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攜手育人。學校充分發揮社區“五老”(老干部、老戰士、老專家、老教師、老模范)志愿者的教育作用,推動社區教育成為學校教育的延伸、家庭教育的補充,構建起了家校社攜手共育體系。學校聘請“五老”志愿者擔任輔導員,開設了一批形式多樣、內容豐富、貼近生活的“五老”特色課程。完善評價機制,學校注重對學生的多元化評價,學生、家長、教師、社區人員都是評價主體,形成了家校社三方的互動評價機制,實現了“同牽手,共成長”的工作目標。

2.勞動育人。學校以“四位一體勞動教育體系”為主線,以一年春夏秋冬四季為一個勞動教育周期,以知情意行為手段,從學校、家庭、社區三個層面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形成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育美的“四位一體”勞動實踐課程體系,構建起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基礎的勞動實踐課程體系,建立和完善學校、家庭、社區密切參與的攜手共育機制,積極拓展勞動育人新格局,全面提升勞動教育水平。

3.養成教育。學校踐行知行結合,以活動為載體,確定了“小目標、大德育”的習慣養成教育原則,積極探索細節體驗式德育工作模式,堅持從小事抓起,從日常抓起,從細節入手強化學生的行為規范,收到了明顯的成效。在教育管理中,落實“輕聲慢步靠右行”,發揮自育與他育相結合的作用,強化監督與自我監督,在家校社的共同努力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達成了學校既定目標。

4.課程育人。學校遵循“立德樹人”的核心育人理念,立足教育實際,整合設計國家、地方和學校三級課程,建立了有序列、有層次的學校德育工作系統,開發出以傳統文化課程、國學課程、特色課程和社會實踐活動為主的德育課程體系。學校組建多樣態的德育課程研究團隊,采用跨學科、跨學段教研,形成了有特色的家校社課程。

同時,學校還積極聯合商洛市青少年心理學會、花廟社區,不斷探索,科學有效地推進德育課程評價體系的完善,建構立體交互、多元參與的德育評價體系,充分發揮學生、教師、家長、社區等在德育評價中的角色功能,為學生的道德人格形成賦能。

作者單位:陜西省商洛市青少年心理學會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