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程思政已成為各高校重點關注的研究課題,但由于專業不同,有關課程思政教學研究的側重點也有所差異。本文結合《鐵路線路與站場》課程的教學內容,研究專業基礎課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有關“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實踐途徑,注重從課程教學目標、思政育人目標的分析,教學特色研究和實踐問題的解決,課程建設具體方案的實施等方面進行系統研究,力求為思政教學改革探索提供具體實踐案例,并為其他課程的“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研究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專業基礎課  課程思政  教學改革  實踐途徑

陜西省教育廳2021年度陜西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交通類高職院校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創新的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21GZ027;主持人:段凌燕);咸陽職業技術學院2022年度教學改革研究重點項目“‘大思政課’理念下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改革創新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2022JYA04;主持人:藺建英)。

引  言

《鐵路線路與站場》是鐵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的三大核心基礎課程之一,掌握鐵路線路與站場的知識對于鐵道交通運管管理專業的學生日后從事鐵路行車、調車工作有著重要的意義。通過學習該課程,可以讓學生了解鐵路線路的作用、基本組成以及不同運輸條件下的鐵路線路基本要求,掌握鐵路車站及鐵路樞紐作用、分類與各種車站平面布置,尤其是熟練掌握鐵路站場運輸設備布置的合理性及與設備運用時效性相關聯的技能運用。

該課程的培養目標是:使學生掌握鐵路車站線路的基本理論,分析中間站、技術站的各種客貨運作業與技術作業設備布置,作業技術條件下的作業設備最大效能發揮,為后續學習《接發列車工作》《車站調車工作》及《車站作業計劃》等核心課程奠定專業理論基礎。根據本課程的教學基礎,探討如何將鐵路工匠精神培養融入課堂,貫穿教學、考核全過程,形成以培養鐵路工匠為導向的《鐵路線路與站場》課程思政改革研究案例。在改革實踐中總結經驗并進行反思,切實做到在傳授生產技能技巧的基礎上,弘揚新時代的鐵路精神,傳承工匠精神,為企業人力資源提供支撐作用。

鐵路線路與站場的課程教學目標、思政育人目標分析

具體來講,為實現這一教學改革研究目標,專業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個人優勢特點、職業發展目標及行業客觀規律等開展教學工作,明確專業教學和思政教學任務,構建本專業的課程思政教學體系,將思政元素融入專業知識講授當中,滿足學生的未來職業發展需求。首先,轉變原有單一化、刻板化的專業知識講解方式,優化思政內容設計,引導思政內容深度融合。啟發學生更深層次思考,引導學生探究學習目的,從而主動學習專業知識。其次,摒棄傳統的課件制作模式,結合專業內容要點,融合視頻教學、現場參觀、合作交流以及課堂研討方式,讓學生從各方面、各角度深入理解知識內容。同時,在專業教學過程中輔之課程思政元素,讓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過程中樹立投身鐵路交通行業、助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意識,不斷增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識以及對鐵路行業使命感的認同。

  1. 課程建設內容分析


    20230831155740162-6-5a350.jpg

2.課程建設目標分析

(1)課程教學目標

通過本門課程的學習,學生應熟悉鐵路線路組成結構和站場設備布置類型等基本知識,熟練掌握鐵路線路,中間站、區段站、編組站等主要設施設備及其功能;了解現有高速鐵路和重載鐵路站場的布置及鐵路樞紐的基本知識。為《接發列車工作》《車站調車工作》等專業課的學習奠定基礎,積累一定的工作技能,以便更好地適應崗位工作要求。

①知識目標

了解鐵路平縱斷面基礎知識,明白鐵路路標含義;了解鐵路路基組成、軌道結構等;了解鐵路限界、線間距含義,掌握線路有效長推算;了解中間站主要設備,熟悉中間站作業內容,掌握接發列車工作職責;了解技術站主要設備,熟悉技術站作業內容,掌握調車工種及其職責、不同區段站布置圖的優劣;了解新建高速鐵路站場布置特性,熟悉重載鐵路站場布置特性;了解鐵路樞紐的定義,熟悉不同鐵路樞紐布置形式及其適用情況。

②能力目標

能識別道岔分類、道床分類;能計算貨物超限等級;能根據布置圖辨別車站,分析布置圖優劣;能繪制各種車站布置圖;能繪制鐵路樞紐布置圖,分析其優劣;能根據車站已有的技術設備合理高效地組織行車作業和調車作業。

