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立足于當前大思政教育理念的推廣和應用,闡述了高校思政課教學方法創新的必要性,基于現階段高校人才培養的要求分析幾種新型教學方法,并從更新教學理念、完善教學方法、提高教師素質以及改善評估策略等方面提出了優化措施,以期為高校思政課教師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校  思政課  教學方法  創新

課題:第二批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課題研究項目《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新時代“課程思政”改革方法與路徑研究》(課題編號:YB2021090101);陜西省教育廳2021年度陜西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交通類高職院校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創新的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21GZ027)。


引  言

近些年來,我國教育領域積極開展改革創新,思政課作為影響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課程之一,同樣需要創新升級,以滿足社會快速發展的需求。但從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部分高校的思政課教學創新始終面臨一定局限性,基于此,有必要對其展開更加深入的探究。

研究背景——大思政

在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我國高校教育已經迎來了全新的發展階段,大思政教育理念逐漸走進高校,并成為其改革發展的主要形式之一。應用該理念主要是為了突破傳統思政教學的局限性,能夠同當代大學生的思想發展相適應,促使學生健康、全面地成長。大思政教育理念更加強調學校和教師對學生道德水平及思想觀念的整體掌握,并在保留原有教學優勢的基礎上,充分融入各種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管理技術,將固有的課程內容進行更為詳細的劃分,使其分為理論教學、實踐教學、校內實踐、校外實踐等多種類型,以豐富思政教育的內容和活動形式。實踐證明,積極創新教學形式、拓寬教學內容,既可以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及熱情,還能鍛煉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及創新創造能力,有效避免傳統思政教學過于死板枯燥的問題,為學生創設出更加優質的環境。除此以外,大思政教育理念還可以促使高校和相關教師進一步了解我國思政教育發展的實際目標,進而有針對性地進行思政課教學方法創新,不斷提高思政課的教學效果,為大學生未來發展提供正確的方向指引。

高校思政課教學方法集成創新的實踐及優化策略

1.創新實踐

(1)實驗教學法

①思想實驗

實驗教學法是對過去單一理論知識教學方法的延伸和升級,思想實驗是其中比較關鍵的部分。該實驗主要是針對想象力及邏輯思維能力而開展,大多數難以在現實生活中實現,僅有部分實驗條件能夠重復滿足實驗要求,但需對其進一步展開思維推理。以比薩斜塔的故事為例,其便是思想實驗中比較經典的案例,從本質上來看,思想實驗屬于一種推理性的實驗,需按照實驗模式在人腦中進行理性推理。這種思想實驗在教育領域中有著極強的應用價值,在當前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斷創新的背景下,可以適當將思想實驗和理論教學結合起來,幫助學生對相關知識產生更為正確的理性認識。

例如教師在講授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基于“缸中之腦”這一知識點引導學生進行思想實驗:“假設你的意識從身體中分離,裝在特定容器中且保持生理上的存活,使用計算機向其發送信號,并給予特定的反饋,那么此時你其實正處在一種虛擬現實當中,但是你應如何認清這一點呢?”我國莊周夢蝶的故事同思想實驗類似,其所探討的都是認識和存在的關系,讓學生沉浸在思想實驗中能夠鍛煉學生深度思考的能力。

②田野實驗

田野實驗是社會科學研究過程中廣受關注的實驗方法之一。實施時,應先開展全方位的田野調查,然后再進行實驗研究。研究人員需要對其研究對象所處的環境條件進行全面了解,并同研究對象適當地展開互動。在思政課教學中引入田野實驗時,應先根據教學內容確定主題,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實驗環境,鼓勵學生深入到研究對象當中共同開展實驗,隨后分析最終所得結果。

當前,我國高校思政課教學中所使用的田野實驗多由案例教學和實驗教學兩部分構成,其中案例教學主要是根據以往經驗所開展,而實踐教學則鼓勵學生自己參與到田野實驗當中。從內容層面來看,田野實驗能夠讓學生在感官的基礎上科學判斷各現實事件之間所具有的聯系;在方法層面,則是讓學生用一定的操作技巧對事件處理的最終效果及各變量的內在聯系進行分析。由此可見,田野實驗在本質上實屬于一種經驗性實驗,所以其得出的結論也呈現出經驗性特征,需對實驗過程及結果展開歸納性總結工作,以進一步驗證相關理論。在高校思政課教學中使用這種教學方法能夠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

③仿真實驗

隨著現代科技的飛速發展,仿真實驗走入思政教育當中,其需要基于計算機模擬呈現出具體的實驗結果并還原實驗過程,將實驗的推理性和經驗性有機結合起來。在開展仿真實驗設計時,不僅要有一定的邏輯推理能力作為保障,還要有扎實的計算機運算基礎,以有效實現現實模擬,解決人類偶爾理性不足的問題。在仿真實驗中,數據庫、人機交互以及虛擬現實等先進技術可為學生構建虛擬環境,為其高效開展實驗活動創造良好的條件。相對于思想實驗而言,在高校思政教學中引入仿真實驗,學生可在更加合理的環境、規范的規則和理性思維的約束下反復進行推理論證進而得出結果,能夠很大程度地突破人的理性所存在的局限性。仿真實驗幫助學生將規律總結和理性推理這兩個部分充分整合起來,以確保學生在認識層面保持理性和感性的有機統一。

