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混合式教學能力應成為小學數學教師的一項基本能力。因此,學校應引導教師端正混合式教學思想,完善教學方法、教學流程、課堂評價反饋體系。學校可專門組織一次全員教師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培訓,讓教師對“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理念、教學動機、教學能力等方面產生正確的認知。需要注意的是,混合式教學培訓不能千篇一律,應根據教師的學習能力、教學能力、任教年級及所教課程有所區分。

在培訓方面,學校可以采取外出培訓、校本培訓、學科培訓等方式進行。各級教育部門、教育機構及學校都應定期組織一些教學培訓活動,鼓勵教師積極參加,教師也可以借此機會分享一些優質教學案例。這樣一來,不僅能夠促使教師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模式,還能夠提升教師對小學數學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產生高度的認同感。

一、創新小學數學互動課堂教學模式

1.布置前置學習任務,讓互動有基礎

在新課開始前,教師可以圍繞教學目標設計“問題串”,用一個又一個邏輯嚴密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計算公式、計算原理、算法等,學生完成前置學習任務后可拍照上傳線上教學平臺。

例如,在講授北師大版五年級數學下冊“分數除以整數”一課時,筆者根據[611][÷][3]這道題設計了以下“問題串”。

問題一:[6/11][÷][3]怎樣計算?

問題二:[6/11][÷][3]有幾種算法?

問題三:你認為哪一種算法最好,為什么?

2.充分利用“反例”,讓互動有激情

直播教學由于時間有限,學生的注意力不能高度集中。此時,教師可以將前置作業中存在爭議、過程不完整、有謬誤的運算結果作為“反例”在課堂上講解。還是上面的那道練習題,學生給出的第一種算法是:[6/11][÷][3]=[6÷11][÷3=][6÷3][÷11=][2/11];第二種算法是[6/11][÷][3]=[6÷3/11]=[2/11]。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將其作為“反例”,讓學生簡單介紹一下這兩種算法。大部分學生對這道題的解法已經了然于心,“反例”的提出無疑會使學生對算式所涉及的核心問題產生認知沖突,他們在評論區通過連麥、寫評論、問問題、投票的方式積極互動。互動結束時,學生發現:第一種方法是將分數轉化為除法,這種方法只適用于分子是除數的倍數的算式;第二種方法同樣也有局限性,只適用于分子是除數的倍數的算式。

3.聚焦典型方法,讓互動有深度

“反例”互動結束后,筆者為學生重點講了第三種算法,即 [6/11][÷][3]=[6/11×3]=[6/33]=[2/11],講明為什么要用第三種算法,將其拓展到“以后遇見一題多算的情況應該怎么做”這個問題上。

4.直播結束前布置作業,讓互動有效果

為了鞏固線上教學的效果,筆者先將作業通過釘釘推送給學生,要求學生在線完成。學生提交作業后,筆者將答案上傳釘釘。由此可見,前置在線作業不僅可以使學生養成認真審題的好習慣,還可以促使學生反思自己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二、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學習觀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對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態度和學習觀念要求更高。因此,教師要不斷對學生進行學習觀教育,讓學生明白混合式教學的優勢,使學生養成運用“線上線下”資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筆者認為,教師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一是課前給學生講清楚需要完成什么學習任務,根據課程需要為學生提供一些課件、小視頻、文檔、鏈接等學習資料,并列出任務清單,讓學生按照任務清單完成預習,還可以根據學生的預習情況豐富和完善教學內容。二是可以應用多媒體技術手段將教學情境錄制成課件,課后通過線上教學平臺發給學生,讓他們有充足的時間內化課堂所學知識。三是可以設計一些趣味性、探究性強的課后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創新精神。綜上,教師應努力改變傳統課堂教學信息量少、時間短、無法回放的缺點,積極完善小學數學教學體系。

三、健全混合式教學評價機制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需要具體的評價機制作為保障,由于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涵蓋多個教學環節,教師只有借助線上教學平臺制定公平合理的考核評價制度,才能使混合式教學不偏離大綱與核心知識點,從而取得不錯的教學效果。筆者認為,評價可以分為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采用線上線下混合的方式進行。在線上教學評價方面,教師應對學生的前置作業、小組合作、線上測驗、線上發言情況等及時進行評價,第一時間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如果學生對所學知識掌握不夠好,教師應針對學生的薄弱環節進行專門訓練,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增強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總之,小學數學教師應雙管齊下,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方式,將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相結合,以彌補傳統教學“重結果輕過程”的缺陷。

作者單位   陜西省神木市第六小學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