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不居,時節如流,暮然回首,幾十年來我和先生的點點滴滴仍如昨天,心中感慨萬千。先生姓張名延壽,西安市戶縣人,曾任咸陽市淳化縣淳化中學數學教研組長、縣教研室主任、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縣政府正縣級調研員,是全國優秀教師、咸陽市三五人才。他是我的導師和摯友,是我心中的大先生。

先生是有大愛大情懷的人。先生1982年1月延安大學數學系畢業,就離開條件優越的家鄉,來到淳化中學任教,從班主任和數學老師做起,扎根山區,把自己的青春和全部奉獻給革命老區的教育事業。作為一線教師,先生用他博大的情懷和無私的愛心滋養每一個孩子的心靈,讓他們成為一個個至善至美的人。三四十年過去了,學生中有的成了資產近億的大老板,有的是服務百姓的政府官員,有的是繼承衣缽的教師,有的是普普通通的勞動者。但無論是誰,只要提起張先生,都會豎起大拇指。先生騎著自行車帶著學生跑幾十里山路去家訪,用自己微薄的工資幫助家庭困難的學生買飯添物,酷暑嚴寒先生鉆研教學個別輔導不讓一個學生掉隊,和學生一起談天說地暢想未來。每每提及和先生的過往,這些已過知天命之年的學生,都有說不完的話,眼神中全是感激和自豪。作為教研室主任,管理、研究、指導、服務基礎教育是他的使命。他牽頭制定了淳化縣中小學“三項常規”管理基本要求,奠定了學校規范管理的基礎。他引領和推動了《課堂素質教育目標教學》教改實驗,啟動了淳化縣新課程課堂教學改革,取得了豐碩成果。他指導和培養了一大批省市縣級教學能手,并帶領他們分析、設計,磨課、上課、說課,幫他們找資源、做課件,事無巨細,不厭其煩。作為政府領導,他一直心系教育、關心支持教育,為淳化教育的振興出謀劃策。如今退休了,他研習書法,傳承文化,時刻關注著淳化教育的發展和進步。

先生是我為學、為事、為人的示范。先生學識淵博、涵養豐潤、淡泊名利、待人熱誠。他熱愛學習,人文底蘊深厚,無論是智慧、思維、談吐和文章,堪稱典范。他經常閱讀英文原著,豐富自我。他遇事不慍不怒,和顏悅色,助人所難。1992年,剛從師范學校畢業不久、在農村小學任教的我便參加全縣青年教師賽教,承擔全縣快樂教學和目標教學送教下鄉,那時先生知道了我。可能是先生欣賞我的純樸、對教育事業的赤誠以及在小學教育教學上的思考與作為,他給了我許多無私的關愛,為我搭建了成長的平臺。1999年,在他的極力推薦下,我調到縣教研室擔任小學語文教研員、副主任,和他一起工作了五年。這五年,是我最充實和快樂的五年,是我對教育理解最深刻的五年,是我學識厚積和品格完善的五年。五年時間里,先生成了我的楷模和榜樣,是我的導師和知己,一直到現在。在后面的日子里,每當經歷困惑和迷茫,我依然會去討擾先生,無論他身居何位都熱情接待,耐心傾聽,為我指點迷津。有先生的開導引領,有先生的人格示范,我更加堅定教書育人的初心使命,在山區基礎教育的熱土上默默耕耘,收獲成功。先生曾在給我的信中寫道:古人講“君子之交淡如水”,這個“淡”字我想主要是超越了功利目的,是志趣的相投,人格魅力的欣賞,是互相的支持和幫助,所以它本身是清澈的,無雜質的。人在一生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情況,不如意的時候很多,這都是很正常的,我現在深有感觸。看一看歷史,分析分析人性中的固有弱點,一切都可釋然。所以要學會保持平和的心態,坦然面對前進路上的坎坷。凡事只要努力到了就行,就不要有遺憾。祝愿你永遠保持奮發的精神狀態,繼續努力鉆研,再創新的業績。

如今,想想自己三十四年來對山區教育的堅持堅守和赤誠,以及今天取得的一點點成就,哪一點都不能離開先生的品德涵養、人格影響和專業引領。“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飛快地從心底里涌出,我欣慰,我幸福!

謹以致敬,我心中的大先生——張延壽老師。

作者單位:淳化縣青少年活動中心  

20230907163650802-22-06143.png

王孟海,陜西省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陜西省校外培訓社會監督員,咸陽市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培訓評估專家,淳化縣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黨支部書記、主任。曾先后榮獲陜西省優秀教研員、陜西省教學能手、陜西省先進校外教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曾受聘擔任陜西省“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雙高雙普”過程督導專家、陜西省第十一屆基礎教育成果評審專家。承擔過陜西省“以兒童發展為中心的教與學” 培訓者培訓和淳化縣教師培訓,指導培養了一批省市縣級學科骨干、教學能手和學科帶頭人。出版了專著《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教育實踐與探索》,在省市級刊物上公開發表教育教學論文三十余篇。

責任編輯:黃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