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職業教育作為現代教育結構體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其發展層次和銜接機制已逐漸完善。高等職業教育在“中高本”三個職業教育層次中處在承前啟后的一個重要位置,文章以高職機械制造及自動化專業為出發點,在廣泛調研陜西省多所中職、高職及本科層次機械制造類專業的基礎上,深入分析三個職業教育階段在課程銜接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渠道,致力于開發出貫通“中高本”的課程體系,以促進職業教育三個層次的精準銜接。

[關鍵詞]“中高本”貫通  職業教育  機械制造  課程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志碼:A

課題:陜西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2年度課題《“雙高”視域下基于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群的〈智能制造技術〉課程思政研究》(課題編號:SGH22Y1571);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2023年度科研項目《助老起升裝置動力學仿真及優化設計》(項目編號:Gfy23-08)。

當前,職業教育各層次間的銜接和合作越來越密切,中高職銜接研究已經逐步成熟,其孕育的“3+2”、“3+3”、“五年制”等培養模式已經實行多年。近年來,隨著國內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的興起,驅動著各類高職院校嘗試興辦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包括聯合建立職業本科大學、獨立升級職業本科大學或是嘗試本科試點專業教育,促使國內現代化職業教育體系愈加完善??偠灾?,在健康的職業教育發展環境之下,國內中職—高職—本科的職業人才培養路徑逐漸清晰,但如何體系化、科學化地設計中、高、本這三個階段的職業教育課程體系,卻成了急需解決的一個問題。

職業教育體系發展的背景

新中國成立后,我國的職業教育開始蓬勃發展,中共中央在1985年提出構建現代化職業教育體系,明確了中職與高職的發展目標。當時錄取率很低,保證了中高職較高的生源質量,為國內各行各業輸送了大量人才,贏得了社會的廣泛好評。然而自從1999年之后,普通高等本科與研究生教育大規模擴招,短時間內迅速發展,而職業教育由于生源、師資、經費等問題導致發展步伐減緩,甚至給人以“低人一等”“不受重視”的印象,受到了各種偏見。這一觀念在2019年得到改善,當時教育部啟動了本科層次的職業教育工作,有的高職院校通過與獨立學院合作辦學、兼并其他高職院校等方式升級為職業技術大學,有的高職院校與地方本科院校合作,獨立舉辦本科層次的職業教育。2022年5月,新職業教育法更是明確表示,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是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類型,為職業教育的深層次發展指明了方向,進一步完善了國內現代化高等教育體系結構,如圖1所示。

20230914095300838-34-160b0.jpg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文件《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指出,要推進不同層次職業教育縱向貫通,一體化設計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體系,推動各層次職業教育專業設置、培養目標、課程體系、培養方案銜接,支持在培養周期長、技能要求高的專業領域實施長學制培養。這一文件明確把“中高本”的銜接落實到實施層面,進一步細化了銜接的具體目標和任務。

“中高本”課程體系一體化設計的必要性

課程體系是培養學生專業能力和文化水平最主要的要素,它的完善性、合理性關乎到一個學校、一個專業的人才培養質量。目前,由于課程體系由院校自己設置,同一類專業在各學校的側重點不同,可能導致不同學校的學生在畢業后面臨專業課程銜接不夠流暢、重復性課程過多的問題,這些都會影響“中高本”三階段的貫通培養,因此課程體系的一體化設計勢在必行。本文中提到的本科學生特指在高職階段通過專升本考試升入職業本科或高職學校興辦的本科教育層次的學生。

1.三階段課程銜接有助于強化人才的職業屬性

現如今社會的產業結構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重要階段,新型技術產業急需要高素質、高技能型人才,使得社會對職業人才的要求更高,而一體化設計課程體系能夠最大程度地開發不同階段學生的職業潛力,可根據國家職業技能等級標準,以中職、高職、職業本科的典型職業技能培養為教學導向,建立各專業的課程標準,明確各課程在不同層級的知識目標、素質目標、能力目標,強化三階段人才職業屬性的貫通性和連續性。

2.三階段課程銜接有助于優化職業教育結構

學生是教育的主體,而課程體系是培養學生的主要抓手,也是現代職業教育結構組成的重要內容,不同教育階段課程體系的特點各異,具有很強的階段性和層次性,同時也會體現出知識的重復性和落差性,合理設計中高職和高本三階段的課程體系,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這種弊端,使得各個階段職業教育體系健康發展,從根本上促進“中高本”三階段教育結構更加優化。

3.三階段課程銜接有助于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課程體系會直接影響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高低,實現“中高本”不同階段課程標準的一體化設計,有助于各階段課程內容、課程目標的有機銜接,進一步建立各階段教學質量標準實施的縱向銜接,健全人才培養質量的評價制度,促使各階段人才培養目標順利遞進和融合。

