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全過程教育的實踐與探索
——以咸陽師范學院為例
作者:劉鳳琴
發布時間:2023-07-25 09:36:49 來源:陜西教育·高教
[摘 要]信息素養教育是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和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深化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依托。高校圖書館是實施信息素養教育的重要陣地。本文以咸陽師范學院為例,通過新生入館教育、文獻檢索課、微服務、專題培訓與講座等多種途徑來實現信息素養全過程人才培養教育,從而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把創新精神和學習能力貫穿到人才培養各環節。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 信息素養教育 人才培養
前 言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信息社會數字經濟沖擊著傳統社會的產業結構和文化價值。人們要適應信息社會帶來的問題和挑戰,就必須具備一定的信息素養。信息素養已經成為人們在信息時代生活、學習、工作的重要能力和基本素質,也是衡量個人綜合素質的重要指標,因此,信息素養教育刻不容緩。
信息素養教育及其重要性
信息素養是指用辯證思維有效認知、查詢、獲取、利用和交流信息,促進學習和科研創新的一種綜合能力。在創新型國家發展戰略中,知識創新是核心,人才是知識創新的驅動力,創新人才培養成為當今高等學校的使命之一。在創新型人才體系中,信息素養是一項核心基礎能力,它能促進人的終身學習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和知識創新能力的形成,信息素養教育是高校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徑。
科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信息的獲取和傳播越來越便捷,因此也造成信息數量的爆發式增長,從而引發了一系列弊端,衍生出許多問題,比如信息道德與安全、信息綜合征、信息疲勞、信息焦慮、信息貧富懸殊等多種問題,同時也沖擊著傳統社會的產業結構、文化價值觀和社會價值觀。人們要適應信息社會帶來的問題和挑戰,就必須具備一定的信息素養和能力。
信息素養教育是指為了啟發人的信息意識、增加信息知識、提升信息倫理水平而進行的一系列教育和培訓活動,主要包括信息意識教育、信息知識教育、信息能力教育以及信息倫理教育。其中信息能力教育是信息素養教育的主要內容,即培養人的信息理解能力、信息獲取能力、信息組織能力、信息分析能力和信息評價能力,還包括發現、利用、交流和傳播信息的能力。
我國的信息素養教育始于20世紀80年代,主要是以在高校開設《文獻檢索與利用》公共選修課的形式對在校大學生進行信息素養教育。三十多年來,關于開展文獻檢索課,教育部下發了多個文件予以指導,文獻檢索課教學從形式到內容更加規范化、系統化和科學化。2015年12月新修訂的《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第六章第三十條指出,圖書館應全面參與學校人才培養工作,充分發揮第二課堂作用,采取多種形式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圖書館應重視開展信息素質教育,采用現代教育技術,加強信息素質課程體系建設,完善和創新新生培訓、專題講座的形式和內容;2017年7月,教育部高校圖工委信息素養教育工作組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信息素養教育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這一系列文件為中國高等學校開展以文獻檢索課為核心的信息素養教育實踐提供了政策依據和規范準則,有效推動了信息素養教育的普及與發展。2018年11月,咸陽師范學院(以下簡稱我校)在新一輪人才培養教學大綱修訂工作中首次將文獻檢索納入全校本科生必修課名單,圖書館承擔了這門課程的教學任務,開啟了我校信息素養教育的新篇章。本文擬以文獻檢索課程教學為例,結合高校圖書館各項工作流程,對高校圖書館全過程信息素養教育進行探討。
高校圖書館是信息素養教育的重要陣地
