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韓城市深化教育領導體制、資源配置、師資隊伍、教學研究四個方面改革,推進全市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不斷提升教育質量。

一、改革領導體制,強化組織引領

一是改革市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組織體系。創新設置第一組長2名,由市委書記和市長共同擔任,將黨對教育工作的領導提升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掛帥”主抓的層面,今年累計研究推進教育重大改革工作5次,13項。

二是落實黨委、政府領導調研教育、聯系學校和為師生上思政課制度。制定《韓城市市級領導干部進學校講思政制度》,下發《中共韓城市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秘書組關于做好市委常委及分管教育副市長聯系學校和進學校講思政課工作的通知》,對具體職責任務作出明確安排,今年以來,累計8名市級領導進學校為師生講思政課,各領導深入教育一線開展調研16次。

三是落實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所有義務段學校、幼兒園實現黨組織書記、校園長“一肩挑”,專職副書記調整配備全覆蓋。截至目前,累計打造“五星級黨支部”6個,市級黨建示范點23個。

二、改革資源配置,促進城鄉均衡

一是穩步推進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和城鎮老舊學校煥彩行動。按照一個偏遠鄉鎮建強一所義務教育學校、一所中心幼兒園,合理保留1至2個教學點的思路,今年以來,累計投入近4000萬元對城鎮7所中小學和35所幼兒園硬件設施和教育教學設備進行提升改造,促進優質教育資源持續擴容。

二是創新實施“城”“郊”學校聯合辦學。立足縣域義務教育“城區強鄉鎮弱”和“城區擠鄉鎮空”實際,精選城區生源廣、師資強、質量優的學校在郊區學校設立“分校”,與區域距離適中的郊區和鄉鎮學校聯合辦學,引導師資生源向郊區合理流動,實現城區就學緩壓,城郊優質資源共享。

三是加大城鄉教師交流輪崗。統籌研判城鄉生源分布、師資結構和教育教學實際,以“鄉鎮師資提質、城區師資結構優化”的思路,安排校長、教師交流輪崗420余人,促進優質教師資源城鄉均衡分布。

三、改革教師管理,盤活人才資源

一是實施轉崗培訓。

聚焦市域教師隊伍數量整體超編、學科教師結構性緊缺實際,在繼續保障每年一定數量合理補充基礎上,實施以校園為單位的轉崗培訓,通過專業培訓將50余名富余學科教師調劑到其他教師緊缺學科任教,用足用好現有教師資源。

二是規范教師專業評價。對標國家、省級教師專業評價和管理的政策要求,統籌教師職稱評審、培訓培養、教育教學、師德師風、激勵保障等內容,出臺《韓城市校園長、教師專業評價指導意見》并推進執行,為全市校園長、教師專業發展提供制度遵循。

三是加強教師梯隊建設。發揮市域名校長、名師示范引領作用,在校長群體中實施“卓越校長領航計劃”,在骨干教師群體中實施“學科名師引領計劃”,在新青年教師群體中實施“三年成長計劃”,今年以來,充分用好國培省培資源,堅持請進來走出去思路,組織專業培訓6輪次,14批次,2000余人次,培育省級教學能手13名,渭南市級教學能手13名,渭南教學名師3名。

四、改革教學研究,促進質量提升

一是組建市級學科大教研組。在同一學段突破校際教研壁壘,構建橫向一體化學科教研組織體系,促進優質教學資源校際共享。

二是組建學科一體化建設共同體。以思政課建設為抓手,建立了3個由市域內3所高級中學領銜,各中小學參與的思政課建設共同體,開展同學科跨學段教研2次,構建縱向夸學段的學科教研體系,并在不斷總結經驗基礎上積極向其他學科延伸。

三是開展“訂單式”“菜單式”送教下鄉。“訂單式”送教下鄉,即由鄉鎮學校根據教育教學重難點向市教學研室提出課題研究申請,由市教學研室進行教研攻關,形成可行方案,向學校反饋,并應用推動廣。“菜單式”送教下鄉,即由市教研室結合教育教學實際,提前制定送教清單,由鄉鎮學校按需選擇,并應用推廣。今年以來,累計開展送教下鄉活動15輪次。

四是建立兼職教研員隊伍。吸納35名基層學校教育教學名優師資加入教研員隊伍,并采取包聯蹲點方式服務薄弱學校教學研究,促進教育教學質量提升。

責任編輯: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