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是高職專業人才培養的基礎性課程,教學成效對學生專業課程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具有直接性影響,同時對學生思維、核心素養和思想政治素質具有多元化影響。文章在簡要概述高職數學課程思政融入必要性基礎上,明確課程思政融入的基本原則和切入點,提出課程思政有效融入的保障,以此為相關教學改革提供參考,為促進高職數學課程思政提升奠定堅實基礎。

[關鍵詞]高職數學  課程思政  融入原則  切入點

《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明確提出高校教育體系中課程思政建設的重要性、必要性、目標要求和內容重點,并對不同類型課程的課程思政體系建設給出具體要求和指導。數學課程作為理學、工學、農學及管理學等多個專業的基礎性課程,不僅要求學生掌握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還要能夠更好地提升學生正確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對學生開展科學思維方法訓練,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為培養學生應用能力奠定堅實基礎。

高職數學課程思政融入必要性

斯日古冷在研究中認為,高職數學課程思政建設的根本目的,是在實現課程教學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價值引領基礎上,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滕蘇蘇認為,課程思政視角下,專業教師與思政教師協同育人體系構建,是提升大學生適應社會發展能力的需要,是滿足學生個性發展需求的需要。任曉燕認為,高職數學課程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邏輯性,課程思政建設的實質,在于潛移默化地增強學生文化自信,逐漸形成文化自覺,并將文化自信融入自身思想和行動中。李華在研究中認為,高職數學課程思政的目標,在于嚴格要求,規則立德,培養學生的良好品質。

這些結論從不同方面論證了高職數學教學體系中課程思政構建的必要性。本課題認為,高職數學課程思政的有機融入,是由當前我國高等教育面臨復雜社會環境、高職數學在專業人才培養體系中的地位、高職院校學生群體性特征和高等教育政策導向要求四個方面因素共同驅動。只有精準分析高職教育發展特征,明確課程思政融入必要性,才能夠更為精準地把握課程思政融入的基本原則,結合實際找準課程思政建設切入點,有效完善對應的保障體系,確保課程思政建設成效充分體現。

高職數學課程思政融入的基本原則

1.導向性與主體性結合原則

高職數學課程雖然在專業層面上難度要求不高,多是要求學生掌握與專業課程學習相關的基礎性高等數學知識,但是由于多數高職學生數學學科基礎知識較為薄弱,使得學習過程難度較大,部分學生在經過前期學習后,逐漸產生厭煩心理。課程思政以學生學習情感和思想認知為主要內容,能夠從思想層面提升學生對數學課程學習重要性的認識,因此在教學組織過程中,教師需要以課程思政的有效融入為出發點,強化學生思想層面的引導,充分提升學生參與數學課程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充分體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從這方面來看,在高職數學教學組織中必須堅持導向性和主體性相結合的原則,推動課程思政的有效融入。

2.宏觀與微觀相結合原則

在高職數學課程思政建設體系中,宏觀與微觀相結合原則是以課程思政的本質要求和課程地位為基礎的。從宏觀層面而言,高職教育屬于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基本載體。在專業課程教學中融入對應的思政元素,引導學生認識個人成長與社會發展的聯系,逐步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樹立大局意識,是確保社會主義建設人才梯隊建設的根本保障。從微觀層面而言,高職數學課程各個章節、各個知識點中均蘊含著豐富的思政元素,基于數學課程的基礎性、工具性和思維性特征,將這些元素充分挖掘出來,是數學教學本身應當肩負的責任。

3.整體性與個性化相結合原則

整體性與個性化相結合原則,是指在高職數學課程思政融入過程中,既要認識到高職學生的群體性特征,又要從細節層面把握不同專業、不同班級、不同學生在個體思想層面的具體差異。在當前信息高速傳播背景下,高職學生接觸外部事物和信息途徑更加多元化,容易受社會負面思想影響,尤其是一些西方國家在所謂的“人權”“民主”等思潮方面的宣傳力度不斷加大,使學生對社會主義建設的認識產生動搖。在高職數學課程思政體系構建中,必須要認識社會發展和技術應用對學生思想的整體性影響,采用合理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引導。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還要能夠尊重不同學生的個體差異,采用個性化的引導方法,深入做好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理想,能夠在明確個人成長方向的基礎上,為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貢獻力量。

4.時代性與經典性相結合原則

時代性與經典性相結合原則,是由高職數學課程思政體系構建的基本目標和高職數學課程教學的內容特征共同決定的。在高職教育體系中,課程思政構建的基本目標,是為了更好地培養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高水平技能人才,更好地提升生產力水平,為社會經濟發展奠定基礎。但是由于社會、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動態特征,使得課程思政體系和內容組織也要隨之進行對應調整。高職數學課程具有系統性、連貫性特征,更加側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同時在部分學生繼續進行研究生學歷學習中,也起到重要的基礎支撐作用。因此在融入課程思政元素時,必須從數學課程本身所具有的特征出發,對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進行優化,提升課程思政融入效果。