作為“學術圖書館”的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是其必不可少的職能之一,也是高校圖書館的主要職能。這一職能在最新修訂的《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以下簡稱《規程》)中也作了明確規定,《規程》指出,圖書館應充分發揮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創新中的作用,明確圖書館為學校和師生服務的主體責任與義務。其中信息素養教育貫穿了整個教師的教學過程和在校學生的學習過程,明確了全過程信息素養教育的服務內容。《規程》要求,圖書館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為用戶提供數字信息、嵌入教學和科研過程,開展學科化服務以及根據需求創新服務。
圖書館以其獨有的專業優勢和行業特點,比如科學分類、整理排序、主題檢索等在信息社會中獨具魅力,同時也是高等學校三大支柱之一(師資隊伍、實驗室、圖書館)。高校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的收集、整理排序以及文獻檢索服務工作的目的都是為了廣、快、精、準地向用戶提供他們所需的文獻信息資源,以節省用戶查找文獻信息的時間和精力。這種獨有的專業思維無論在科學研究、工作學習、職場生存、生活休閑等多個領域,都有著無可取代、用之不盡的強大優勢。不僅是高校圖書館,無論哪種類型的圖書館,都具有高效獲取海量資源并免費使用的優勢和特點。圖書館不僅購買了豐富優質的文獻資源和數據庫信息資源,還針對這些信息資源進行有序組織、挖掘整合,建立館藏發現系統,節省用戶時間,提高檢索效率,圖書館的這些海量資源,用戶免費使用,還有免費的閱讀休閑空間,這都是其他文化機構和社會基礎設施難以比擬的。
圖書館是大學生構建和更新專業知識體系的信息中心。圖書館是知識的寶庫,擁有海量的最新文獻資源,根據教學和科研需要,學校搜集、整理和保存了最為齊全和系統的文獻資料,不僅有專業書籍,還有配合教學活動和教學設計的多種資料,同時為學生提供課外教學參考書、其他等級考試參考資料和畢業論文參考資料等。館藏資源建設是圖書館開展各項服務工作的基礎和前提,高校圖書館的館藏資源具有一定的系統性、連續性和科學性,能夠有效滿足學校的教學科研需要和學生學習需求。
高校圖書館作為高等學校的必備設施,是大學生專業學習的“第二課堂”,既能為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提供啟發和幫助,又能為學有余力的學生提供充分發展的廣闊空間,是課堂教學不可或缺的補充資源。圖書館作為大學專業教育“第二課堂”的另一項作用是知識的更新和學習能力的培養,科技進步日新月異,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已成為現代人才必備的技能,因此,大學生應當在課余時間利用圖書館汲取更廣泛的專業知識,了解學科的發展動態和方向,形成合理的知識結構,補充課堂知識,最終達到融會貫通。
高校圖書館也是校園文化的重要載體,高校圖書館以其獨具特色的空間資源,深厚的文化和學習氛圍成為校園文化建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學生廣泛閱讀古今中外的社會科學、自然科學、醫學、社會學等多種資料,既能開闊視野,又能拓寬思維空間,提高文化綜合修養和審美能力,由此可見,高校圖書館對構建大學生合理的知識結構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來,高校圖書館十分重視共享空間資源與技術整合優化服務內容,實現場所價值和服務價值的融合,因而引發了圖書館空間改造的熱潮,例如學習共享空間、研討室、研修間等,主要用于專業資料閱讀、小組討論式作業、學術寫作、休閑閱讀、課題或項目前期咨詢、學術講座和借助虛擬空間完成學習和研究等一系列活動。
高校圖書館全過程信息素養教育的內容和形式
1.新生入館教育
新生入館教育是大學生進入大學后接受信息素養教育的第一堂課,也是大學生入學教育的重要內容。每年的開學季,高校圖書館都會通過不同形式和途徑,例如參觀講解、專題講座、測試答題等開展讀者入館教育活動,讓不同類型的新生(本科生、研究生、留學生及新教師等)都能夠通過入館教育學會利用圖書館館藏資源(紙質資源、電子資源及多媒體資源等)、自助設備資源(自助借還機與打印機等)、圖書館空間布局資源。而且隨著新技術的發展應用,全景式、沉浸式、游戲闖關式等一系列新穎的教育方式層出不窮,讓剛步入大學校園的新生讀者有了耳目一新的感覺。目前我校新生入館教育方式為參觀講解、觀看宣傳片、課堂小測驗、發放《讀者指南》等,為新生快速有效了解和利用圖書館資源提供了方便。下一步我校還將利用線上線下相結合、多媒體傳播等方式,節省學生的時間,提高學習效率。
2.微服務
