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龔健輝    

西咸新區灃西第一小學教育集團總校校長

“家社”代表:

張  嬋  西安市教育心理學會培訓中心主任

閆利峰  學生家長

學校代表:

張小英  西安高新區第八初級中學書記、校長

李秀梅  西咸新區空港新城陽光里小學校長

劉  慧  灃東新城第二幼兒園、灃東新城第四幼兒園園長


家校社協同育人,是新時代育人方式和方法的重大變革,也是新時代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內容。本次圓桌對話環節,邀請學校代表和“家社”代表們圍繞“新時代家校社協同育人的意義使命、機制與路徑、策略與方法、實踐與探索”等主題,分別從學校、家庭、社會等角度分享共育經驗,探究共育機制的建立與實施路徑。

20230718105035332-26-c85e9.jpg

龔健輝:為拉通家校社共育“縱貫線”,我們此次圓桌對話邀請的嘉賓有“橫向”的學校代表和“家社”代表,“縱向”涵蓋了中學、小學、幼兒園等各級教育階段。身處新時代背景下,家校社協同育人有其鮮明特點,請嘉賓們談談各自的看法。

20230718105149497-22-79fab.jpg

李秀梅:首先,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家教、家風、家庭問題。2022年1月1日起,《家庭教育促進法》正式施行,在一定意義上為開展家校社協同育人創造了良好的社會環境,推動協同共育不斷發展。

其次,現在中小學生的家長群體以“80后”“90后”為主,他們是跟隨網絡信息時代的發展成長起來的,信息時代為家校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提供了更多的平臺和渠道,使家校之間的關系更加密切。

最后,隨著國家整體經濟的發展,家長群體的文化水平和文化素養都有很大的提高。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家長們對國家的教育政策、學校的辦學理念和做法都給予了充分的理解和認同,有利于實現家校協同共贏。

20230718105102168-73-087af.jpg

張嬋:西安市教育心理學會在做家庭教育的培訓時,感觸很深。總結出兩個關鍵詞,“路漫漫”和“探索”。

路漫漫。家庭教育不是一時之事,從孩子出生后就需要開始,但目前部分家長仍是在發覺孩子出現狀況后,才意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絕對不是靠一個人、一個家庭就能夠落實好的,這需要我們全社會持續不斷共同努力。

探索。當前,家庭教育該以怎樣的形式來普及呢?我認為要想更好地踐行家庭教育理論,還需要更多的家長、學校和專家共同探索。

20230718105207793-43-9b192.jpg

劉慧:作為幼兒園園長,對于家校共育,我的感悟是:

第一,要注重與家長進行合作、協同,這樣我們才能目標一致,更好地教育孩子。

第二,要注重雙向奔赴。家長隊伍里有學者、教授、醫生、軍人等,他們所擅長的一些知識領域是我們幼兒園教師所欠缺的,教師與家長應共同成長。

20230718105221341-88-955c7.jpg

閆利峰:家校社共育即三位一體協同育人。為什么“家”放第一個,因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課堂,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作為家長,我想用三個詞概括我的觀點。

一是站位。家長要提高站位。現在跟過去不一樣,我們這一代家長所經歷的小學教育跟現在是全然不同的。面對全新的環境,我們必須要提高站位。

二是定位。家長不能把孩子交付給老師后就撒手不管,但也不能管得太多,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家長一定要明確自己的定位。

三是越位。既然把孩子送到學校,我們就要相信學校和教師肯定比家長在教育方面更加專業。我的孩子今年上三年級,我對學校的教育理念是非常認可和贊同的。孩子上一年級時,我和孩子的媽媽對龔校長說的“讓每一個孩子都閃亮”這句話印象深刻。孩子們各有特點,學校的老師總能把他們的特點挖掘出來,并讓其展現出來。

當前社會資源非常豐富,但也非常冗雜,家長要利用好社會資源,經常帶孩子去博物館、紅色革命紀念館、動植物園等地方研學旅行。比如當孩子學習《楊家嶺的早晨》一課時,家長有沒有機會帶孩子去趟楊家嶺?家長是孩子的第一責任人,但前提是一定要相信學校。

20230718105123087-59-d1eef.jpg

張小英:作為教師,我認為家校社協同育人會更有力量、更有智慧、更有希望!

龔健輝:我們的家長來自不同行業,老師也來自不同學段,不同學段、不同身份對家校社協同育人的感受肯定不同,請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在開展家校社協同育人的過程中是否遇到過一些問題,或者有哪些更好的經驗。

劉慧:家校社只有形成合力、目標一致,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講,教育的效果取決于學校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沒有這種一致性,那么學校的教學和教育過程就會像紙做的房子一樣倒塌下來。

