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課堂教學,助力減負提質
作者:■文/魏 錦
發布時間:2023-07-06 16:21:29 來源:陜西教育·教學
課堂作為質量提升的主陣地,承載著減負提質的重要任務。筆者立足小學高年級數學概念課堂,引導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積極體驗和思考,幫助學生建構概念及建立數學模型,進而形成數學思維,讓學生在數學概念課的學習中獲得充分發展,使數學概念課堂變得更加富有生機。
數學概念是數學基礎知識的核心,是邏輯思維的基礎。一切數學知識的研究、表達與應用都離不開數學概念。因此,組織有效的數學活動,幫助學生形成數學概念,建立數學模型,是小學高年級數學概念課教學的重要任務。
一、巧妙激趣,有效鋪墊
減負是手段,增效是目的。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樂意學,減負增效就會變得事半功倍。數學概念要引入得當,應緊緊圍繞課題,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之后學生順利掌握概念奠定基礎。筆者教學《比例尺》一課時,構筑自由對話平臺,以學生熟悉而又喜歡的影視明星引入,這樣既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又能為《比例尺》的教學做好知識和情感方面的鋪墊,真正達到激趣、導疑、啟思的目的。
二、交流互動,層層深入
概念教學離不開學生的討論和交流,當學生之間交流解決問題時,思想的碰撞就有利于他們對概念的深入理解和有效建構。
(一)同桌合作,掌握概念
數學概念課應是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富有個性的課程。由于概念的引入往往需要借助一定的活動來實現。筆者教學《比例尺》一課時就采用同桌合作的方式,讓學生在同桌的描述下畫同桌家的平面圖,使他們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有不同的體驗,在活動中掌握比例尺的概念。
(二)師生交流,引入概念
數學概念課教學就是讓學生從概念的形成過程中感知和理解概念,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提供充分領悟的平臺。活動結束后,還可以采用師生、生生交流的形式進行匯報,在教師的引導下陳訴自己的想法。這種基于活動經驗及交流后理解的概念,學生掌握得更牢固。在《比例尺》一課的教學中,筆者出示幾組對比,通過交流引導學生觀察它們分別表示什么,學生在交流中知道了什么是比例尺,從而使比例尺的概念引入變得水到渠成。
(三)生本交流,形成概念
學生在課堂交流中可能會出現一些教師沒有想到的答案,教師一定要抓住這個生成,促使它發芽—開花—結果,其實這也是課堂一大亮點所在,尤其是對數學概念課,這樣的交流碰撞有助于學生對數學概念的深入理解和有效辨析。筆者教授《比例尺》這節課時,在師生交流的基礎上再采用生本交流方式,進一步促使學生形成對比例尺這一概念的認識,這同時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四)生生交流,辨析概念
生生交流是指學生對學習重、難點問題的探究交流。教學中教師要提供機會,促使學生廣泛質疑,提高學生思維批判水平。同時要抓住學生易錯易混及難于理解的問題,分層次啟發設問,組織學生分步合作交流達成共識,以便加深學生的印象,強化學生的理解。實踐證明:在數學概念課教學中,通過質疑問難,生生辨析,既能調動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又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能,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
三、領悟意義,建構數模
當學生從概念的形成過程中感知和理解概念之后,教師就要給學生提供一個自主領悟的空間,通過巧妙設計的問題切入,促使學生通過感悟概念產生的過程體悟數學概念的意義,領悟數學概念的內涵。在《比例尺》一課的教學中,筆者引導學生從已有經驗出發,通過生生交流、生本交流及師生交流后進行理性分析、科學探究及感悟概念產生的過程和意義,使學生從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理解比例尺的實際含義,從而為自己后面的學習奠定基礎。
四、分層訓練,積累經驗
(一)自主學習,鞏固概念
在交流環節學生已掌握了數學概念,在用的這一環節就可以通過練習進行鞏固。這一環節可以讓學生獨立完成,自主展示,注重培養學生傾聽習慣,使學生能夠認真聽別人的發言,當有不同意見時及時講述原因。
(二)合作學習,內化概念
這一階段通過綜合練習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訓練學生的基本技能,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鞏固新知的基礎上都能有所提高。這里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通過交流取長補短,擇優而用,同時加強對學生數學語言表達準確性的訓練。
(三)拓展學習,延伸概念
采用獨立思考和小組合作相結合的方式,讓優等生通過練習發散思維,讓學困生通過交流有所提高。筆者通過基本應用—綜合應用—拓展應用三步驟,不但能夠達到讓學生對所學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的目的,而且能夠提升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最終使學生能靈活應用所學到的知識。
數學概念課的教學既是落實雙基的前提,又是發展學生智力和培養學生能力的關鍵。教學中,教師在“雙減”政策指引下,以課堂為主陣地,為學生創設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引導學生在數學活動中去體驗、去思考、去建構,理解概念和運用概念,以使學生在數學概念課的學習中習得更多知識。
作者單位 西安市灞橋區東城第二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