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拼讀法的認識與實踐
作者:■文/楊瑞華
發布時間:2023-07-06 16:28:46 來源:陜西教育·教學
自然拼讀法之所以風靡全球,是因為這種教學法簡單高效,符合人類學習語言的規律,即使沒有英語基礎的人通過學習和訓練,不依靠國際音標也能達到“看詞讀音,聽音拼詞”的驚人效果,學習效率飛速提升。但在筆者看來,目前教師對自然拼讀法的認知還停留在“學生見詞能讀,聽詞能寫”這一層面上,這確實是自然拼讀法的一部分內容,但過于功利和以偏概全。那么,自然拼讀法的教學步驟是什么?如何在實際教學中應用呢?這就是本文想要闡述的觀點。
一、什么是自然拼讀法
提到自然拼讀法,相信很多人都會有自己的認識和定義,如教師、家長等,他們對自然拼讀法的描述一定是“學生見詞能讀,聽詞能寫”了。他們還會進一步解釋道:“自然拼讀法就是學習字母和發音之間的對應關系,掌握發音規則和拼讀規律?!惫P者認為自然拼讀法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1.自然拼讀法是一種母語學習法,屬于英美國家的語言范疇。2.自然拼讀法是一種閱讀教學法,是母語為英語的學生閱讀的方法。綜上,自然拼讀法又稱“英語自然拼讀法”, 是目前國際主流的英語教學法,是以英語為母語國家的孩子學習發音規則與拼讀技巧,提升閱讀能力與理解能力的教學法,是以英語為第二語言的初學者學習發音規則與拼讀技巧的教學方法。因此,對于學習英語的學生來說,只要模擬母語為英語的學生的學習方法,就能最大程度地發揮自然拼讀法的作用。母語為英語的學生是先積累足夠的聽力詞匯,再通過自然拼讀法把聽力詞匯轉化為閱讀詞匯,最終使自身自主閱讀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對于沒有聽力積累的學生來說,自然拼讀法就是利用拼讀規則記單詞、了解音和形之間的關系、掌握規范發音和拼寫的方法,對閱讀能力提升沒有太大的作用。
二、自然拼讀法在母語是英語國家中的發展
自然拼讀法最初在母語是英語國家中也有過爭議,現在已經被寫進了英美國家的課標。1980年,自然拼讀法傳入英國,2010年,英國政府決定對所有小學教師開展自然拼讀法培訓;在澳大利亞,自然拼讀法的元音拼讀法被廣泛應用;我國香港和臺灣地區在2000年就已引進此教學法,并大規模推廣和普及;在大陸地區,有些學校開設了專門的自然拼讀課程,使用的是國外原版引進或國內出版的教材。那么,母語是英語的國家怎么教自然拼讀呢?以北美基礎教育為例,孩子三四歲開始學習26個英語字母及以這些字母開頭的單詞,了解字母名(letter name)和字母音(letter sound)的基本關系。這時,教師和家長經常會為孩子閱讀一些童書,他們邊朗讀邊用手指對應的單詞,幫助孩子逐步掌握單詞的發音和對應關系。孩子應用自然拼讀法閱讀與自己能力相匹配的讀物,在聽、說、讀、寫的過程中,他們的音素意識就會不斷加強。此外,國外的閱讀書目有著嚴格的分級標準,每個級別的詞匯量不同,孩子只能讀與自己能力匹配的圖書,測試達標后才能閱讀更高級別的圖書。
三、自然拼讀法的教學步驟
自然拼讀法的教學步驟是什么呢?自然拼讀法分為哪幾個階段?筆者查閱相關資料后發現,不同的專家有不同的劃分方法,如劉心武老師的自然拼讀教學路徑是這樣的:Letter name—letter sound—words—sight words—sentences—text,而蓋兆泉老師把自然拼讀法分為“認知26個字母—熟悉26個字母的發音—聽到發音能與對應相應的字母—進行二三級拼讀—學習字母組合的發音—聽音拼詞—閱讀”階段。雖然兩位老師的劃分是有差異的,但他們都指出了掌握自然拼讀法的前提:語音意識和音素意識,就是聽音辨音的能力。美國教育專家把兒童閱讀過程分為五個循序漸進的步驟:音素意識的形成(Phonemic Awareness)—字母發音規則的掌握(Alphabetic Principle)—對文字掌握的準確性與熟練性(Accuracy&Fluency)—詞匯量的擴大(Vocabulary)—閱讀文字與理解文字的完美結合(Comprehension)。這些與自然拼讀法相輔相成,密不可分。因此,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教學過程中,筆者在下面四個階段應用了自然拼讀法。
第一階段:建立字母名和字母音之間的聯系,學習26個字母的正確讀音(letter name)和字母的自然發音(letter sound),將字母名和字母音對應起來,學習26個字母開頭的單詞(大部分是常見名詞),學習26個字母的大小寫。
第二階段:根據字母的發音進行二、三級拼讀,學習五個元音字母的發音,練習元+輔、輔+元的拼讀,練習輔+元+輔的拼讀,按音素或音節拆分、拼讀單詞,學習視覺詞。
第三階段:介紹字母組合的發音,如常見字母組合的發音。要求學生通過學習梳理發音規律,找出單詞中的字母組合,并根據字母和字母組合的發音拼讀、拼寫單詞,且會拼讀雙音節和多音節單詞,學習視覺詞。