新技術的應用為圖書館服務增添了新的方式。高校圖書館利用微信公眾號、小程序、微視頻Vlog、游戲闖關、卡通代言人、全景沉浸式體驗等豐富多彩的形式開展入館教育、資源講座和相關培訓,優化信息素養教學的方式和內容,采用讀者喜聞樂見的方式,讓讀者有“身臨其境”的體驗,增強讀者體驗感和接收信息的效果。其中利用微信公眾號開展信息素養教育是一種新型教育方式,讀者利用碎片時間獲取相關知識,提升信息素養意識,提高信息素養教育的效率。在“第六屆大眾喜愛的閱讀新媒體號”活動中,“武漢大學圖書館”成為首次入選的高校圖書館新媒體平臺。
3.培訓講座
開展講座培訓是高校圖書館進行信息素養教育的常規有效方式之一。主要類型有專題講座、菜單式講座和在線講座,高校圖書館應該重視講座培訓在信息素養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近年來,我校圖書館在每年的讀書月、開學季和畢業論文開題等時間節點開展不同主題的培訓,指導學生如何利用圖書館資源和各類數據庫資源,大大提升了學生文獻檢索能力。培訓講座可針對某一專業的學生,內容針對性強,例如我校針對化學與化工學院教師開展的Scifinder數據庫培訓,針對教育科學學院畢業生開設的文獻檢索與畢業論文寫作培訓等活動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培訓講座這一教育方式可以說貫穿了學生整個在校學習時期,系統地把信息素養能力教育滲透到學生成長成才過程之中。
4.空間資源服務
近年來各類圖書館空間再造成為一種趨勢,高校圖書館也不例外,這是對傳統圖書館服務進行變革的一項系統工程。空間改造要從提供資源的場所向交流思想的場所轉移,學習方式要從知識傳遞向知識創造和自主學習轉移,減弱圖書館作為信息倉儲的角色,為讀者提供更多的空間服務。圖書館建筑物理空間不再只是搜集、整理、保存、傳播和使用文獻資料的場所,更重要的是促進讀者思想碰撞和信息交流,成為讀者進行學術交流和創新人才培養的中心。高校圖書館的建筑主體也能成為高校的文化地標,空間環境與信息素養教育二者關系密切,信息素養教育需要空間環境的支撐,空間環境的作用需要信息素養活動來實現和彰顯。空間再造和重組是為了信息素養教育能夠與時俱進,信息素養教育離不開適宜的空間平臺,圖書館空間再造的目的在于更好地發揮圖書館的教育職能,這與信息素養教育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目標相吻合。
5.文獻檢索課是信息素養教育的主陣地
近年來,新技術應用引發了信息環境變化,高校圖書館的教育職能面臨著新的挑戰——培養新一代具有信息素養、終身學習能力的人才,使他們能夠在信息時代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獲取信息與辨別利用信息的能力。現代高等教育強調方法的學習以及能力的培養,接收信息的獨立學習能力更是被公認為21世紀大學生必備的基本素質之一。在利用圖書館資源的過程中,接受相關知識與技能的教育,再科學地指導檢索實踐,無疑是大學生培養信息意識、形成獨立學習能力、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的最佳途徑。學分課程、嵌入式教學、MOOC的興起,對信息素養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咸陽師范學院從2018年起,已連續兩年在全校本科生(三年級第一學期)中開設相關必修課,課程安排16課時,其中理論教學10課時,實踐操作6課時。近兩年來學校與時俱進,實現了線上線下教學相結合、課堂教學討論和課后實踐操作相結合的教育模式。
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的實施條件
1.教學管理層面
高等學校應將信息素養教育納入人才培養體系中。高等學校教學管理部門(包括教務處、研究生院/處等)、院系、圖書館等相關機構人員應增進溝通合作,切實形成以圖書館為核心,從人才培養方案、教學大綱、教學設計、實踐實習等不同層面形成信息素養教學長效機制。圖書館應實時與學校的教學管理部門、網絡技術部門及各院系有效溝通與合作,還有高校院系之間的合作,以及大學與中小學的合作,甚至是政府、學校、公共圖書館和其他相關機構的協作,跨機構、跨專業地合作,進而構建專業的信息素養教學隊伍,從文獻檢索課入手,逐步探索選修、必修和嵌入式課堂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模式,使信息素養從通識課程、專業技能、終身學習技能等方面全面系統地融入學生成長成才全過程。我校圖書館在進行《文獻檢索與利用》教學時,與學校教務部門密切溝通,教材選擇、課程安排、考試、成績錄入等環節都經過多方研究討論,最終全校文獻檢索課程順利完成了教學任務。
2.教學條件方面