③素質目標

培養學生遵守規范、安全第一的意識;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培養高度集中、聯勞聯作的團結協作意識;培養學生愛崗敬業、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養學生細致嚴謹的繪圖能力;培養學生不辭勞苦的工作作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培養學生技術報國的熱情;培養學生從宏觀視角分析鐵路網建設規劃,建立大局意識;培養學生自主觀察事物,發現、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2)思政育人目標

結合《鐵路線路與站場》課程標準與《“十四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中有關鐵路的發展規劃內容,設計和課程內容深度融合的課程思政體系,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將個人的發展融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為交通強國戰略貢獻自己的力量,為今后從事鐵路行業工作奠定良好的專業基礎和職業素養。

本課程在思政育人方面的目標是:幫助學生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幫助學生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結合我國鐵路發展歷程,尤其是進入本世紀以來,鐵路跨越式發展的歷程,培養學生樹立遠大志向,將自身的奮斗努力與國家前途、民族命運緊密結合,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以鐵路不斷提升的服務品質為引導,培養學生以人為本、服務人民、服務社會的奉獻精神;以鐵路安全事故教訓為教學案例,培養學生安全第一、愛崗敬業,認真負責的工作精神;以鐵路站場和樞紐的布置規劃為例,培養學生主動求知、摒棄浮躁的學習態度,培養學生的戰略眼光和大局意識。

教學特色研究和教學問題解決

專業課程的“課程思政”重點應體現專業精神、職業精神、工匠精神、勞模精神,因此在課程教學中就需要優化教學方法、創新教學特色、豐富教學案例,實現課程思政的教學目的。

1.教學問題的解決

(1)優化教學目標

加強課程思政教育。課程思政的教學目標在于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通過課程思政讓學生增強學習的使命感、樹立崇高的志向,將個人的學習同報效祖國、服務社會聯系起來,讓學生明白為何而學。

(2)優化教學方法

堅持以學生為本。深入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切實做好學情分析,努力抓取共同話題,用學生樂意學的方式和聽得懂的語言講授課堂知識,堅決拋棄填鴨式的教學方法。

(3)創新教學技巧

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高質量的課堂必須有良好的教學互動,通過設計一些互動,讓學生參與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其對知識的認知。

2.課題主要特色

(1)通過實訓教學,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基礎知識

充分利用鐵道線路站場的實訓設備,加大課中實訓比例,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和能力,有利于學生鞏固課本知識。

(2)結合鐵路運輸企業生產案例,培養學生德才兼備的優良品質

收集并整理國內高速鐵路網建設發展、高速鐵路站場設備、鐵路機車車輛設備技術發展、鐵路交通事故等視頻資料,結合時事熱點,幫助學生建立民族自豪感,培養學生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提高學生的內驅力。

(3)創新教學技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

目前職業院校生源呈現多樣化,為兼顧整體學生的學習基礎,課程教學宜采用靈活多樣的方式,豐富教學方法,力求學生改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索學習。

課程建設的具體實踐方案

1.課程建設思路與舉措

(1)建設思路

建設思路依據教育部印發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最新《“十四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中有關鐵路的發展規劃內容、《鐵路線路與站場》課程標準,融合“課程思政”理念、愛國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質量意識、安全意識、創新創業等,以學生職業能力、素質培養為目標,邀請行業企業參與課程建設。當前職業教育中,校企合作和產教融合是最為提倡的合作方式,在課程設計上,要提前調研行業企業一線的技能需求,校企雙方共同制定課程標準,利用各自的優勢資源互補開發課程,培養一線技能人才。校企雙方人員組成課程資源開發小組,發揮小組成員的才智,調動一切可利用資源,優化課程設置。另外,從思政教學內容設計上入手,課題組成員與思政專業教師、班級輔導員共同探討,選取最新、最全、最近的《鐵路線路與站場》課程思政元素內容,設計出一套教學提綱。著力從課程思政和思政課程融合實踐上入手,作為教學改革的突破點,課題組成員優化教學計劃和提綱,針對課程進行詳細的內容設計,完成課程核心內容的融合,使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2)建設方法和載體途徑

①信息化載體。如《大國工匠》《大國重器》《超級工程》等紀錄片,在課堂適時播放,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為投身社會主義建設而努力學習。

②課題討論。每次大課設置思想收獲討論環節,引導學生各抒己見,參與思想收獲討論,總結本次課程學習心得。組織優秀學員發言,引領全班思想升華,夯實學習效果。

③考核方式。考核方式可以靈活多樣,課堂教學中可以采用設計提問、小組任務完成、實踐報告撰寫、閉卷考試等方式,力求多角度、全方位地考核評價思政教學效果。將課堂提問、小組發言、參觀體驗等作為平時成績,結合期中、期末理論測驗成績,全方位評價學生的專業內容與思政內容的掌握情況。