第四階段:詞匯量的擴充,讀句,讀文,自主閱讀。
首先,這里強調的是每個階段都要有大量與之匹配的閱讀材料,包括韻律詩、歌謠、小詩、歌曲、故事等,在各個階段都要通過閱讀進行鞏固和實踐,而不是最后一步才實現閱讀的跨越。其次,每個階段教學目標的實現都依賴于形式多樣的練習,旨在提高學生的語音和音素意識,讓學生養成拼讀能力。在此不得不提的是二、三階段由易到難的視覺詞,這主要是幫助學生掃除閱讀障礙的。視覺詞(Sight Words)被稱為高頻詞(High Frequency Words),是美國伊利諾伊大學教育學院教授、著名英語閱讀教學專家愛德華·威廉·多爾希(Edward William Dolch)對兒童英語讀物進行系統分析和統計后整理而成的,這些單詞也因他而得名“多爾希視覺詞”(Dolch Sight Word list)。通常,這些詞在英語圖書、雜志中出現率為60%—70%,在低幼繪本中出現率更高,有的甚至達到了85%以上。因此,如果學生記住了這些視覺詞,就意味著學生可以在認識3/4單詞的前提下,專注于閱讀理解本身,實現高效閱讀和自主閱讀。這220個視覺詞是意義抽象的介詞、代詞、副詞、連詞,以及形容詞和動詞,就像中文的“的、了、得”,很難用圖片表現它的意義,如果不與實詞結合起來,學生無法理解它的意思,且其中有一部分詞匯是不符合發音規則、無法用語音解碼的。因此,學生要想實現自主閱讀就必須熟練掌握這些高頻詞,只有掌握了這些詞匯,學生的閱讀速度及流利程度都會得到很大的提升,這對學生理解文本內容,享受閱讀樂趣有很大的幫助。
四、如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應用自然拼讀法
受各種因素的制約,大部分學生入學前很難積累足夠的聽力詞匯。因此,教師采用自然拼讀法教學時不僅要做足準備,還要有更多的資源和各方面的協助。
(一)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運用自然拼讀法的可能性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語音和語義密不可分,語言依靠語音實現其社會交際功能。”語音是語言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語音教學的目的是幫助學生了解語音特點和規則,讓學生更好地感知、模仿、接受信息。新課標從元音、輔音、重音、意群和語音與節奏等方面列出了語音教學要求,供教師參考。例如,一級標準關于拼讀的要求是“感知單詞的發音”,二級標準是“發展學生的拼讀能力和語音意識”,三級則要求學生“借助音標準確讀出和記憶單詞”。所以,掌握拼讀規則對學生學習大部分單詞有很大的幫助,是學生學習英語單詞的重要工具之一。此外,新課標還提出,語言技能為學生獲取信息、建構知識、表達思想、交流情感提供途徑。語言技能分為理解性技能和表達性技能,具體包括聽、說、讀、看、寫等方面的技能及其綜合運用。聽、讀、看是理解性技能,說、寫是表達性技能。新課標對于課外閱讀量也有著明確的要求,一級課外閱讀量要達1500—2000詞,二級課外閱讀量要達4000—5000詞,三級則要達到4萬詞以上。因此,自然拼讀法無論在語音教學方面,還是在閱讀教學方面都是值得教師嘗試的好方法。
(二)自然拼讀法在日常教學中的應用
1.在低年級字母教學中應用自然拼讀法
現在很多學校在一年級就開設了英語課,教材安排二年級學習字母,從學生的語言發展規律來說,教材設置是非常合理的。學生學習字母前,經過一年的積累,已經有了一定的聽說能力。自然拼讀法是建立在聽力詞匯積累的基礎上的,為學生學習字母和拼讀提供了一定的可能。以教授字母a為例,教師可以先出示apple、alligator、ant的圖片或通過韻律詩、歌曲等呈現(不出現單詞),讓學生關注畫面的同時,認真聽音對應畫面,將音和義匹配在一起。接著,帶領學生讀單詞,讓學生重點關注首字母的發音,聽音、辨音,學生發現這些單詞首字母的發音都是[[?]]時,教師可以出示字母a,讀出letter name,并對應字母a的音和形,讓學生認讀字母的大小寫。這樣一來,不僅幫助學生掌握了26個字母的讀音(letter name)和字母的大小寫,還幫助學生認識了字母音(letter sound),使學生初步形成了音素意識,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在閱讀和繪本教學中運用自然拼讀法
有了字母的鋪墊,學生掌握了字母名、字母音和字母形,自然拼讀法的應用就有了堅實的基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自然拼讀法與閱讀或繪本教學結合在一起,培養學生的讀寫技能。學生通過自然拼讀法能夠將字母或字母組合的音與形對應起來,解碼陌生單詞,并在大量的練習中提高拼讀能力,提高閱讀的流暢性。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教材或繪本都有相應的配圖和其他語境信息,這些都為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支架和支撐。隨著聽力詞匯的不斷擴展和積累,學生就可以熟練使用自然拼讀法,即使沒有其他信息的輔助也能專注于文字解碼,從中獲得閱讀的樂趣,從而流暢、自主地閱讀。
