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網絡已成為新時代大學生獲取知識和信息的重要來源,新時代大學生網絡愛國主義教育已成為重要的教育內容。

目前,新時代大學生網絡愛國主義教育面臨著一些問題和挑戰。一是一些大學生缺乏相關知識,對國家的歷史和文化缺乏基本的了解;二是目前網絡愛國主義教育的實踐方式還不夠豐富多樣,難以激發大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三是缺乏有效的成效評估體系。因此,建立高質量的網絡愛國主義教育體系非常必要。首先,應加強網絡愛國主義教育的普及,提高大學生對國家歷史和文化的基本認知水平;其次,應豐富網絡愛國主義教育的實踐方式,如組織線上線下互動體驗活動等;最后,建立有效的成效評估機制,對網絡愛國主義教育的實效性和實際效果進行評估和監測,不斷提高教育質量和水平。

一、新時代大學生網絡愛國主義教育概述

愛國主義是一種道德情感,是人們對祖國及民族的深厚感情和責任意識。愛國主義教育是培養青年學生樹立愛國主義情感和國家意識的過程,旨在通過教育使他們認識到國家的發展、民族的繁榮與自己的發展息息相關,促進他們的成長和發展。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新時代大學生網絡愛國主義教育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的形式。它具有時效性、互動性和全面性等特點。新時代大學生網絡愛國主義教育有助于加深學生對國家的認知和理解,增強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感,促進他們的成長和發展,為祖國的未來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當前,網絡愛國主義教育的覆蓋范圍越來越廣,深度也得到了極大提升,但在實際開展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包括教育內容單一化、教育形式過于簡單化以及教育效果評估不足等。針對以上問題,需要進一步完善網絡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和形式,提升教育效果和實效性,建立完善的評估機制,確保網絡愛國主義教育的有效性和可持續性。

二、新時代大學生網絡愛國主義教育的實踐探索

網絡愛國主義教育已經成為培養大學生愛國精神、國家意識和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徑之一。網絡愛國主義教育能夠打破地域限制、時間限制和傳統教育的局限性,使學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國家、民族和歷史文化,增強愛國主義情感、國家意識和責任感。為提高大學生網絡愛國主義教育的效果和質量,學校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要建設網絡愛國主義教育平臺。這個平臺應該具備多媒體教學、互動交流、資源共享等功能,以便讓學生在平臺上學習、交流和分享。這個平臺需要具備易于維護的特性,使其能夠不斷完善和優化。

第二,創新網絡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和形式也至關重要。針對新時代大學生的需求,網絡愛國主義教育需要不斷創新,以提供更加豐富、多樣化的內容和形式。如可以采用游戲、微電影、微視頻、微小說等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內容的設置也要更加貼近大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實際,讓他們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愛國主義教育。

第三,網絡愛國主義教育應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模式。如可以組織學生參觀國家歷史文化遺址、紀念館等,讓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國歷史和文化。同時,結合線上教學,實現教育目標的最大化。

網絡愛國主義教育的實踐探索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效果。在建設網絡愛國主義教育平臺的過程中,學校積累了大量的網絡教育資源和教學經驗,提升了網絡教育的普及率和覆蓋率。

在創新教育內容和形式的過程中,學校可以開發一批形象生動、制作精良、內容豐富的網絡教育產品,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和綜合素質。

三、新時代大學生網絡愛國主義教育存在的問題和應對策略

在信息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下,網絡已經成為人們獲取信息和交流的主要渠道,網絡愛國主義教育具有高效、便捷、廣泛的特點,能夠滿足大學生的學習需求和情感需求,同時也能夠提升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全球意識,但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和挑戰。

(一)存在的問題

教育內容不夠豐富和深入。在實踐探索過程中,部分高校的網絡愛國主義教育內容過于單一,難以滿足大學生多元化的知識需求和文化追求。

教育形式單一。傳統的網絡愛國主義教育模式缺乏與時俱進的互動和創新元素,難以吸引和激發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傳統的網絡教育方式缺乏有效的交流和互動機制,導致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形式較為單一。

(二)應對策略和措施

豐富教育內容。構建多樣化、多層次的網絡愛國主義教育內容體系,涵蓋國家歷史、文化、政治、經濟等多個領域以及目前的熱點問題,讓大學生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國家和民族。同時,要注重將傳統文化和現代科技相結合,提高教育內容的吸引力和實用性。

創新教育形式,提高傳遞效果。利用新媒體、社交網絡、在線課程等技術,設計有趣、生動的教育形式,強化與學生的互動、引導和激勵,提升傳遞效果。如可借助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實現個性化教育,根據學生的不同需求和興趣,推薦相應的學習資源和課程內容等。除此之外,還應重視教師的創新能力和實踐經驗的積累,加強教師培訓和教學研究,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

同時,為了優化資源分配,學校要完善高校網絡愛國主義教育的組織和管理機制,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和文化環境,確保教育資源的均衡配置和有效利用。在教育資源分配方面,應考慮地區、學科、人才等不同的因素,制訂合理的資源配置方案。此外,應建立健全評估和反饋機制,實現教育質量的動態監測和優化,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提高教育質量。

四、新時代大學生網絡愛國主義教育的未來展望

人工智能、大數據、虛擬現實等技術將成為網絡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手段。通過這些技術,教師可以更好地實現個性化、情感化和體驗式教學,讓學生獲得更好的學習體驗。此外,網絡愛國主義教育要更加關注教育的深度與廣度,更加注重歷史、文化、科技、文學等方面的教育,豐富學生的知識體系,培養學生的全面素質和綜合能力。學校要更加重視線上線下教學的融合,將線上和線下的教學資源和課程有機結合,形成更加完整的網絡愛國主義教育體系。讓學生在不同的場景下獲取不同的知識和體驗,從而更好地了解愛國主義精神。

未來發展機遇和挑戰并存。一方面,網絡愛國主義教育將獲得更多的政策和社會支持,教學技術和手段將更加成熟和完善,能夠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另一方面,網絡愛國主義教育在發展過程中仍面臨著一些問題和挑戰,需要不斷探索和創新,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

針對新時代大學生網絡愛國主義教育存在的問題和挑戰。學校要在理論研究、教育體系、教育內容、教育評估等方面加強探索和實踐,同時加強與網絡平臺和社會組織的合作,提高網絡愛國主義教育的可持續性和傳播效果。此外,還應加強對學生信息素養和安全意識的教育,提高學生辨別虛假信息和抵御網絡風險的能力,提升網絡愛國主義教育的質量和效果。

本文系“陜西高校網絡思想政治工作中心第二批研究課題”成果(項目編號:2022WXYJ100740)。

作者單位:西安美術學院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