5.創新性原則

創新性原則是高職數學課程思政融入應當堅持的基本原則,也是對融入成效影響最為顯著的原則。高職數學教師在構建課程思政體系時,應當從教學理念創新視角入手,明確課程思政融入的重要性。在遵循高職數學教學一般規律的基礎上,對教學設計、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應用等實現全方位創新。同時,加強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引導學生認識數學知識學習的重要性,切實提升課程思政融入實效,為學生思想政治素養培養和健康成長奠定堅實基礎。

高職數學課程思政融入的切入點

1.以數學文化教育為切入點

在高職數學課程思政體系建設中,以數學文化為切入點是最為基本的方式,但也是較為薄弱的環節。數學作為人類認識社會和自然的有效工具,不僅具有悠久的發展歷史,更成為人類文明不斷發展的重要基礎。在數學學科發展過程中,人類文明出現了不同形式的數學文化,為生產力發展和社會交流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但是在我國當前基礎教育體系中,關于數學文化的教育內容明顯缺失,尤其是對數學基礎較為薄弱的高職學生而言,在諸多知識點學習中,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這樣無法有效培養學生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在高職數學課程思政體系構建中,以數學文化教育為切入點,利用校圖書館和網絡數字資源強化學生對數學文化的認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懷和科學精神,培養學生主動學習數學、應用數學的價值取向,是提升高職數學課程思政水平的有效途徑。

2.以科學精神培養為切入點

科學精神是指學生在學習、理解和應用數學知識及技能時,所形成的價值標準、思維方式和行為表現。在高職數學課程教學中,蘊含著豐富的理性思維、批判思維、邏輯思維、逆向思維、創新思維、系統思維、綜合思維,這些思維能力的培養,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參與課程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其主動探究的意識,還能夠為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應用型人才培養奠定基礎。在高職數學導數與微分、積分學、線性代數等教學內容中,教師要通過對知識點的分解融入對應的思維培養要點和思政元素,引導學生正確認識高職數學課程學習的意義。在課后平臺訓練和校企合作平臺實踐活動中,要引導學生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場景有機結合,認識到高職數學知識應用對個人成長的影響,逐步將數學思維內化為個人知識結構,外化為個人日常行為,充分體現課程思政體系的導向作用。

3.以良好習慣養成為切入點

受我國高職教育發展階段和管理體系影響,當前高職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存在諸多負面因素,不僅對學生個人良好習慣養成產生影響,同時對學校和高職教育的社會形象極為不利。在高職數學課程教育中,教師不僅要做好學生知識層面的教育,還應當將思想政治素養要點進行分解,有機融入課程教學的各個環節,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跟隨教師運用新的學習方法,掌握數學課程學習的要點,解決學習難點,逐步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意識,學會對個人學習狀況進行評估。在學生日常生活中,要能夠將課程學習與個人生活有機結合,學會認識自我,激發成長潛力,養成良好的自我管理習慣。這些引導作用的實現,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做好觀察,分析不同學生的成長問題,利用合適的方式及時切入,使學生能夠真正從思想上接受教師的引導。

4.以認知水平提升為切入點

在高職教育體系中,課程思政實施是以學生群體性認知特征為基礎的。高職數學通常是在學生入學的第一學年開設,多數學生對高職生活還保持一定的新鮮感,對個人就業和成長方面的認知還不夠清晰,價值觀還沒有完全形成,在處理個人成長事務時,缺乏明確的思想導向,更無法利用有效的方法論來解決個人問題。在高職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運用數學知識體系中蘊含的哲學思想導入,通過學習和生活中的現象,逐漸挖掘問題的本質,并利用本質來反過來解釋生活現象,指導學生個人成長。高職數學教學是從現象到本質轉換的基本載體,也是學生形成良好世界觀、掌握方法論的重要切入點,高職教師要充分利用不同知識點蘊含的哲學思想,形成課程思政的有機融入,為學生高職階段學習成長,乃至走向社會提供堅實保障。

5.以責任擔當培養為切入點

新時代背景下,我國社會經濟保持穩定發展的同時,在科技、金融等領域面臨的國內外形勢更加復雜,高職學生在未來成長發展中,必然成為多種科學技術應用的主體和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驅動力量之一。在高職課程體系中,數學知識學習雖然還沒有完全涉及這些領域,但是作為多種技術創新和應用的基礎,學生必須要具備明確的學習意識,明確數學知識學習對個人成長和社會發展的影響。教師在教學內容組織中,要盡量明確高職數學知識與5G、人工智能、大數據、導航、芯片等高新技術的關系,使學生正確認識當前我國在這些核心技術發展方面的不足,認識到技術水平提升與國力提升的關系,培養學生崇尚科學、熱愛數學的思想,將愛國主義教育貫穿至教學活動全流程。

