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現狀及對策研究
作者:任媛媛
發布時間:2023-07-20 09:40:33 來源:陜西教育·綜合
2019年教育部印發《關于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見》(以下簡稱《工程2.0》),提出到2022年基本實現“三提升一全面”的目標,即校長信息化領導力、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培訓團隊信息化指導能力顯著提升,全面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發展。陜西省按照“基于課堂、以校為本、應用驅動、注重創新、精準測評”的實施思路,出臺了一系列指導性政策文件,通過幾年的努力,建立了一支由省、市、縣、校四級管理團隊和培訓團隊組成的《工程2.0》實施隊伍,打造了一批教師教學應用能力測評隊伍,為教育數字化轉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一、《工程2.0》實施現狀
2022年11月上旬,陜西省《工程2.0》執行辦在全省5個地市部分學校就《工程2.0》實施效果進行了專項調研。調研對象涵蓋城鄉不同地域、各學科及各學段的中小學教師。調查結果顯示: 83.1%的調研學校成立了以校長為第一責任人的工程實施管理團隊,組建了由骨干教師組成的信息技術教學應用指導團隊,且95%以上的學校制定了學校信息化發展規劃;86.2%的學校制定了校本研修方案,80.81%的學校能認真研究30個能力點,供教師梯度選擇,學校研修方案中能力點選擇與學校信息化環境建設匹配度認可率達到72.58%;83.86%的調研對象所處的學校制定了校本應用考核辦法;82.32%的調研對象能通過線上研修、線下實踐、研課、磨課、評課等環節完成信息技術教學應用實踐成果。在評價承訓機構方面,66.16%的調研對象接受過承訓機構的線下專家指導;84.41%的調研對象接受過線上學習的專家指導;89.69%的調研對象認為承訓機構提供的網絡研修平臺方便能力點選擇和學習。調研結果表明,陜西省《工程2.0》經過近四年的推動實施,學校層面已基本完成工程主體任務,團隊建設基本到位、規劃方案初步形成、教師研修成果良好,但也存在一些問題。
二、問題研究
(一)《工程2.0》實施的組織管理須進一步加強
學校團隊的建設是《工程2.0》整校推進的關鍵。但據調查顯示,部分學校尚未建立以校長為第一責任人的工程實施管理團隊和信息技術教學應用指導團隊,且沒有制定教育教學信息化發展規劃,以及相應的校本研修和考核方案,致使在整校推進中,教師無法選擇與學校信息化發展愿景相符合的能力點,通過承訓機構指定或隨意選擇能力點的教師比例分別達到20.71%和9.16%。
(二)教師開展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研修的意識有待增強
陜西省中小學校互聯網接入率達100%,且有85.58%的調研對象所處學校具備開展智慧教學的條件。但從教師研修能力點的選擇來看,選擇多媒體教學環境下能力點的教師比例達到87.23%,46.19%的教師選擇混合學習環境下能力點,僅有39.98%的教師選擇智慧學習環境下能力點,且應用信息技術開展教育教學的教師比例低于40%。可見,部分教師應用信息技術開展教育教學的意識比較淡薄。
(三)《工程2.0》實施的指導需要進一步細化
《工程2.0》是一項自上而下的系統工程,陜西省《工程2.0》執行辦根據上級部門的要求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指導性文件,特別針對省級專家開展了多次專項培訓,以保障工程實施的質量。但調研數據顯示,依然有近34%的教師未曾接受過線下專家的指導。這可能會導致學校盲目地實施《工程2.0》,且部分教師隨意選取能力點學習以完成培訓任務。鑒于上述實際情況,無疑有兩個原因:一是學校對省級政策文件的解讀不到位;二是承訓機構在實施工程的過程中指導不夠全面。
三、對策舉措
(一)加強《工程2.0》實施管理團隊和培訓(測評)團隊建設
《工程2.0》的實施涉及電教、教研以及師訓等部門,各級教育部門要加大檢查、督導力度,全面整合電教、教研、師訓部門以及承訓機構資源,進一步夯實學校工程實施管理團隊和培訓(測評)團隊建設;各級工程執行辦要積極組織省、市、縣級專家隊伍的建設,深入宣傳解讀《工程2.0》的政策文件,出臺能夠切實指導學校操作的工程實施細則,重點加強對無規劃方案或規劃方案目標不明確、謀劃不長遠、落實不堅決的學校的指導,加強各能力點在教育教學數字化轉型中的地位和作用培訓,讓學校信息化教育教學發展規劃緊跟國家和省上整體事業的發展,并更加具體化、可實踐化。
(二)增強教師應用信息技術開展教育教學的意識
如今信息技術日新月異,教師應用信息技術開展教育教學是落實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基礎,也是推動教育現代化發展的重要保障。《工程2.0》“三提升一全面”的目標契合當下教育改革發展的要求,因此要推動校長、教師高度重視信息技術應用,推進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應用發展。教育部門可通過信息技術應用評選等活動,激發教師主動應用信息技術的內驅力,同時通過建立與信息技術應用相關的考核機制,帶動教師由被動學習、被動應用向主動學習、主動應用轉變。
(三)規范教師應用測評
目前,從《工程2.0》實施的整體情況來看,能力點測評是教師網絡研修成果檢驗較為有效的途徑。各級測評團隊可以根據能力點測評規范開展有效的測評指導,切實有效地幫助參訓教師掌握能力點相關軟件在教學中的合理應用。但隨著數字化轉型對教師提出新要求,以及人工智能等新興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各級測評團隊需要更新相關能力點培訓與測評的研究,及時完善測評體系,促進教師教學應用研修。
(四)加強對承訓機構的督導
承訓機構在陜西省實施《工程2.0》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基本能夠按照教育部門要求落實工程實施任務,且調研對象表示機構提供的資源基本能滿足教師的學習需求。但針對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工程2.0》在持續推進中要加大對承訓機構的督導,一是教育部門要嚴格把關承訓機構的培訓形式,重點審查培訓內容,避免培訓流于形式,教師不能學以致用。二是建立承訓機構和各級執行辦的合力推進機制。三是加強資源整合建設,收集共享再生資源。
如今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型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教育部也大力推動教育數字化轉型的部署,教育系統和教育生態將面臨新的變革。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凸顯,新的時期對教師專業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如國內一些專家所指,數字化轉型就是要推動現代信息技術與教師常態化教學的深度融合。這與《工程2.0》的實施目標不謀而合,做好《工程2.0》實施現狀調研,把好教育數字化發展脈搏,持續推進能力提升工程實施是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必然選擇。
作者單位:陜西省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