三階段人才培養基本情況分析

1.“中高本”三階段學生學情分析

中職學生文化課基礎較弱,但隨著中考分流政策的實行,中職學生人數較多,總體學習能力也有所提高,可以適當提高文化課比例,并專注機械加工基礎技能方面的訓練。近年來,高職單招生源較多,高考生源逐漸減少,分數線逐年較低,總體來說學生的學習能力減弱,因此,課程設置應側重專業實踐培養,著重偏向機械制造領域高技術技能的應用,自動化課程的要求相比中職階段要有一定的提升。職業本科包括統招四年制和高職學校舉辦的專升本兩年制,這里主要分析專升本后的學生,總體來說專升本錄取率仍然不高,故專升本后的學生是??粕械馁?,無論是學習主動性還是學習能力,都與普通二本學生不相上下,故在課程設置方面可以提高專業理論的深度和廣度,加入學科的前沿性知識,同時側重于智能制造應用技術的鍛煉和培養。

2.“中高本”三階段人才培養目標分析

隨著“中國制造2025”向“制造強國2035”的邁進,傳統的制造業正在面臨著劇烈的轉型發展,產品制造方式也由基礎制造—數字化制造快速地向智能制造—機器制造發展,國內制造領域需要大量掌握先進加工制造技術的智能制造一線人才。職業教育作為承擔不同層次的應用型技術類人才培養任務的主要教育類別,比以往面臨著更大的挑戰和機遇,第一步就是人才培養目標的改革,不光要考慮產業發展需求,還要創造性地設定“中高本”一體化培養目標,以保證人才培養的連續性。以機械制造及自動化專業為例,該專業以服務區域經濟建設為核心,在對中高職銜接和高本貫通人才培養方式研究的基礎之上,根據三個階段的培養要求確定了不同的培養目標與職業目標,如圖2所示。

20230914095344551-73-c0396.jpg

3.“中高本”三階段生源專業銜接情況分析

要實現三階段專業課程體系的貫通,首先各階段生源的專業大類要相差不大,但目前只有高職學生參加專升本時可選的專業大類一致,中職升高職的專業對應性卻很低。根據項目團隊對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機械制造及自動化畢業生共262名高職生的調研顯示,中職畢業的學生占比43.58%,而在中職階段學過機械制造知識的僅有37.5%。同時,項目團隊在陜西省內遴選兩所機械制造及自動化專業水平較高且有本科層次的學校,分別是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與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對兩所學校本科專業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2020級、2021級學生進行關于高本專業相似度的調研。如表1所示,高職階段和本科階段的專業對應性很高,在150名被調研的本科生中,由中職學校畢業的同學只有3名。調研結果顯示,中高職銜接過程中生源專業對應性低,而高本銜接中專業的對應性較高,“中高本”在一體化銜接中存在生源專業的中斷性,在高職階段知識目標不斷提高的背景下,可能會導致不同中職學生的高職階段專業課學習效果較大差別。

20230914095300840-16-0d65e.jpg

課程體系調研中出現的問題

研究團隊對陜西省內幾所中職的機械加工技術專業、高職院校的機械制造及自動化專業、職業本科以及普通本科的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進行調研分析,再結合對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高職機械類專業及本科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學生的訪談,發現三階段課程體系還存在一些有待商榷的問題。

1.中職階段基礎課課時占比過少,各學??颇吭O置區別較大

隨著國民整體文化素質和知識水平的提高,社會對勞動者學歷的要求日趨增高,陜西省中職或者高職畢業的學生選擇升學的人數也在逐年遞增,而隨著陜西省專升本招生數量的擴增,大專畢業選擇專升本的學生比例已經達到20%,部分大專院校的專升本上線率超過75%,因此從長遠角度考慮,數學、英語、物理等文化基礎課對機械制造類中職學生的職業發展比較重要。對西北工業學校、太白縣職業教育中心等5所陜西省標準化中等職業學校機械加工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進行調查,統計了各個學校文化課所占總課時的比例,見表2。通過表格發現,各個學校的文化課課時所占比例區別很大,這種情況也許會導致不同學校的中職生升入同一所高職后基礎文化課水平有所差異,而中職階段文化課課時較少將會影響學生在高職階段、本科階段的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職業生涯發展。如數學水平影響機械三維制圖的設計能力、加工誤差的計算能力;英語水平影響了后期專業外語的學習效果等。

20230914095344555-78-35e34.jpg

2.三階段專業基礎課程類似,個別課程內容重復性過多

對于同一專業,三個不同階段的院校根據自身情況獨立設置人才培養要求,專業側重點不同,課程內的基礎性知識重復較多,未從宏觀角度對三階段的課程進行一體化設計,導致學生在不同學業階段的同一種基礎技能中投入過多時間,因中高職銜接過程中專業對應性不高,這里主要考慮高本銜接中的課程重復率問題。高職的機械制造及自動化專業一般都會系統地學習工藝、夾具等課程,而升本后的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機械制造基礎課程同樣有工藝、夾具等內容。項目團隊對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畢業班2020級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本科生(專升本)開展了關于高職和本科階段專業課程重復性的調查,調查結果只針對專科階段為裝備制造大類的同學,結果顯示,32.56%的同學認為本科階段與??齐A段有3門課程重復,16.28%的同學認為本科階段與??齐A段有4門課程重復??傮w來說,高職與本科階段存在課程重復率,在一定程度上浪費了學生的時間,導致學習效率低下。