傳統的信息素養教育所需的教學設施有教室、教材、電子閱覽室等,隨著新媒體技術和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移動信息終端設備及配套應用程序得到廣泛使用,高校圖書館可利用現代科技如qq群、小程序、雨課堂等互聯網平臺為學生信息素養教育服務,努力打造信息素養教育互動平臺,讓學生突破時間、空間的界限,與教師進行實時互動交流,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近年來興起的智慧教室、研討空間、共享空間等都為信息素養教育提供了便利和支持。高等學校也應該加快智慧校園建設,促進辦學條件現代化,加強校園數據中心建設、網絡平臺建設和教學資源平臺以及大數據平臺建設,拓寬校園網寬帶出口,實現學校業務系統和信息化技術深度融合,促進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模式的變革提升。
3.教師隊伍建設
圖書館的主要職能是教育職能和信息服務職能,教育職能主要是指信息素養教育。育人是高校圖書館的使命之一,高等學校應將圖書館專業人員培養納入學校的人才培養計劃,重視培養高層次專家和學科帶頭人,鼓勵圖書館工作人員通過在職學習和進修提高知識水平和業務能力。人才短缺是高校圖書館存在的普遍現象,而教師隊伍是高校圖書館開展信息素養教育的關鍵保障,一是要引進擁有不同學科背景的專業人才補充教師隊伍,二是要對現有教學崗位上的人才進行繼續教育,以適應新形勢下利用新技術新手段進行信息素養教育的新任務。
(1)成立信息素養教育教研團隊
首次在全校范圍內開展教學工作,任務艱巨,咸陽師范學院圖書館組建了信息素養教育教研室,由學科服務部牽頭,遴選具備圖書情報學等相關專業背景、中級職稱或碩士學歷以上館員組成教學團隊,團結協作,統一編撰教學參考資料和教學大綱,博采眾長,制作了具有個人特色的教學課件,針對不同專業和教學內容制訂實踐操作計劃,并有針對性地對專職教學人員進行信息素養教育專題培訓,保證在全校范圍內正常開展信息素養教育。同時組建跨圖書館學、情報學、教育技術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經濟管理、歷史、外語等多個專業的教學團隊和教材編寫團隊,全方位、多角度設計完成文獻檢索課程教學任務。
(2)加強教師隊伍繼續教育培訓
近年來教育部高等學校圖書館委員會和中國圖書館學會舉辦了多期信息素養教育專題培訓和公益講座,如由中國圖書館學會閱讀推廣委員會主辦,北京智信數圖公司支持的全民信息素養公益大講堂,目前已舉辦了三期,受疫情影響大多數講座培訓都在線上舉行,此舉使更多從業者從中受益,學到了最新、最實用的教學內容和技能。我校以學科服務部為中心,分批次派館員參加線上線下相關培訓,為教師順利完成信息素養教學奠定基礎。
(3)補充新的專業教師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人才培養的需要,信息素養教育面臨新的挑戰。人才短缺是目前高校圖書館存在的普遍問題,尤其是有一定專業背景的高學歷人才,所以,解決信息素養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問題在于補充新的專業人才。
信息素養教育是高校圖書館的核心工作之一,圖書館作為終身學習和創新人才培養的信息中心,應該發揮應有的教育職能。圖書館利用人員、空間和技術優勢對讀者進行各種形式的教育培訓,一方面可以推廣圖書館的資源與服務,提高讀者的信息素養,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增強圖書館的學術氛圍,促進圖書館的健康發展,助力教學和科研工作,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EB/OL].http://www. moe.gov.cn/srcsite/A08/moe-736/s3886/201601/t20160120-228487.html.
[2]潘燕桃,肖鵬.信息素養通識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3]符小娟.高校圖書館新型信息素養教育模式研究[J].綏化學院學報,2019,39(9):135-137.
[4]徐春,張靜.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之新生入館教育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J].圖書館研究,2019,49(2):85-91.
[5]黃懿.高校圖書館微信公眾號信息素養教育服務研究——以“985”高校為例[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9(15):67-68+119.
[6]曹靜仁.高校圖書館學習共享空間與學科服務實證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9(7):15-19.
(劉鳳琴:咸陽師范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