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實驗實踐教學 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作者:張貴銀
發布時間:2023-09-07 10:22:50 來源:陜西教育·高教
創新能力是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重要目標,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包括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造力等,可使他們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開拓思維、取得創新性成就。實驗實踐教學是高校實現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途徑。通過實驗實踐,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抽象理論知識的理解,還可以培養學生科學嚴謹的思維方式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就需要高校摒棄傳統教學方式的弊端,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融入研究性實驗實踐教學內容,促進創新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傳統的實驗實踐教學過程包括:課前學生預習;課堂教師講解,學生操作并記錄數據;課后學生進行數據處理,分析現象,撰寫報告。這種固化的實驗實踐教學形式、內容、方式缺少創新性和吸引力,致使學生對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夠,學習興趣不濃。學生按照已定內容和方案完成操作,會缺少自主發揮、開發創新潛能的機會,缺少信息技術與實驗實踐教學的融合,不利于學生對信息技術的開發和應用。
針對傳統教學中比較突出的這些問題,高校教師應積極開展實驗實踐課程創新,從實驗實踐內容、教學方式、教學過程等環節建立多維度的教學模式。在內容設置上,貫徹“以問題驅動”的實訓課程理念,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通過基礎性、綜合性、設計性項目,按照由淺入深、由單一到綜合的原則開設實驗實踐項目和內容。學生具備了基本的實驗技能及實驗設計能力后,可廣開渠道,引入研究型實驗實踐項目,項目可來源于教師的研究課題、學科競賽、學生感興趣的自選課題等。這些項目以研究性為主,不給出實驗步驟和過程,只提出問題和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由組隊選擇項目。如何完成項目要求、實現項目目標,需要團隊成員團結協作、設計實驗方案、搭建實驗平臺,共同完成項目要求和目標,最終進行項目總結和結項答辯。整個過程由學生自主完成,對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教師只給出指導性建議,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并解決問題。在項目式教學中,學生既能提升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培養了團隊合作精神。項目目標實現的成就感還可喚醒學生進行創新性工作的內在動力。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智能設備在大學生中的使用率很高,大部分學生已適應通過智能設備進行學習。如何充分利用智能移動設備,實現教學資源的開放共享,進而推動信息技術與創新能力培養的深度融合,已經成為當前實驗實踐教學需要解決的一個重點問題。我們可以通過建設虛擬仿真實驗平臺、移動學習平臺、師生互動平臺等基于互聯網的智能化教學系統,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利用學習平臺發布研究性實驗實踐項目及相關材料,介紹學科發展前沿及熱點問題,引導學生發現并提出研究課題,進而有效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創造性地學習,擴大創新性研究的學術視野。教師應鼓勵學生參與智能化學習平臺的建設與內容的更新,使學生深刻體會通過現代化技術助力創新研究的優勢。
在新工科和一流本科專業建設背景下,高校教學面臨新要求、新挑戰。要改變傳統的授課模式,把信息技術與創新能力培養深度融合,將學習資源方便快捷地傳遞給學生,實現高質量的創新人才培養目標,實驗實踐教學仍需要不斷地改革和探索。
(作者系華北電力大學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