在現階段的高校思政課教學實踐中,加強上述三種方法的使用,可以達到鍛煉學生思維、啟迪學生智慧的目的?;诖?,教師應當利用互聯網廣泛搜集相關案例和實驗方案,結合現階段思政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構建起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體系。

(2)產學研融合

①挖掘專業課程中的思政元素

在產學研人才培育模式下,教師創新教學方式時應當積極挖掘專業課程中各種思政元素,使得專業課程和思政課程之間的融合在育人層面形成良好的結合點,以有效避免專業課和思政課在育人過程中出現“兩張皮”的現象。例如,教師對專業課程展開系統化的梳理工作,在梳理中挖掘思政元素,而并非簡單地判斷某一個詞、一句話、一個案例是否是思政元素。不同的專業課程都有其獨有的課程目標,具體由能力、知識以及素養幾方面構成,教師所挖掘的思政元素應當同教學目標之間有一定聯系。凡是能有效助力學生提升科學素養、政治水平等多方面能力的材料都屬于思政元素,將其引入教學實踐中,可以提升專業課程和思政元素相結合的成效,最終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

②搭建思政教學平臺

當前各高校均提出了產學研融合培養的要求,較之以往,思政課教學也呈現出了更強的多樣性,若是教師僅在有限的思政課時中進行教學,勢必會影響最終的育人效果?;诖?,教師應當在原有平臺上進行延伸和拓寬,在產學研融合的過程中從各個細節處著手,使思政教育與各平臺、各學科深度融合,打造更加優質的育人環境,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的思政水平。同時,教師可在教學中充分體現學生社團的優勢,讓學生進行自我教育,在科研、實踐以及創業團隊中加強黨團建設,以保障思想政治教育能夠得到全方位、多樣化的發展。

除此以外,高校教師還應在現有的思政教學中融入互聯網理念和技術,建設起專門負責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平臺,其內容需同學生學習生活的實際情況相適應,并具備趣味性、服務性及知識性等特性。教師需有效使用各種新媒體平臺,及時同學生展開交流和溝通,通過微博、公眾號或學校官方應用程序等實時動態地了解學生關注的重點問題,并給予其正確的引領。在引領過程中,高校要多組織形式多樣的活動吸引學生,如開辦思政沙龍、專家講座等,在全校營造良好的思政學習環境與氛圍。

③完善教學評價方式

在產學研人才融合培養的背景下,為了保障教學方法的實效性,需有科學、有效的教學評價作為支撐,推動思政教學工作高效開展,進而實現最終教育目標。一方面,在健全和完善教學評價體系的過程中,要始終遵循以生為本的原則,充分尊重學生在思政課教學中的主體地位,確保評價工作能夠同大學生的核心利益及實際問題相適應,幫助學生實現個性化發展。另一方面,教師應當對學生進行積極評價,并基于此構建相應的激勵制度,以體現教學評價對于學生行為的規范和導向。在引導過程中,一旦發現學生有錯誤行為或思想,評價機制須及時反饋,幫助教師對學生開展相應的引導教育。

2.優化策略

(1)更新教學理念

若想從根本上提升教學方法的創新成效,則要積極對現有教學理念進行更新,以充分凸顯新教學理念的指導性作用,為教學方法的高效應用提供充足的保障,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首先,高校思政課教師應全面認識到思政課教學方法創新的必要性和實際作用,進而在實踐工作中投入更多的精力,盡量最大化地發揮思政教育成效,引導學生健康成長。在教學方法中所采取的創新優化措施會直接影響思政課的教學質量及最終效果,因此教師需對新方法有足夠的認識,為教學方法能夠在實踐教學中高效應用奠定堅實基礎。

其次,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始終遵循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圍繞著學生的實際情況制訂教學方案、選擇教學方法,使得教學方法同學生的學習規律和學習特點相切合,凸顯新教學方法的優勢,努力提高學生在思政課中的參與程度。針對思政課程教學而言,教師在按照以生為本的原則展開教學活動時,需保障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且要注意學生的個性化以及學生之間的差異化,對不同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營造更加優質的教學環境,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思政水平。

再次,高校思政課教學方式的創新應將學生的綜合素養、理論知識基礎等統籌兼顧,既要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還要保障學生的知識水平不斷提升。教師圍繞該目標積極創新教育教學方式,為高校思政課教學效果的提升提供保障。從本質上來看,思政課的理論知識同思想道德素養之間存在密不可分的聯系,在進行教學方法創新時,教師應當注重對于二者協同性的有效把控。

例如,高校教師在開展思政課理論教學時,應將相關內容同現實生活相聯系,或者在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中挖掘素材,將其同思政課理論知識有效結合,以有效提高真實人物、案例及場景對于學生的影響力,使學生在學習思政課理論的同時能夠自覺地將學習所得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并對自身行為進行約束和規范,時刻提醒自己要同相關要求相符合。