④使用教材。《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五講》《鐵路線路與站場》。

2.保證課程建設順利開展的措施

結合《鐵路線路與站場》課程特點及育人目標,在思政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新性。

(1)加強專業課教師育人意識,提高專業育人能力。專業課不僅教授專業技能知識,更要注重教學育人本質,高等院校要從制度上保障和引導專業教師將教書育人的理念貫穿整個專業課的教學過程中。

(2)鼓勵專業課教師參加課程思政相關培訓和業務學習,與專業思政課教師進行學習交流研討,思考思政教育如何與專業知識進行有機融合。

(3)結合鐵路行業特色以及鐵路運輸專業課程要求,教學內容要注意結合時事熱點,注重國家重點工程,與時俱進引入學習新內容,并在課堂上及時呈現。與輔導員或思政教師及時溝通學生的思想政治情況,做到因材施教,使《鐵路線路與站場》的課程思政呈現自身特色。

(4)組織學生積極參與“交通強國,鐵路先行”宣傳活動,了解最新的鐵路技術與裝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自強不息、投身鐵路行業的認識與使命感。引導學生向模范學習,向榜樣學習,向先進學習,將中國鐵路的安全、優質、高效的作業理念融入學生的學習中,為將來做一個合格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優良的職業品質打下基礎。

3.課程建設時的原則建議

(1)專業課程設置的原則建議

為實現培養具有綜合職業能力人才的目標,需要對傳統的課程體系進行解構和重組,突出職業教育的職業性和針對性,應深入企業調研,把握未來的行業發展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另外,在課程內容的教學中,還要進一步加強課程實踐方面的內容,如與鐵路線路站場知識最密切相關的調車作業實訓、接發列車實訓、車站設施設備操作及檢修實訓等,盡量增加學生到鐵路部門社會實踐的機會和時間,能讓其將理論知識轉化成實際的工作能力,實現職業崗位的零距離對接。同時在專業課程中注重社會能力的培養,在專業課教學中加大對學生的職業道德的引導,同時包含對相關社會能力的考核。

(2)師資與實訓條件配置建議

對專業教師配置及任職要求的建議是:應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了解鐵路行業發展動態,具備一定的鐵路專業知識,具有豐富的鐵路現場經驗和技能。教師應不斷探索、改進教學方法,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水平,遵循職業教育教學規律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

對實訓條件配置的建議是:學校應建設高標準的校內和校外實訓基地,最大程度地為學生營造接近生產實際的實習環境。校外實訓基地選擇應與本專業密切相關,讓學生能進入一線現場,校外實習和技能鑒定通過校企合作形式實現。校內實訓基地應根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及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方向確定建設思路,圍繞鐵路線路與站場課程的專業實踐能力建設實訓教學設施,應最大程度地使學生完成高質量、高仿真的實際操作訓練任務。

展望和預期

職業教育肩負著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職業教育要服務經濟、促進就業,實現這些功能要做到與社會經濟需求有較高的吻合度,從管理到辦學都要貼近市場需求,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因此,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就需要通過具體每門課的建設實施,提升人才質量。通過開展“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研究,完成對《鐵路線路與站場》課程內容的思政建設,并適時進行經驗總結和提升,應形成系列化的課程標準、課程教案、典型案例等一整套研究成果,并加以推廣應用,其應用價值主要體現在:一是有效幫助在校學生確立學習目標,引導學生實現對自我學習習慣的培養、對學習專業知識重要性的認可,激勵學生投身使命,敢于擔當,刻苦學習,提升專業學習興趣,改善專業課學習效果。二是能為其他專業技術類課程有借鑒和推廣價值,參考課程思政思路和實施方法,將思政教學融入專業教學過程中,可以更好地完成全方位育人和全員育人的要求,有助于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整體上提升專業課的教學質量。三是體現了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的良好銜接,在潛移默化中提升行業人才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萬金俠.與思政深度融合的鐵路線路課程優化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8(20).

[2]鄒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獨立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路徑研究[J].青年時代,2019(30).

[3]張紅霞,錢秋蓉.習近平關于理想信念教育重要論述的時代價值及實現路徑[J].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8(6).

[4]趙小紅,高雙喜.《鐵路線路站場》課程模塊化教學探討[J].時代教育,2016(6).

[5]陳燦芬.聚焦大學生思政課獲得感內容及途徑的探析[J].江蘇高教,2018(3).

[6]遲成勇.五四精神與新時代大學生德性的培育[J].高校輔導員學刊,2020(3).

(牛林杰、段凌燕:陜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藺建英:咸陽職業技術學院)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