我認為,在中小學階段,學校和家長的期望和目標是基本一致的,就是教育好我們的孩子。但在幼兒園階段,家長對于孩子的期望卻五花八門。我對此做過調研:有1/3的家長關注的是孩子的學習成績,即要“刀下見菜”;還有一部分家長則更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及對孩子自理能力的培養。我正好擔任兩個幼兒園的園長,起初,這兩個幼兒園的教育目標與家長的期望截然不同。我剛到公辦幼兒園的時候,開學不到一個月,有100多個孩子的家長要求退學,認為公辦園什么都不給孩子教。我覺得這是我們教育的失敗,孩子都不來,學校好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給誰?我們公辦園怎么發揮引領作用?經過認真思考后,我提出“雙向奔赴”的解決辦法,作為園方主動跟家長溝通。我們每學期至少要給每一位家長打一次電話,或者隨機邀請家長來學校面談。我自己也跟家長有過多次訪談,通過談話、談心,讓家長明白我們幼兒園教育的優勢。

有孩子家長問我,你們幼兒園有沒有“幼小銜接”?我說有,我們每一天的教學都在為孩子進入小學作準備。我們一定要靜下心來,靜待花開,要把我們的教育思想傳播給家長,深入他們的內心,取得他們的理解。其實家長在孩子上幼兒園的階段也是迷茫的,所以國家出臺了《家庭教育促進法》,我們幼兒園也有責任攜手家長樹立共同的教育目標,讓孩子擁有幸福的童年,培養孩子的興趣,為孩子進入小學及中學奠基。有時候我也跟部分要求孩子以獲取知識為主的家長說,我理解你們的想法,但我不認同。我們也有“學者型”的家長,而且會經常邀請他們來學校給我們反饋幼兒園需要改進的地方。

李秀梅:西咸新區空港新城陽光里小學是2020年9月1日建成開學的。我們學校是為征地拆遷地區的農民子弟所辦的,是100%的農村子弟學校。所以,開學之前,我在想,應該用什么樣的支點撬動陽光里小學的發展?當時我們確定了三點,其中一點就是家校社協同共育。作為陜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區三級家校共育示范基地學校,陽光里小學首先打造了家校社共建平臺,平臺由校長引領,學校相關部門負責,包括家長代表、社區代表等。我們利用平臺從三個方面開展家校社協同共育:一是優先打造一支隊伍。我們是陜西省范圍內第一個對全體教師開展家庭教育講師資格培訓的學校,讓教師們成為家庭教育指導方面的專家,充分發揮學校在家校社協同育人中的主導作用。二是幫助家長盡到主體責任。除了對家長進行各種專業培訓外,我們還“開門辦學”,讓家長走進學校,和家長開展多樣的互動活動,讓家長學會關注孩子、關注教育,和學校一起發展。三是學校與陽光里社區周邊的所有單位都建立了聯系,并邀請他們參加學校活動,同時我們也積極參與這些單位的活動,盡可能調動一切社會資源為協同育人服務。

學校的發展、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學校,離不開家長,也離不開社會的支持,只有三方齊心協力、共同努力,才能把教育事業辦好。

閆利峰:我認為在家庭教育中,家長首先要相信自己的孩子。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孩子是每一個家庭的希望,相信孩子,孩子才能更好地發展。有一個小故事:一個家長在工作時,孩子特別調皮,于是家長隨手把一張畫撕掉,讓孩子去拼,他以為孩子可能需要一個小時才能拼好,結果孩子兩分鐘就完成了,家長特別吃驚,問孩子怎么這么快?孩子說,畫的背面是一個人像,把背面的人像拼好,這幅畫也就拼好了。由此我們可以發現,孩子的成長很多時候都會超出家長的預期,選擇相信,孩子會帶給家長更多驚喜。

張小英:《小王子》里,小王子對玫瑰花說:“我認領了你,我就要對你負責。”所以,我想說的第一個詞是“三方聯動”,我們三方要把各自肩上的責任扛起來。《小王子》里還有一句話,所有的大人走著走著,都忘記了自己也曾是一個孩子。所以我想說的第二點是“理解”,孩子的成長是需要我們去包容、接納和理解的。三是家校社協同育人。我們要攜手共進,共同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共同培養能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龔健輝:作為校長,在家長對學校信心不足的時候,更應該沉下心來做教育。作為家長,在小學階段要選擇相信孩子、相信學校;在中學階段要努力做好孩子的榜樣。最后,請各位嘉賓用一句話概括一下自己的看法。

張小英:人生是一趟美好的旅程,家校社是育人三方最美好的相遇,讓我們共同努力,為孩子的幸福出發。

張嬋:良好的家庭教育目標一定不是讓孩子考上好大學,或者是找到好工作,而是讓每一個孩子真正成為他自己,成為一個合格的、獨立的、有獨立思想的人。

閆利峰:家長是孩子成長的“擺渡人”,應該成為孩子教育的第一責任人,陪伴孩子積極健康快樂地成長。

李秀梅:作為一所農村學校,我們要凝心聚力、團結奮斗,把陽光里小學辦成老百姓家門口的好學校,也希望同時能夠影響陽光里小鎮的發展,為鄉村振興作貢獻。

劉慧:我想對所有的家長們說:選擇學校,就要信任學校、教師和孩子,只有家校“雙向奔赴”,共同成長,才能更好地助力孩子們的成長。

龔健輝:選擇相信,共同攜手,讓每一個孩子都閃亮。再一次感謝各位嘉賓!

整理 楊陽 李玉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