最后,在創新思政課教學方法的過程中,教師需結合現實情況的變化和具體要求展開相應的優化調整工作,應積極聽取多方面的意見和建議,以保障教學方式創新的合理性,避免出現創新流于表面、無法落地等問題,確保教學方法的創新可以真正作用到學生的思政課學習實踐中,且能持續提高學習效率。

(2)完善教學方法

當前,部分高校的思政課教學方法之所以應用效率不高,主要是因為大多數方法比較單一、枯燥,所以教師需在保留課堂講授優勢的同時,積極采用與學生學習生活相適應的方法,或針對具體的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促使教學效果進一步提升。例如高校的思政課教學應盡量由課內向課外延伸,使得學生的學習能夠與實踐相融合,進而自覺踐行自己所學習的知識。例如,在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時,教師帶領學生參觀紅色教育基地、觀看相關主題電影作品,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切實提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推動思政教學質量持續提升。從實際情況來看,當前高校所開展的思政課程整體呈現出相對較強的實踐性特征,教學內容需同實踐活動相結合,才能更好地保障實踐活動的實效性。

為了多元化創新教學方法,還應靈活使用互聯網技術,并將其全方位融入教學中?;ヂ摼W的應用突破了以往高校思政教育在時間和空間層面的局限性,師生可用線上視頻或微課等形式展開交流。在實際教學中,這樣的教學方法體現出更強的趣味性及互動性,可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提高了思政教育的效果。例如,教師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開展知識競賽、游戲等活動,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完成學習任務。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互聯網在諸多行業和領域中實現了推廣和應用,教育領域也不例外,思政教育作為高校教育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勢必要走上融合互聯網的道路。思政教師應積極迎合時代發展,與時俱進,充分發揮互聯網在教育教學中的技術優勢,用其深層次創新教學方法,為提高教學方法的應用質量提供必要條件。

(3)提高教師素質

為了推動新教學方法能真正落地實施,教師應具有足夠的創新能力和積極的態度,充滿熱情地投入到工作中,加大創新力度,提高創新成效。

在有效提升教師素質的工作中應重視以下幾方面:一方面,高校要加大對于教師的培訓力度,在日常工作實踐中開展專題培訓工作以針對性地解決現行教學方法中的不足,促使教師全面掌握現階段我國教學方法創新的研究方向和具體方法,提升自身理論水平,確保自己具有足夠的能力去支撐教學方法創新。另一方面,學校應對思政教師教學方法創新的實際情況展開考核工作,切實發揮考核對于教師的促進作用,使其能夠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教訓,提高創新的主觀能動性。與此同時,高校還應健全績效考核制度與獎懲機制,將創新和績效掛鉤,鼓勵教師主動創新、持續創新。

(4)改善評估策略

為了從源頭上提高教學方法創新的效果,高校應科學有效地改進教學方法的評估策略,以便于凸顯教學方法在應用中所呈現出的科學性或不足之處,進而為后期的創新工作提供方向和目標指引?;诖?,高校需在日常定期開展對于教學方法的評價工作,并要突出思政課教學方法的實用性、目標達成情況以及學生自身滿意度,等等,進而判斷教學方法的優缺點,據此不斷提升教學方法創新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在教學方法評估工作過程中,教師應明確具體的內容及方法,由專門的工作人員實施評估。在結果評估階段,專業人員通常會消耗極大的時間和精力對結果進行分析,努力深挖相關信息為教師的持續創新提供指導。在評估過程中,不僅要將學校評估和自我評估有效結合起來,同時還引入外部評估,以保障評估工作的公正性,使評估工作能夠真正發揮出引導和規范教學方法創新的作用,提升教學方法有效性。外部評估主要指來自教育主管部門的評估,需在教育督導及教學評估的基礎上全方位評估思政課教學的具體情況,同時還要制訂適當的獎懲方案,推動教學方法始終朝著正確的方向創新。

結  語

綜上所述,強化思政課教學方法創新能夠有效提升教學成效,對于高校大學生思想道德素養的養成及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因此,高校要加強對于該方面的重視,采取更加科學有效的措施進行優化調整,為提高思政教育效果創造良好的條件。

參考文獻:

[1]宋海儆.論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的視角、路徑和方法[J].理論導刊,2022(1):125-129.

[2]秦衛真.“大思政”視角下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方法及路徑分析[J].現代職業教育,2021(22):120-121.

[3]陳展圖,肖偉麗,李詩涵.“目標—思路—方法—評價”四位一體的高校課程思政教學設計探索——以人文地理學為例[J].地理教育,2022(2):73-78.

[4]張萌,張巍,李立菊.媒體融合視域下高校思政課教學方法創新思考[J].黑河學院學報,2021,12(7):91-92,118.

[5]沈昊駒.“八個相統一”視閾下高校思政課實驗教學方法初探[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19):76-78.

[6]饒素良.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學方法創新的透視與反思[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9,33(5):28-30.

[7]羅慶林.高校思政課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的辯證統一及運用——以互聯網+思政課教學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20(18):87-88.

[8]孫丹丹.產學研融合人才培養模式下高校思政課教學方法創新性研究[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20,37(3):32-36.

(趙其勉:陜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