實踐基地;與潼關縣簽訂校地合作協議。暑期“三下鄉”活動之際,學校青年學生組成2支社會實踐團,面向當地特色產業從業人員進行深入調研和科普推廣,助力兩地打造以品牌推廣為核心的“直播帶貨+短視頻推廣+線下活動”的多線路銷售模式,強化產業數字化轉型,實現“產、學、研”多方面共同發展,積極開拓助農增收新模式、新渠道。截至目前,兩地直播累計觀看人數達7.35萬人次,銷售農副產品3968件,為農民、企業增收11.78萬元。

社會服務,彰顯青春擔當。健康義診、文化宣教、情景劇表演、墻繪創作……11支社會實踐團分別前往韓城市新城街道惠民居社區、大荔縣埝橋鎮南黃村、臨渭區崇凝鎮、富平縣淡村鎮南社管區、蒲城縣高陽鎮安家村、大荔縣羌白鎮羌東村等地,為當地居民送上豐富多彩的文化大餐和“家門口”的貼心惠民服務。青年學生通過開展把脈、刮痧、正骨、推拿等具有專業特色的義診服務,讓廣大居民親身體驗了解如何通過緩和的中醫理療方式進行科學保健。此外,實踐團的學生們不畏灼灼烈日,走過田野阡陌,深入鄉村街道,將特色農產品和美麗鄉村建設等內容繪成村民喜聞樂見、通俗易懂的墻壁畫,讓群眾在“家門口”體會學習文明新風尚,助力鄉村振興“顏值”“內涵”雙提升。

有責任有擔當,青春才會閃光。渭南職業技術學院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團深入基層一線,在實踐中學真知、悟真諦,在考察中學思想、悟原理,用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使命,為鄉村振興注入青春力量。下一步,學校團委將繼續創新形式、豐富內容、拓展活動,持續深化實踐育人工作,把社會實踐作為團結引領廣大青年學生提升綜合素質、服務社會發展的重要平臺,組織引導更多青年學生深入基層、奔赴一線,在奉獻社會、服務人民中錘煉思想、體悟成長,用行動彰顯使命擔當,讓青春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火熱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

來源:陜西日報

責任編輯:黃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