3.課程標準比較籠統,實施階段缺乏層次性

根據國內職業教育的發展模式,中職、高職、職業本科的人才培養目標由技能型人才逐漸向應用型高級技術技能人才層層遞進,而各個階段在制訂課程標準時卻只是從整體進行分割限定,在實施層面忽略了不同教育階段的層次感。如中職的機械加工技術專業和高職的機械制造及自動化專業都需要學習鉗工基礎知識,且課時較多,課程標準中未體現出技能的高低;再如機械制圖,在中職機械加工技術專業中是主要的專業課,主要教學內容包括國標介紹、視圖、投影等,而在高職階段,該課程的教學內容與中職的內容重復性超過73%,難以體現高技術、高技能的有效培養。

三階段課程體系貫通的探究方向

為更加合理地開發出機械制造類專業貫穿三階段的課程體系,結合上述課程銜接問題,項目團隊在調研、整理、分析數據的基礎上,討論出若干保證三階段課程體系銜接的措施。

1.加強區域職業教育體制的頂層設計,統籌規劃三階段職業教育合作方向

為了將“中高本”三階段的人才培養方案及課程體系的銜接落實到實施層面,需要地方教育主管部門的政策引領、居中協調和關鍵管理,如制訂有利于三階段學校合作的體制機制,舉辦不同職業教育層次教師的教學能力交流、青年教師培養、科研項目合作論壇或國培項目等,通過不同渠道加大“中高本”合作的宣傳力度,提升中等職業教育、高等職業教育的區域影響力,在國內率先打造“中高本”典型合作案例。

2.根據不同專業大類,統一省內中職階段文化課的課時

由于各專業大類對各公共課的基礎要求不同,需根據中職專業大類細化中職課程大綱,準確限定各門文化課的課時,如裝備制造類,應該明確規定各校數學、物理等理科課程的課時,合理設置文化課培養目標,鼓勵教師對教學方式、教材進行改革,以進一步提高中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強化學生的文化知識水平,為其后期的高職及本科階段學習打好基礎。

3.加深院校合作,一體化設計“中高本”專業課程內容

高職作為連接中職和職業本科的橋梁,應該加強中高、高本的貫通合作,合作院校之間可多方面開展課程、師資、教學等方面交流,指導中職合理設計專業課程體系、明確人才培養目標、注重專業實踐基礎。同時在高職課程體系的基礎之上,本著服務區域經濟發展、培養應用型高級技術技能人才的目的,應合理設置職業本科課程體系,加強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訓練。所以,“中高本”課程體系的關鍵因素在于高職,現今陜西省內不少“雙高”院校都開始對下發展“3+3”中高職銜接,對上發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故“中高本”相似專業的合作應該成為以后職業教育一體化發展的方向。

4.詳細設計各階段課程標準,規范課程評價體系

課程標準作為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實施階段的綱領文件,規范了各門課程的教學目的、教學要求、主要內容、學時分配等。課程標準的詳細與否直接影響到人才培養的質量高低,為了更好地實現“中高本”課程體系的無縫銜接,必須確定各門課程的課程標準,在不同的職業教育階段體現出職業技能的層次性、等級性,并制訂嚴格規范的評價體系,在這一過程中可引入學分銀行、1+X證書等新型評價體系。

結  語

“中高本”課程體系銜接的道路任重而道遠,其影響因素來自各個方面,需整合更多的資源支持其良性發展。文章首先概述了職業教育的最新發展趨勢及理論,后結合省內其他各層次院校的人才培養情況,從職業教育體系的發展背景、當前學情分析、課程銜接問題剖析、課程體系探究方向等幾個方面展開調研,發現“中高本”課程的一體化銜接在體制機制、生源發展、課程標準等方面缺乏一定的統籌規劃。對此,項目團隊探索了三階段課程的有效銜接方向,助力職業教育更好地發展。

參考文獻:

[1]王陽洋.河北省中職與本科“3+4”課程銜接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6.

[2]朱軍.基于能力層次結構理論的職業教育“中高本”貫通教學銜接探究[J].職教論壇,2020,36(8):54-58.

[3]周文斌,李寧.能力傾向下“中高本”協同發展的我國職業教育模式研究[J].企業經濟,2022,41(3):141-151.

[4]王一濤.“中高本碩”銜接的理論溯源、實施現狀與路徑優化——基于類型教育的視角[J].教育發展研究,2021(3):60-67.

[5]鄺衛華.中高本職業教育銜接問題與對策思考[J].職教論壇,2017(25):61-63.

[6]呂俊峰.現代職教體系背景下中高本銜接人才培養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7(14):57-60.

[7]曾姍,楊曉榮,閆志利.中高本課程體系銜接的域外經驗與我國實踐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7(5):62-67.

(任昭、李會榮、李俊濤: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