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難點,強推進,構建一體化勞動教育體系
——陜西省勞動教育開展情況調研報告
作者:■文/王溫棟
發布時間:2023-07-11 16:21:50 來源:陜西教育·教學
基金項目:陜西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2年度立項課題《基于實踐自覺的新時代勞動教育課程開展方式及評價模式構建研究》,課題編號:1676;西安航空職業技術學院2021年科研計劃立項課題《德育培養融入大學生勞動教育開展的途徑與方法研究》,課題編號:21XHSK-11。
勞動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在不同歷史時期有著特定的形式與目標指向。陜西省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勞動教育的重要論述,多措并舉優化勞動教育實施環境,破解勞動教育實施難題,探索勞動教育實施路徑,著力構建大中小學一體化勞動教育體系。
一、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1.體制機制方面
健全的機制是確保勞動教育順利實施的核心,各地各校在勞動教育實施過程中存在機制不健全,未建立切實可行的實施流程等問題,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1)主觀方面:業務素養不夠強,對中央、省、市文件理解不到位,育人方向把握方面有待加強。
(2)客觀方面:勞動教育是新生事物,大家都是摸著石頭過河,沒有先例參考。
2.凸顯勞動教育地位方面
個別學校在實施勞動教育的過程中,存在定位不清、邊界模糊、投入經費不足等問題,忽視了勞動教育的獨立性,把勞動教育或泛化為學生的學習活動,或窄化于技能學習、勞動工具使用等,偏離了當前勞動教育的重點。
3.師資力量方面
各地各校在勞動教育課程開設和實踐活動開展方面采取五育融合的模式,形成了五育并舉、協同發展的育人格局,對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效果顯著,但勞動教育在人才培養中的獨特價值不夠凸顯,勞動教育理論體系及專業師資隊伍建設仍需加強。
二、勞動教育實施路徑探索
1.強化引導,讓勞動教育火起來
當前,不少地方和學校將勞動教育窄化為勞動技術教育或泛化為學生的學習活動,甚至異化為“勞動一日游”之類的游學活動。究其原因,主要是廣大教師對新時代勞動教育的核心要義認識不足、把脈不準、重視不夠。為切實打開勞動教育實施新局面,陜西省采取“四個跟進”措施,強化引導,積極讓勞動教育火起來。
(1)統籌部署跟進,引領勞動教育發展。2021年2月,中共陜西省委 陜西省人民政府印發《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對全省大中小學勞動教育進行了全面部署和安排,為各地各校結合實際開展勞動教育、創新育人理念指明了方向。
(2)政策宣傳跟進,增強勞動教育熱度。陜西省利用官網、官微、自媒體、電視臺、報刊等大力開展勞動教育宣傳工作,并組織了很多知名專家學者、勞模工匠、教育名家等,以專題講座、巡回演講的方式,進校園、進企業、進社區,解讀新時代勞動教育的思想內核,切實提高全社會對新時代勞動教育的認識。
(3)主題活動跟進,豐富勞動教育內涵。2021年3月,陜西省在關中、陜南、陜北三地同時舉行“三月·春華”啟動儀式,動員部署大中小學校勞動教育工作。同年10月中旬舉行“十月·秋實”展示活動,展示勞動教育階段性成果,分享典型經驗和案例,研討破解困難和問題的策略良方。銅川市開展了“炎炎夏日瓜果香,開心農場采摘忙”活動,讓勞動教育落地生根;寶雞市高新第五小學依托特色美食、手工藝制作,開設了“樂滋舞味靚廚房”“我型我塑陶藝坊”等實踐項目等。
(4)科學研究跟進,讓高“研”值為勞動教育護航。陜西省有關部門將勞動教育研究納入社科基金、教學改革項目、哲社重大課題等,專家引領組織,團隊研究攻關,破解勞動教育難點、堵點問題。以研促建,以研促改,用高“研”值擦亮勞動教育底色。西安市浐灞第一小學、浐灞第二小學、浐灞第四小學、浐灞第十小學等聯合申報了2項省級勞動教育課題、2項市級課題、1項區級課題。
2.聯動協同,讓師生動起來
勞動教育的落實關鍵在于師生的配合,但目前各學校勞動教育師資隊伍整體情況可以用“兼職多、培訓少、素質低”來概括,大多數學校沒有配備專職勞動教育教師,基本上由班主任或其他學科教師兼任;相關部門很少對勞動教育教師進行專門培訓,教師專業素養普遍較低。家庭勞動教育被忽視,嚴重阻礙了學生正確勞動價值觀的形成。師生雙方的不足,導致學校勞動教育效果不好、質量不高。為扎實落實勞動教育,陜西省采取了多項措施,多方聯動協調,促進師生動起來。
(1)強化培訓。陜西省將勞動教育師資培訓納入國培、省培項目給予重點保障,邀請省內外專家舉辦講座、沙龍等,不斷提升教師的勞動教育理論水平。