6.以實踐創新培養為切入點

實踐創新能力培養是高職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新時期高職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基本組成部分。在高職數學課程教學體系中,要實現課程思政的有機融入,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培養是重要的切入點之一。學生在參與不同形式的課外實踐活動時,能夠將數學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有機結合在一起,突破課程思政僅局限于課堂的“窄化”限制,實現學生實踐能力的全方位培養。通過課程思政的融入,還能夠實現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機培養,不僅能夠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課程學習中的困難,提升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能夠培養學生應對挑戰的良好品格,為學生健康成長起到更加積極的促進作用。

高職數學課程思政融入保障體系構建

1.強化課程思政頂層設計

在高職數學課程思政體系構建中,要確保思政元素的有機融入,首先需要學校管理層強化對課程思政建設的認識,全面、深入地做好頂層設計。頂層設計內容主要包括:一是高職數學知識結構中思政元素的深度挖掘和靈活性挖掘。在當前課程思政理論研究不斷深入的背景下,多數高職數學教師都能夠重視課程思政元素挖掘的重要性,嘗試從不同視角對思政元素進行解析,但在具體實施中,依然存在硬性挖掘、固化挖掘現象,使得學生對課程思政的認識產生偏差。二是在思政元素充分挖掘后,應當以元素融入為導向,對教學標準、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進行優化設計,構建知識、能力和思政素養三維人才培養目標體系,推動思政元素與課程內容的深度融合。三是構建完善的高職數學課程運行體系,改變當前思政元素融入高職數學課程存在的片面化、碎片化、表層化現象,為課程思政的有效推進奠定良好基礎。

2.全面優化教學模式

全面優化教學模式,以靈活性的方式將思政元素融入數學課程,是確保課程思政成效的基本要求。在當前高職數學教學改革深入推進過程中,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成為教學活動組織的主要方式。但是學生線上學習自主性差、線下學習配合力不足,依然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在新型教學模式應用中,教師應當以教學內容為基礎,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親自制作微課視頻,將具有時代性、代表性的思政元素加入視頻,充分體現思政融入的基本原則。在線下教學中,教師應當給予學生足夠的自主學習空間,靈活應用小組討論法、任務驅動教學法、項目教學法及小團隊教學法等,引導學生圍繞課程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問題進行深度學習,從思想層面提升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識,加深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在教學活動推進過程中,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學平臺優勢,對學生進行精準的隨堂測試,把握學生學習動態,將問題解決在課堂,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3.激發學生主動切入意識

在高職數學課程教學活動中,將數學與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相結合,激發學生思政元素主動切入意識,是確保課程思政構建成效充分體現的關鍵。學生主動切入意識并非先天具備或自然形成,而是在日常教學推進過程中,由教師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而逐步形成的。因此在學生開始高職數學課程學習的初始階段,教師就應當正確看待學生基礎薄弱和數學課程實用性不足的問題,將數學課程教學放在與專業課程教學同等重要的位置,對教學內容進行重構。在課前預習階段,以任務清單的模式,引導學生根據任務目標完成資料查找和自主預習;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給予學生足夠的表現空間,讓學生能夠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利用同化機制提升所有學生對課程思政元素的認知;在課后訓練和實踐環節,可以結合現實場景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反思,提升課程思政融入成效。通過全方位融入路徑的構建,真正從思想上激發學生知識學習與情感培養的主動性,形成個體層面的有效切入,將課程思政體系構建效能充分發揮出來。

結  語

在新時期高等教育創新發展背景下,課程思政已經成為人才培養體系完善的核心問題,也成為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人才培養的關鍵影響因素。高職數學作為多個專業體系的基礎課程,在課程思政融入過程中面臨的問題更加復雜。這就要求高職數學教師能夠充分認識課程思政在高職院校三全育人體系中的重要地位,準確把握課程思政融入的基本原則,找準思政元素的切入點,構建完善的保障體系,確保思政教育與知識教育的有效銜接,為培養適應新時代發展要求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斯日古冷,王妍,王永慶,等.基于5W1H分析法的高職數學課程思政建設路徑研究——以微積分教學為例[J].北京財貿職業學院學報,2021,37(4):62-67.

[2]滕蘇蘇.課程思政視角下高校教師協同育人的有效路徑研究[J].襄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21(1):93-95+117.

[3]任曉燕.“互聯網+課程思政”融入高職數學教學分析[J].大學,2021(52):134-136.

[4]李華.“課程思政”融入高職數學課堂的實踐[J].長江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38(4):36-39.

[5]朱莉.基于翻轉課堂的高職數學建模“課程思政”教學設計研究——以線性規劃模型為例[J].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34(6):56-57+59.

[6]司孟建,邢曉儒,王慶報,等.基于高職數學學科特點的課程思政融入原則與切入點[J].科技資訊,2021,19(24):129-131.

[7]張新娟,汪蘭英,何國良,等.高職數學課程有效教學的探析[J].連云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34(4):71-74.

[8]汪忞.課程思政在高職數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策略和實踐研究——以二面角的教學為例[J].甘肅教育研究,2021(7):122-125.

(王潔瓊:漢中職業技術學院)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