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動·反思·實踐
——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之思
作者:王春艷
發布時間:2023-08-29 08:56:38 來源:陜西教育·綜合
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教師是教育發展的第一資源,教育要發展,關鍵在教師,那么如何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
首先是觸動。觸動是教師專業成長的起點和最為關鍵的要素,“觸動”就是一個生命向另外一個可以依賴的生命發出的信號,是一顆心溫暖了另一顆心,一個靈魂照亮了另一個靈魂,是一種以信任為基礎的依托,因此我們要時刻謹記自己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的責任,用自己的初心、耐心與恒心專注教育教學工作,讓教師真正成為教育學意義上的教師,認同職業的價值,獲得成就感,身心得到滋養,讓自我發展成為可能。
其次是反思。教育家葉瀾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可能成為名師。反思,是一種精神,一種情懷,一種進取的姿態,是教師專業自覺的重要標志。通過行動前的全面思考、行動中的細致思考、行動后的反思、教育情境中的智慧性活動四條途徑實現。教育智慧表現為教師的克制、對孩子的理解、尊重孩子的主體性、“潤物細無聲”、對情境的掌控、臨場的天賦。教學機智要通過反思實現。通過專業性閱讀、學習,且將實踐結合起來一起思考,才能突破瓶頸,達到真正教學機智的境界。
最后是實踐。實踐歷練出真知。第一,校長必須重視教師專業成長,帶領教師走出去參觀學習,開闊眼界,讓教師看見更多好課堂的真實樣態,看見課改的力量,同時邀請專家到校作專題報告,更新觀念,少走彎路。第二,在課堂中實踐,在實踐中學習。學校通過教研、聽評課、課堂實操等提升教師專業技能,讓教師既有理論水平,又有操作技能,最終促進課堂教學實現優質高效。第三,在課堂上,教師不是知識的販賣者,而是學生學習的激發者;教師不是一言堂的說教者,而是百家爭鳴氛圍的創設者;教師不是學生成長的約束者,而是學生自主、自信、專注、深思、質疑、擔當等各種素養的培育者。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目前全國各地對教師開展各種培訓,但教師是否真正得到了“新理念”“新思維”和“新視野”,是否提升了“綜合素養”“專業素養”“管理水平”和“教學質量”?答案有待思考。希望培訓少些走過場,多些沉浸式的學習;少些短期效應,多些長遠規劃,讓教師根據成長需求、專業和特長,觸動、反思、實踐,自由而自覺地學習,讀點兒想讀的書,說點兒想說的話,寫點兒想寫的東西,實現“真”成長。
作者單位:吉首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