3.根據學情,調整、整合自然拼讀法的應用路徑
一年級很多學生入學前就接觸過英語,有少量的詞匯積累,但還有將近30%的學生沒有任何英語基礎。那么,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如何開展系統的英語教學呢?自然拼讀法還能派上用場嗎?筆者認為答案是肯定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先培養學生的音素意識,講授字母和字母組合發音,幫助學生識別字母,完成聽力積累和磨耳辨音,再介紹自然拼讀法,練習拼讀規則,內化語音知識,培養音素意識。
五、與自然拼讀法相關的常見問題
(一)自然拼讀能否和拼音一起學
中國孩子通過拼音學習漢字,外國孩子通過自然拼讀學習英語單詞,對于中國孩子來說,如果一開始就學習拼音和自然拼讀可能會混淆。大量實踐證明,孩子是天生的語言專家,在語言習得過程中有著極強的區分能力。一般學習四五個月后,孩子就能輕松區分拼音和自然拼讀,半年后想混淆也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了。
(二)什么時候開始學自然拼讀
年齡確實是學習自然拼讀的關鍵因素之一。筆者認為,自然拼讀和拼音有可能混淆,但這種混淆只是暫時的,是學生學習過程中非常正常的現象,那么就不必焦慮,我們不是要避開拼音,讓學生上小學前就開始學習拼讀,而是要做好自然拼讀的準備,讓學生積累大量的聽力詞匯。只有這樣才能發揮自然拼讀的最大作用,而不僅僅是只掌握其識記單詞的功能。至于什么時候學,要實現什么目標,我們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來看,如蓋兆泉老師推薦中國孩子3—5歲積攢聽力詞匯,6歲學自然拼讀。
(三)應該學自然拼讀還是音標
新課標將義務教育英語課程分為三個學段,各學段目標設有相應的級別,即一級建議為3—4年級學段應達到的目標,二級建議為5—6年級學段應達到的目標,三級建議為7—9年級學段應達到的目標。在語言知識中一級要求“感知簡單的拼讀規則,嘗試借助拼讀規則拼讀單詞”,二級明確“借助拼讀規則拼讀單詞”,三級提出“查字典時,運用音標知識學習單詞的發音”。由此可見,語言知識的學習離不開拼讀和音標,無論是自然拼讀,還是音標都是學生學習英語的重要工具。至于學哪個,筆者認為新課標既然已經給出了明確的指示,教師就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在起步階段讓學生先學自然拼讀,再學音標,有這“兩把寶劍”在手,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各種問題就會迎刃而解。3—8歲的孩子形象思維能力較強,有了充足的聽力詞匯積累后,他們就能運用拼讀規則拼讀單詞,實現解碼,閱讀能力也能得到很大的提升。但隨著學習的深入,不符合拼讀規則的單詞也會越來越多,此時音標會幫助學生準確認讀單詞。音標是標注發音的符號,在規范的英文字典中每個單詞后都有音標,學生可以借助音標讀單詞,包括讀準單詞的重音,并了解詞義,學習詞匯。從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發展角度來看,音標的使用對學生今后的學習有百利而無一害,只是筆者覺得音標比較抽象、枯燥,更適合年齡大一點的學生學習和掌握。
(四)如何鞏固自然拼讀技能
自然拼讀是一種閱讀教學法。所以,筆者認為,學生從學習自然拼讀伊始,除了學習拼讀規則、練習拼讀拼寫外,還要邊學習邊閱讀。閱讀內容可以是句子、歌謠,也可以是文段等,難度要與學情相匹配,且要貫穿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閱讀可以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教師可以為學生推薦一些分級自然拼讀讀物(解碼讀物),讓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踐中,以此提高自己的閱讀理解能力,最終實現流暢閱讀。
綜上所述,自然拼讀法不僅是學生學習拼讀規則、記憶單詞的好幫手,還是學生實現流暢閱讀的金鑰匙,是學生自主閱讀、流暢閱讀的必經之路。因此,教師要不斷研究、實踐,積累經驗,有效用好自然拼讀法,以此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
作者單位 陜西省西安雁塔陽光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