(2)打造專業師資隊伍。陜西省積極整合現有師資隊伍富余力量,對其進行專業培養,統籌調劑縣域內教師編制,積極落實勞動教育專任教師職責。同時,在師范院校開設勞動教育專業,培養專業師資,逐步完善勞動教育師資力量培養體系。
(3)專職、兼職聯合指導。陜西省建立了勞動教師聘任制度,聘請勞動模范、能工巧匠等擔任兼職教師,積極建立中小學、職業院校與普通高等學校師資交流共享機制,充分發揮職業院校教師的專業優勢,解決勞動教育專業師資不足的問題。
(4)校內、校外協同發力。陜西省積極籌建學校、家庭、社會勞動教育共同體,緊緊依靠學校和家庭兩個陣地,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個體差異,指導學校逐級列出勞動清單,分級抓好落實。并積極拓展社會資源,鼓勵和支持學生深入社區、福利院和公共場所參加公益勞動、志愿者服務、社區治理等活動,以此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積極打造學校教、教師帶、學生做、社會補、家庭督的一體化聯動格局。
3.挖潛拓域,讓勞動場所多起來
實踐是落實勞動教育的難點。陜西省以加強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建設為突破口,省教育廳于2021年6月研究制定了《大中小學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建設指導意見》,計劃用5年時間在全省建成600個左右(省級200個,市、縣級400個)特色鮮明的省、市、縣級不同類型的實踐基地,形成一批集生活實踐、勞動技術及傳統文化教育于一體的、分學齡特點的勞動實踐項目,以此滿足學生的多樣化需求,為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提供有效支撐。
(1)“整體+邊角”改造。陜西省積極整合農村學校及周邊資源,改擴建勞動實踐場所,針對城區校園面積小、用地緊張的實際情況,發動學校利用各種空間改建校內勞動場所,打造立體校園,拓展實踐場所。
(2)“舊瓶裝新酒”挖潛。陜西省在現有研學基地、社會實踐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動場所等基礎上統籌資源,開發新模塊,注入勞動教育實踐內容,打造勞動實踐體驗場所。學生通過預約可以到圖書館、藝術館、科技館、植物園等進行“小小圖書管理員”“博物館講解員”“小小牙醫”體驗活動。
(3)調動社會資源助力。陜西省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調動社會資源以新建或改擴建方式建設規?;?、集約化實踐基地,為學生提供較為系統的勞動實踐體驗項目。目前,省教育廳已啟動省級勞動實踐基地建設評估工作,以獎促建,挖潛拓域,讓勞動場所多起來。
4.守正創新,讓評價體系實起來
在應試教育指揮棒下,家長和學校容易把勞動與文化知識學習對立起來。陜西省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和導向功能,將勞動教育納入教育評價方案,將勞動素養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將學生參與勞動教育課程及實踐活動情況納入學生綜合素質檔案、成長檔案,以勞動素養評價結果衡量學生的全面發展,并以此為評優選先及高一級學校錄取的重要參考依據。按照點上探索、省上總結、面上推廣的思路,積極指導各地各校創新形式,探索勞動教育評價有效方式。例如,西北工業大學建立了勞動教育信息化評價系統,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全面、客觀地記錄學生的勞動過程;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注重勞動技能、過程和成果考核,建立了誠信機制,確保了評價結果的公正、可信。
此外,陜西省根據“樹典型、強引領、爭先進”的原則,指導各地建立縣、校、班三級考評體系,制定勞動教育示范校評估細則,從組織管理、勞動課程、勞動教育、環境文化和社會影響等五個方面細化指標,嚴格進行評估;組織“勞動新星”“勞動能手”等評比活動,探索“勞動護照”評價管理模式,通過實時記錄、階段總結、多元評價、分級達標的方式,有效落實學校、家庭、社會勞動教育評價全覆蓋;指導組織德育專家、一線教師、家長代表每學年評選勞動意識突出、品質優秀、技能精湛、創新有成的“陽光少年”,并授予“勞動勛章”。
下一步,陜西省將把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逐步完善制度體系,不斷強化條件保障,深入開展勞動實踐,持續深化家校共育,扎實引導廣大青少年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勞動觀,使其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作者單位 西安航空職業技術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