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取自然教育養分 培育生態文明之花——
“全國三億青少年進森林研學教育活動”陜甘寧站活動圓滿收官
作者:唐李佩 王波
發布時間:2023-08-24 17:41:53 來源:陜西教育新聞網
“我的自然名叫‘銀杏’,我的名字叫‘白樺’,我的名字叫‘冬蟲夏草’……有了自然的名字,我們就是大自然的孩子了。自然名時刻提醒你,你是大自然的一部分,破壞大自然就是傷害自己!”
“保護自然環境,熱愛大自然就是我們必須做的事情。只有山更綠,水更清,我們的生活才會更幸福。”
“來過了物華天寶的大秦嶺,看到了眾多的動植物,讓我們更加懂得保護物種多樣性是多么的重要。”
以上是8月18日,幾位來自陜西、甘肅、寧夏的研學青少年在森林研學教育活動結營活動上的發言。伴隨著對大秦嶺的向往,承載著滿滿的收獲與希望,為期四天的“全國三億青少年進森林研學教育活動”陜甘寧站活動在秦嶺國家植物園圓滿收官。
這四天美好的自然之旅,孩子們一路跟隨自然導師,走進中國“南竹北移”試驗基地,通過觀察對比不同竹子的竹稈、枝條、竹葉等,探尋“南竹北移”的奧秘;穿越秦嶺腹地,在秦嶺就地保護區采摘、制作標本及動物掌印;在秦嶺四寶科學公園,學習觀察大熊貓、金絲猴、朱鹮、羚牛的生活習性;在自然導師的指導下,動手制作動物豐容、搭建朱鹮巢,為秦嶺金絲猴制作美味的“營養午餐”……
“秦嶺小綠軍科考營”破冰活動
通過互動性趣味課程、研學講座等一系列活動,逐步加深孩子們對于秦嶺自然地理知識、生態保護、森林防火以及珍稀野生動植物的認知。在體驗課程、自然游戲的過程中,帶領孩子們用科學方法觀察自然,了解動植物的生存生活方式、人類活動對自然界的影響,幫助孩子連接自然,施法自然,探求探尋生命的本質,引導孩子們用科學的方式與自然和諧相處、共生共榮。讓生態文明教育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以生態滋養生命,讓生態文明教育之花盡情綻放。
自然教育導師在秦嶺國家植物園科普館給孩子們進行植物根系講解
孩子們走進中國“南竹北移”試驗基地,通過觀察對比不同竹子的竹稈、枝條、竹葉……探尋“南竹北移”的奧秘
“我們一直希望有一場活動,能夠把生態環境教育融入各學科和各項自然教育活動中,用孩子們的視角,學習感知自然,培養他們的生態文明素養。通過此次森林研學活動,陜甘寧的這幾十個孩子不僅開闊了眼界,了解掌握更多生態環境相關知識,還樹立了尊重自然、熱愛自然的意識,激發保護自然、建設綠色家園的自覺。孩子們也紛紛表達了要小手牽大手,一起為建設我們的綠水青山而共同努力的強烈意愿。”甘肅省的領隊惠老師說。
孩子們給秦嶺金絲猴制作美味的“營養午餐”
自然導師帶領孩子們體驗動物豐容,搭建朱鹮巢穴
據悉,“全國三億青少年進森林研學教育活動”旨在通過小手拉大手,進一步喚起全民生態意識,凝聚起全社會建設生態文明的強大力量。引導廣大青少年親近自然、認識自然、熱愛自然。目前,陜西已建成各類自然教育基地67個,自然教育從業人員超500余人,開展了豐富多樣森林體驗、生態文明教育進課堂、“青少年進森林”專題研學、自然教育課程設計大賽等活動。今后,陜西省自然教育將全面推進基地體系建設、課程體系建設、服務體系建設、制度體系建設、傳播與推廣體系建設、人才體系建設,重點打造示范基地,開發精品課程,培育市場規模,完善規范制度,提升公眾參與,擴充專業隊伍,全面推進自然教育高質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