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在一個文化大開放、大交流、大融合的時代,時常有種跟不上節奏的本領恐慌感。也許唯有“讀書”方可滋養那顆焦躁不安的靈魂。這個假期我偶遇了一本讓我茅塞頓開、心靈得到救贖的書。書中的主人公讓我肅然起敬、如沐春風,我就像海里隨意漂泊的一葉小舟,突然有了在大風大浪中來回穿梭的力量。她讓我不再安于現狀、不再對工作失去熱情、不再杞人憂天。她就是我心中的大先生——霍懋征。

《把愛獻給教育的人》是霍懋征先生的書籍。她是我國當代著名的教育家,全國首批特級教師之一;她是我國高學歷人才從事小學教育的先行者、成功者。她的一生倡導和實踐“愛的教育”,用“愛”詮釋了教書育人的真諦,并將“愛”融入了中國教育的長河。

品讀完這樣一位富有才華、攜帶真愛、能力超強、經歷坎坷的教育家之后,自己的內心久久不能平復,被霍懋征老師崇高師德的真諦;育人智慧的光輝;以愛執教、文道統一的教育思想;孜孜不倦、勇于進取的創新精神所折服。盡管深知自己無法到達這樣的高度,但從此霍懋征大先生在我的心里深深地烙下了印記。

一、修煉師德,弘揚中華育人之美德

孔夫子的“萬世師表”、陶行知的“愛滿天下”,是我們中華民族育人美德的代表。今天,崇高的“為師美德”使教師這個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更加璀璨。

霍懋征大先生一生用“激勵、賞識、參與、期待”八個字認真對待每一位學生。人人都需要激勵、賞識;唯有參與的學習才是貨真價實的,才更有深遠意義;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揪住孩子的短板,不如將他的閃光點發揮到極致,有時的靜待花開需要我們用心、用愛、用智慧讓他開出喜出望外的花朵。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偶爾缺乏耐心,對于個別燒腦的學生沒有尋找到機智、合理的解決策略,從而沒能讓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想想這一切都是自己未能站在學生的角度,真正地了解他們,總是用所謂的“好學生”標準去要求他們這些不走尋常路的潛力股。相信未來的教育路自己一定會隨身攜帶”賞識”和”愛的期待”。

愛的教育離不開身教的感染與熏陶。古人云“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就是這個道理。在學生的心目中,教師是社會的規范,是正直的化身,是學生借以衡量和辨別真、善、美的標準。為人師的我們要用自己鮮明的愛憎感情去感染學生,以自己正直的言行舉止教育學生分辨真假、美丑、善惡;提高學生審美、崇尚美的能力和水平,促進學生的心靈美。

二、用關愛的心激勵每個學生的上進

來自教師的激勵是學生積極進步的動力;真誠的愛、熱情的鼓勵是打開學生心里的金鑰匙,哪怕是學生一點點的進步,為人師的我們都要舍得“用心”去鼓勵、用真誠為他們加油;培養學生的品質與修養,保護他們的自尊與自信,激發他們的夢想與進取,是教育最好的成就。

正如霍懋征老師面對課堂上每次舉手但回答不出來問題的小女孩卻用師生之間的心靈對等約定了一個舉左手表示不會、舉右手表示會的“秘密協議”,這樣不僅保護了學生的靈氣和自尊心,更為學生的未來發展注入了能量。就是這樣 精準地把脈,使得每一個學生都能在愛心、尊重、信任、鼓勵和激勵中前進;這樣以愛心為基礎的激勵是開啟學生心靈之門的鑰匙,水到渠成的教育之根就是愛的智慧。

三、“主體” 與“主導”

竭盡全力營造一個有利于學生個性發展的民主、寬松、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以學生為教學主體,真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如今的孩子知曉的知識面廣而豐富,為人師的我們要相信孩并用心激發孩子們的潛力。給孩子一些機會,讓他們自己去體驗;給孩子一些困難,讓他們自己去解決;給孩子一些問題,讓他們去找答案;給孩子一種環境,讓他們自己去鍛煉;給孩子一片空間,讓他們自己向前走。畢竟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我們只是比孩子們早早知道了一些而已。所以啟發、點撥是我們能為之的。

總之霍懋征大先生身上有太多值得我學習和借鑒的。她對于教育事業的熱愛讓我深思;她尊重教育事業、尊重每一個受教育的情懷讓我反思;她豪情滿懷地把自己奉獻給祖國的未來的自豪感讓我感動。堅信未來的教育路我一定會讓這些觸動和收獲在自己的教育事業中漸漸浮出水面。

作者單位:寶雞市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胡晉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