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強調要“完善各級各類學校學生學業要求,嚴把出口關”。同年《教育部等九部門關于印發〈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的通知》進一步明確要求“支持有條件的省份建立中職學生學業水平測試制度”。為深入推進中等職業教育評價改革,促進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近年來,江蘇、上海、福建等地率先建立了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學業水平考試制度,為陜西探索實施中職學生學業水平考試制度提供了經驗借鑒。2019年以來,渭南市積極開展中職學生學科質量監測,也為在全省開展中職學生學業水平考試積累了實踐路徑。

學業水平考試是檢驗中等職業學校教學質量的重要方式,其評價結果既是評估學校教學工作的重要依據,也是指導教師深化課程改革、改進課堂教學的重要依據。職業教育因其不同于普通教育的鮮明類型特點,嚴格規范的學業水平考試,能夠客觀反映中等職業學校學生文化素質和專業技能水平,其結果既可以作為衡量學生畢業的標準,也可作為其升學考試錄取或用人單位招聘的重要參考條件。對中職教育而言,如何積極穩妥推進學生學業水平考試,絕不僅僅是簡單的學業評價制度設計和考試命題問題,更重要的或者說影響學業水平考試的快速推進的還在于考試的組織形式問題。即使談及考試命題,由于涉及專業眾多,如何設計考試內容和結構比例本身就是一個需要認真研究的問題。另外還要充分考慮考試的機會成本和考試組織的經濟成本問題。總之,要推進中職學生的學業水平考試,需要我們從頂層制度設計上解決好三個問題,即考什么、怎么考和誰來考。

一、考什么

學業水平考試應依據專業教學標準和人才培養方案所體現的人才培養目標,結合專業課程開設情況,通過科學的考試科目設計和合理的考試內容整合,把中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所要求學生具備的基本科學文化素養、必要的文化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通過多種形式的考試方法和手段測評出來。根據已經實施學業水平考試的省份的經驗,盡管各省在考試科目組合上不盡統一,但考試的內容從結構模塊上均包括了公共基礎課程、專業基礎理論、專業基本技能三部分。

學業水平考試的目的是檢測評價人才培養目標的達成度,在考試科目的設計上應充分考慮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所要求的課程開設門類和通過課程結構比例所體現的學分權重關系,處理好公共基礎課程和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技能課程的考試科目和考試內容的比例權重。在中等職業教育學業水平考試科目及內容選擇安排上,既要把握好公共基礎課程的基礎性地位,又要通過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技能課程的職業性特點,用“考試指揮棒”來彰顯職業教育的類型特征,用考試科目設置和考試內容模塊來導航中等職業學校的辦學方向,用考試方法手段的選取來引領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

2019年教育部印發的《中等職業學校公共基礎課程方案》指出,公共基礎課程是中等職業學校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科學文化素養等的基本途徑。對于中職學生科學文化素養的評價,通過學生綜合素質的評價考察是重要的途徑,與此同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接受的公共基礎課程的知識積累以考試的方式來評價,考試的內容應該充分體現中職教育公共基礎課程的思想性、基礎性、通用性和職業性特點,盡可能涵蓋學生所學各門公共基礎課程,至少包括思想政治、語文、歷史、數學、外語、信息技術等課程,在內容選擇上應充分對接課程標準,按照合格性考試要求,考試內容中基礎模塊應占絕對權重,同時適當選取部分拓展模塊的內容作為補充。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測試主要反映學生專業基礎知識與專業基本技能的學習水平及相關職業素養養成情況,由于學生所學的專業課程門類眾多,掌握的專業技能復雜多樣,有些技能模塊相對獨立,模塊間處于橫向關聯,有些技能是梯度遞進的,這方面的測評應結合不同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充分考慮實施考試的可能性和考試組織成本,做好考試內容整合和優選,既要考查學生的專業基礎知識,更要注重測評學生的專業基本技能。綜合考慮技術技能考試的難度和信度問題,在測試內容選擇上應充分體現崗位技能、通用技術等內容,以模塊化、菜單式的內容組合予以呈現。

