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256

本學年,寧強縣特殊教育學校有適齡殘疾兒童少年70余人,其中在校就讀39人,37人因重度殘疾無法到校入學。為此,學校精心選派了8名富有愛心、責任心的資源教師成立送教專班,組成3支送教小分隊,把“小課堂”搬進了這些孩子們的家中,用心、用情開啟送教上門之旅。

提高站位,加強師資,完善管理制度

學校領導班子高度重視送教上門工作。每學期初,都會通過召開專題工作會議,研究部署學期送教上門工作;嚴格落實上級工作要求,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制定送教上門實施方案;每學年遴選優秀教師成立送教上門服務隊;定期召開送教資源教師會議,實時掌握教師思想動態,及時解決老師們送教中遇到的困難。此外,校長定期組織分管副校長、教導主任、送教教師進行集中實地走訪、參與送教,提高家長滿意度。

根據學生分布,本著厲行節儉的原則,學校將3個班37名學生分成了12條線路實施送教。各班主任根據本班送教教師情況、學校確定的每條線路情況,合理安排了教師送教任務,實行送教對象“一對一”,進一步壓實了送教責任,使“一生一案”落實到位。

IMG_256

精準摸排,應送盡送,凸現送教重點

該校送教組在扎實執行學校已形成的“4321”送教上門工作法的基礎上,著重做好以下工作:每年秋季開學前,學校按照縣教體局的有關工作部署,根據縣殘聯提供的適齡殘疾兒童名單,聯合各村委、村小組開展殘疾兒童少年入學情況大排查和殘疾兒童入學政策宣傳。上門排查時,教師結合殘疾證明,與殘疾人教育專家委員會成員共同對殘疾兒童進行專業評估認定,通過現場觀察、家長訪談等方式判斷殘疾兒童少年的殘疾程度,同時了解殘疾兒童及監護人對其入學安置的意愿。對于確實無法隨班就讀、無法到特教學校就讀的,報縣特殊教育資源中心備案,最終確定適宜學生的安置方式。在精確排查的基礎上,全面摸清本區域內送教學生底數,精準施策,確保適齡兒童入學做到一個都不能少。

IMG_256

培訓教師,提升能力,精心實施送教

自開展送教上門工作以來,縣特殊教育資源中心多途徑開展線上、線下培訓并堅持開展巡回指導工作,就特殊教育專業理論知識、特殊兒童心理輔導、送教教案的設定、送教內容選取、教師專業成長等方面進行了多角度培訓,為學校開展送教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確了職責。針對各類培訓,學校要求送教上門教師全員參與,且同時注重梯隊培養,遴選1-2名教師作為送教服務隊預備隊員一起參加培訓,儲蓄送教上門后備力量,不斷提高送教上門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和工作能力。

img5

常態送教,持之以恒,真情服務家長

送教“上門”,不僅敲開了孩子的家門,也敲開了孩子的心扉。大安鎮雙白果數村的學生黃某,由于身患多重殘疾,一直由爺爺奶奶在家中照顧,幾乎從不與外人接觸,性格較為孤僻。接到送教任務后,陶老師便叩開了他家門,這一送,就是幾個年頭。起初,學生黃某對陶老師的到來十分抗拒,每次陶老師想要靠近他時,他就立馬跑開,躲得遠遠的。于是陶老師便主動與其爺爺奶奶溝通,深入了解他喜歡什么、討厭什么、害怕什么,從他的興趣入手,每次帶他喜歡的玩具去,上課時帶著他去喜歡的地方散步,慢慢走進他的內心世界。漸漸地,學生黃某與陶老師熟悉起來,那個曾經看到陌生人就躲起來的他,現在期盼著陶老師的到來。見到陶老師,他會興奮地拉著陶老師的手,用含糊不清的發音向陶老師“講述”著自己的高興事兒。每次送教結束陶老師要走時,學生黃某都張開雙臂試圖擁抱,抬頭看著陶老師,眼里寫滿依戀與不舍。

IMG_256

送教上門,不僅給了重度殘疾孩子送去了希望,還給殘疾孩子的家庭帶去曙光,代家壩鎮大橋村的送教對象學生小雅,是一個靦腆害羞的肢體殘疾女孩,患有醫學上稱為成骨不全癥,俗稱“玻璃娃娃”,癥狀為骨脆性增加,很容易發生骨折。通過幾年的送教,學生小雅不僅逐漸掌握了基本的小學文化知識,還掌握了電子琴的演奏技巧,正準備考級,肢體協調能力也提高了不少。每次送教后,都要讓送教老師聆聽她的演奏,分享她最近的見聞。寒來暑往,日復一日,送教老師的盡心盡責,孩子的點滴進步,家長都看在眼里。每次送教老師一來,家長都特別熱情,臉上掛著溫暖的笑容。

IMG_256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后勤充足保障

為保障送教上門工作行之有效,學校在送教老師的送教和工作安排上進行靈活統籌和協調,予以一定的傾斜和關照,以解決送教教師的后顧之憂,讓送教上門教師能全心全意投入到送教工作中去。同時,學校按照相關文件規定,及時將米、油、奶等營養餐物資及送教上門學生困難補助金及時發放到送教學生家中,給這些特殊的家庭送去黨和政府的溫暖。此外,送教過程中,教師需要購置一些必備的輔助教具、定期贈送一些符合學生認知特征的玩具以及適當的慰問用品,學校在這些方面都給予了充足的經費保障,配齊充實了教學用具、玩具、慰問品等,確保送教上門工作正常有序地開展。

IMG_256

加強管理,督查激勵,確保送教質量

學校非常重視送教上門的過程管理,把送教上門工作列入教學常規檢查,保證送教質量,提升服務效果。教務處通過“每周一提醒、每月一檢查”及時跟蹤送教上門工作成效,對檢查情況及時進行反饋整改,并把檢查結果列入送教工作考評。學校制定了送教上門教師評價獎勵辦法,每學年評選一定數量的“送教上門先進個人”,在教師考核、職稱崗位評聘積分中予以傾斜優秀送教教師。

IMG_256

宣傳到位,社會關注,強化家校聯系

為了讓全社會關注送教上門,形成教育康復合力,讓家長了解認可送教上門,形成家校聯動,該校對送教上門過程中涌現的感人事跡、好的做法,經常進行總結歸納,形成了良好的宣傳輿論陣地:《寧強縣特殊教育學校實施第一輪“醫教結合”教學工作》在“人民融媒體”上刊登發表;《寧強縣特殊教育學校開展秋季送教上門活動》被寧強教育、學在漢中采用;《寧強縣特殊教育學校召開送教上門工作專題會議》、《寧強縣特殊教育學校舉行送教上門“醫教結合”啟動儀式》被寧強教育采用。

班主任經常與家長聯系,了解孩子的成長情況,做到活動有跟蹤;整理并收集了關于家庭特殊教育系列系統知識,幫助家長掌握輔導孩子的具體方法;鼓勵家長樹立了教育殘疾子女的信心,讓他們有信心、有干勁參與對子女的教育中來,做到不放棄、不遺棄。學校每學期定期組織家長委員會召開學期初、學期中、學期末家長會。

IMG_256

送教上門是一項長期的愛心工程,更是學校與家庭共同教育好殘疾學生的一道重要橋梁。寧強縣特殊教育學校通過“送教上門”活動,不僅給學生送去更多的知識、技能和康復訓練,而且將黨和政府對殘疾人的關懷和溫暖傳遞出來,保證了殘疾學生平等享受教育權利,讓更多的特殊學生在陽光下快樂成長,助力全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教育保障工作。

責任編輯:黃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