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泉縣青少年活動中心“第二課堂”開展側記
作者:劉小雄 韓娟
發布時間:2023-08-17 22:00:05 來源:禮泉縣青少年活動中心
近年來,禮泉縣青少年活動中心在縣教育局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始終堅持立德樹人總目標,緊緊圍繞“雙減”工作,以“第二課堂”為主,發揮自身的優勢,以陣地為依托,以活動為載體,以社會為舞臺,以服務青少年為出發點, 充分發揮青少年活動中心在落實“五育并舉”,實現“五育融合”方面的引領示范作用,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的發展。
一是走進紅色歷史,拓展青少年德育空間。開展紅色研學,加強革命傳統教育。先后組織了近965名學生,參觀照金革命紀念館、馬蘭革命紀念地、習仲勛紀念館、烽火革命傳統教育基地等研學活動,讓思政課堂走進現實,通過一件件活生生的歷史資料、歷史遺跡直觀展示既培養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意識,堅定了學生的理想信念,更增強了學生的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
二是親近現代科技,激發青少年智育興趣。積極參加各種科技競賽及科普宣傳活動,先后組織了11次科技下鄉宣傳活動,聯合縣科協及團縣委組織“機器人進校園”活動,先后走進南坊初中、倉房巷小學、昭陵學校、藥王洞學校等學校;先后參加了2020年咸陽市全國科普宣傳日主場示范活動及禮泉縣第29屆科技之春科技節廣場宣傳活動。8月4日,組織120余名學員來到閻良航空科技城,探索神奇的航空科技,學員們現場聆聽講解員介紹航空知識,進一步激發大家探索科技高峰的興趣和投身祖國國防事業的熱情。
三是關注身心健康,豐富青少年體育內涵。活動中心在關注青少年身體素質的同時更加注重心理健康疏導。注重常規體能培訓和送體育下鄉活動;聯合縣婦聯、團委等部門開展青少年心理健康輔導;邀請專業體育人士定期指導體育訓練,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讓廣大青少年始終保持健康、陽光、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快樂成長。
四是研習傳統文化,培育青少年美育素養。活動中心以培養青少年興趣愛好為基礎,廣泛開展書法、繪畫、民族舞蹈、樂器、武術、泥塑、剪紙等培訓,不僅展示了中國傳統文化藝術魅力,弘揚民族優秀文化,而且培育了青少年文化素養,進一步增強了愛國主義情感。今年暑期,組織繪畫班130余學生及家長赴泥河生態公園進行“雨傘花開”我畫畫、我快樂第三課堂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及心靈去觀察感受生活,認識世界,感受美。
五是創新勞動教育,發展青少年勞育技能。活動中心始終把勞動教育作為一項基本內容,利用雙休日、寒暑假及節假日,組織青少年學生來到勞動實踐基地、敬老院、社區、兒童福利院等場所參加義務勞動。今年,組織孩子們來到富平國際陶藝村,親自動手制作陶藝,感受勞動帶來快樂的同時,也感嘆中國傳統藝術魅力。
下一步,禮泉縣青少年活動中心將始終樹立“活動育人、育社會人”的教育理念,以“面向學校、面向社會、面向全體青少年”為方針,積極探索“第二課堂”育人新模式,不斷提升青少年活動中心的內涵和質量,增強課外活動的特色與活力,有力推進“三個課堂”建設向縱深發展,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