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運會迎來開幕倒計時30天——青春逢盛會 擊鼓又催征
發布時間:2023-06-30 07:46:00 來源:中國教育報
6月28日,成都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開幕倒計時30天活動現場演唱歌曲《我們都是追夢人》。新華社記者 沈伯韓 攝
這是4月18日拍攝的東安湖體育公園主體育場(后)、多功能體育館(前左)、游泳跳水館(前右)和小球館(前中)。
新華社記者 沈伯韓 攝
■聚焦點·成都大運會倒計時30天
6月28日9時30分,成都大運會倒計時30天主題活動在東安湖體育公園拉開序幕。開場秀節目《擊鼓催征》中,30面中國鼓在舞臺上敲響最具力量的鼓點,鏗鏘的節奏、激情的律動,讓現場觀眾真切地感受到大運會的腳步臨近。
與此同時,在200多公里外的四川宜賓,體操奧運冠軍馮喆正于長江之畔高擎大運會火炬——這是大運會火炬繼北京、哈爾濱、深圳、重慶后,在成都市外傳遞的最后一站。宜賓火炬傳遞活動結束后,大運會火炬將返回成都并開啟市內傳遞活動。7月28日,大運之火將在成都東安湖體育公園點燃,這是繼北京大運會、深圳大運會之后,中國大陸第三次舉辦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也是我國西部地區首次舉辦綜合性國際體育賽事。
整裝待發,賽事籌備有序
“全面建成49個場館,其中新建場館13處、改造場館36處,場館功能硬件和服務軟件全部達到國際比賽標準,新建場館均達到綠色建筑二星級標準。”6月28日,在成都大運會倒計時30天新聞發布會上,一張成都大運會的籌備成績單“亮相”。成都大運會執委會宣傳部(開閉幕式部)黨組成員、專職副部長邱力介紹,自成功申辦以來,成都大運會全面落實“簡約、安全、精彩”辦賽要求,統籌推進賽事側、城市側、文化側各項工作,籌備工作總體進展有序。
本屆大運村設在成都大學,依托現有校區和建設發展規劃,新建生活服務中心、醫療中心、國際教育交流中心、實訓樓等單體建筑22棟,賽時可保障1.1萬人入住生活,賽后移交成都大學教學使用。今年5月30日,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志愿者誓師大會就在這里舉行。
目前,2萬名賽會志愿者已招募和培訓完畢,他們將在賽時服務于競賽場館、大運村、主媒體中心、開閉幕式、機場車站等場所,經過系統化的通識培訓、強化培訓、專業培訓和崗前演練,志愿者們已蓄勢待發,時刻準備著服務大運。
“自2018年成都成功申辦大運會起,我們便熱切地期盼著它的到來。”成都大學學生、志愿者代表彭秋艷表示,“我們已整裝待發,將以專業的精神、友善的微笑、周到的服務,向世界展現新時代中國青年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和青春風采,為大運添彩,為成都添彩,為中國添彩。”
此外,根據國際大學生體育聯合會競賽規程,年齡在18歲至25歲之間的在校大學生及在世界大學生運動會舉辦前一學年畢業的往屆大學生均可代表所在國家或地區參加本屆大運會。
邱力介紹,因成都大運會兩度推遲,為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對學生運動員參賽影響,國際大體聯拓寬了運動員的參賽資格,允許年齡18歲至27歲之間的在校大學生及畢業于2020至2022三個學年的往屆畢業生參加成都大運會。該決定增加了各會員國家和地區運動員選派空間,也為因疫情影響與成都大運會失之交臂的大學生運動員創造了重返賽場的機會。
以賽為媒,傳遞青春力量
“我很激動能夠代表家鄉成都傳遞火炬!”馮喆在成都大運會宜賓站火炬傳遞現場,熱情地和觀眾互動,并發微博向世界發出邀請:“歡迎來成都,成就你夢想。”
火炬傳遞是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的重要官方活動,是大運精神和理念傳播的重要載體。同時,火炬傳遞還傳遞著夢想和友誼。值得一提的是,每一站的火炬傳遞都選擇在高校舉行:6月10日,在北京大學舉行火炬傳遞啟動儀式,15日、20日、24日分別在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大學和重慶大學舉行火炬傳遞儀式。接下來,大運會火炬將回到成都,在四川大學等高校繼續開展傳遞。
在火炬傳遞過程中,教育系統許多師生也加入其中。四川省特級教師、四川省中小學名校長、雷波中學黨委書記徐華是北京大學站的第10棒火炬手,他也是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代表、教師代表。在宜賓站火炬傳遞的31名火炬手中,年齡最小的火炬手是來自四川護理職業學院的19歲學生詹小玉,年齡最大的火炬手是57歲的宜賓學院黨委書記蔡樂才。
成都大運會是一場運動與拼搏的盛會,更是人文交流的盛會。成都大運會期間,將推出成都熊貓基地、三星堆博物館等16個文化交流點位,推出“世界遺產經典之旅”等11條精品體驗線路。
據悉,成都大運會開幕式將于7月28日晚8時在東安湖體育公園主體育場舉行,主題為“成就夢想”。閉幕式將于8月8日晚8點在成都露天音樂公園舉行,主題為“夢想點亮未來”。在大運會期間,還將舉行FISU世界學術大會,開展傳統體育文化展示、“專家對話——健康擁抱未來”交流活動和城市體驗活動等。
邀約世界,共襄青春盛會
倒計時30天是大運會籌備工作的重要節點,當天,一系列主題活動在東安湖體育公園舉行。在鳳凰山足球場,香港明星足球隊與成都市民共赴綠茵、以球會友;白墻公園也正人聲鼎沸,街舞、騎行……一項項活動吸引著市民共赴大運之約。
大運惠民、共享辦賽,是本屆大運會從籌備之初就堅持的理念之一。成都市市長、大運會組委會副主席王鳳朝曾表示:“我們全面開展‘場館惠民、體育惠民、文化惠民、環境惠民’活動,努力將大運會打造為民心工程、民生工程。”
自成都籌辦大運會以來,符合開放條件的賽事場館“能賽盡賽、能開盡開”,僅在2022年就面向社會免費或低收費開放近8萬小時,服務超509萬人次,舉辦各類賽事727項,推動全民健身在成都蔚然成風。
而另一方面,“當好東道主、熱情迎嘉賓、提質幸福城”的濃厚城市氛圍也正在成都形成。
“在成都大運會最后一個月的沖刺之際,我們向全市青少年、老師和家長發起一份‘小手牽大手,服務支持大運’的邀請與倡議……”6月28日,成都市教育局發出了一封特殊的信——《致全市師生、家長朋友們的一封大運來信》,引導師生和家長做好城市的“代言人”,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當好成都大運會的“宣傳員”,展示文明成都,號召師生積極參加社區里的“運動角”、學校里的體育節、雪山上的冰雪季等各類賽事、活動,隨時感受運動的魅力。
“風從這里吹起,天空蔚藍清晰,青春多彩笑容,陽光正好微風……”今天,成都大運會推廣歌曲《我們的愛像夏天的風》面向全球發布,動聽的旋律久久回響在東安湖畔。夢想舞臺已經就位,我們期待30天后青春夢想在成都大運會綻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