2022年陜西省人民政府印發的《深化普通高等學校考試招生綜合改革實施方案》提出,進一步完善高等職業院校分類考試招生制度,中職學校畢業生報考高等職業院校,參加文化基礎與職業技能相結合的測試。文化基礎重點考查中職學校學生公共基礎知識,職業技能包括專業基礎理論和專業基本技能。并明確要求逐步建立健全中職學校學業水平考試制度和綜合素質評價制度,待條件成熟后,高等職業院校依據中職學校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和職業技能成績,參考綜合素質評價擇優錄取。陜西省人民政府的高考綜合改革實施方案為我們建立中職學生學業水平考試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政策依據。同時也充分體現了實施中職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和學業水平考試的迫切性。

二、怎么考

中職學生學業水平考試怎么考?主要是明確考試的方式方法。依據職業教育的課程結構和類型特點,中職學生學業水平考試一般應該包括三種考試形式:筆試、計算機操作考試、現場實際操作測試。公共基礎課程、專業基礎課程的考試一般采取筆試形式,信息技術課程和一些可以通過軟件平臺組織實施的考試,可以采取計算機操作考試;而一般實踐性技能性突出的專業技能課程內容的考試則需要通過現場實際操作來測試和評價學生的技能水平,為了盡可能集約化利用各種評價手段來壓縮專業技能考試的機會和效能成本,對專業技能的測試可以通過這樣幾種途徑予以實現:①將專業技能測試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測評相結合,以認定相應職業技能等級成績替代專業技能的測試;②將專業技能測試與技能大賽相結合,按技能大賽的級別及獲獎等級比照相應的專業技能測試成績;③通過現場實際操作或應用信息化實訓測試平臺進行技能測試。隨著數字化推進,可逐步探索虛擬仿真環境下的操作測試。

中職學業水平測試在考試頻次上應每年組織一次。在時間安排上,與學生學科課程的學習結業時間相一致。公共基礎課程測試一般根據各門課程結業的時間安排在一年級第二學期末或二年級第二學期末進行;專業課程及技能測試一般安排在三年級第一學期末進行。

關于學業水平考試的成績評定,原則上采用A、B、C、D等級制評定成績,達到C級及以上等級為合格。公共基礎課程、專業基礎課程等通過筆試評定成績的,原則上應建立考試成績與等級評定對應關系,85分以上定為A級,70~84.9分定為B級,60~69.9分定為C級,59.9分以下定為D級,并最終以等級制呈現。考慮到復雜性、公平性和考試結果的信度問題,專業技能的測試可以直接采取等級制的形式評判。

關于學生獲得其他成績的轉換。主要涉及以下幾種情形:①學生參加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或全國行業協會組織的職業或執業資格鑒定,并取得合格證書,可以依據證書的級別和鑒定成績確定學生的專業技能測試等級,一般情況下取得初級及以上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學生的專業技能測試成績可定為A級。②學生在技能大賽中獲獎,可以根據技能大賽級別和成績確定技能測試等級。在省級以上技能大賽中獲獎或獲市級技能大賽一等獎、二等獎可定為A級,在市級技能大賽中獲三等獎、優秀獎可定為B級。③學生參加“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考試,取得初級以上(含初級)均應將其專業技能測試成績評定為A級。

學生參加學業水平測試公共基礎課程各科目、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技能均達C級及以上,為學業水平測試合格。

三、誰來組織實施考試

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學業水平測試是一項嚴肅的省級考試,省一級教育行政部門應成立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學業水平測試工作機構統籌協調組織實施。省教育科研部門負責研制考試標準,省教育考試部門負責考試的組織安排。

公共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測試方案的制訂、制卷和評卷等工作應在省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學業水平測試專門工作機構的領導下,由各有關部門和單位按照分工組織實施。考慮到專業技能測試的復雜性和考試實施的艱難性,原則上專業技能的測試可以委托由市級教育行政部門依托市域高職院校組織測試,省上做好監督檢查,確保考試的公平性和考試成績的信度。

省、市教育行政部門和考試管理部門要按照標準化考試的要求,加強考試評價工作的質量管理、過程管理,以提高測試的效度和信度。省級教育科研部門要通過加強學業水平測試命題、審題、統計分析、試卷評價等環節的管理,保證各科試卷都能滿足預定的質量要求。省、市教育科研機構按年度對職業學校學生學業水平測試結果進行全面的分析與總結,形成年度分析報告。充分發揮學業水平測試對職業學校教學質量的監測、評價和牽引功能,及時向職業學校反饋教學問題,推進職業學校教學改革,不斷提升教學質量。

作者單位:陜西省教育科學研究院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