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課程思政的高職護理實訓教學策略探究
作者:黨艷紅 李曉乾?
發布時間:2023-06-29 10:29:54 來源:陜西教育·高教
[摘 要]本文分析了課程思政和護理專業融合的重要意義,立足于護理實訓教學課程思政的開展現狀,挖掘思政深度、教師思政素養、思政建設體制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并提出針對性完善措施。同時,結合實際案例,探究“課程思政+互聯網”混合模式在護理實訓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根據研究結果可知,通過采用“課程思政+互聯網”混合教學模式、促進思政教育與護理課程相結合、完善考核評價方法等方式,促進了護生軟硬技能、人文素養的全面提升。
[關鍵詞]課程思政 高職護理 實訓教學
課題:陜西省職業技術教育學會職業教育科學研究課題《高職院校課程思政與護理專業教學融合的實踐研究》(編號:2022SZX436);渭南職業技術學院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高職院校課程思政與護理專業教學融合的實踐研究》(編號:21WJYY04)。
引 言
高職院校護理專業具有較強的實踐性、技能性,在實訓教學中十分注重學生專業技能的靈活運用。但是,當前社會對人才的要求逐漸提升,不但要求護理人才具備高超的專業技能,還要具備高尚的職業道德以及正確價值觀。對此,護理實訓教學應將課程思政教育融入進來,依靠核心價值觀、職業道德規范等內容完善現有的教育體系,大力推動實訓教學有效開展,使思政深度和廣度不斷拓展,教師思政素養得到顯著提升,引導學生堅定不移地投身護理崗位中,并在崗位上得到更好發展。
課程思政與護理專業融合的重要意義
專業課程的功能除傳授知識之外,還應發揮育人功能。高職護理專業站在立德樹人的角度,將思政課程與護理教學相融合,在提高學生專業知識與護理技能的同時,引導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并在思政教育素材的感染下,進一步增強職業素養。從整體來看,課程思政與護理專業的融合有以下意義。
一是有助于增強學生對護理專業的熱情。大部分高職學生因就業率較高而選擇本專業,一門心思地學習護理知識和專業技能,很少認真思考該專業的真正意義。通過課程思政的開展,可幫助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該行業的內涵與使命,從而提高對本專業的認同感和熱愛程度,堅定理想信念,為患者服務。
二是有助于提高學生職業道德素養。護理的本質在于關懷,護理人員應以患者為中心,為患者的生命安全與身體健康而服務。通過課程思政的開展,可將有情懷、有溫度的思政理念融入護理教學中,使學生更具職業道德感,自覺對患者實施人文關懷。
三是有助于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借助課堂這一主陣地開展思政教學活動,可將政治理論與護理實訓教學有機結合,將思政元素滲透護理教學全過程,創建協同育人教育模式,助力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實現。
課程思政背景下高職護理實訓教學存在的問題
1.課程思政教學的深度與廣度不足
課程思政與護理專業融合中存在針對性不強的問題,在深度和廣度方面都有所不足,具體如下。一是教學深度不足,主要是教師未能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生活實際合理設計課程思政,存在“假大空”現象,嚴重影響學生課程體驗,進而降低學習興趣。此外,部分教師單純注重課程內容講解,忽視思政內容與實訓內容的銜接,使思政教育變成形式主義,影響教學實效。二是教學廣度不足,課程思政脫離時代發展。在信息時代下,有許多典型案例可作為思政素材應用到護理實訓教學中,但因授課教師缺乏信息捕捉能力,也沒有深刻意識到課程思政的重要性,使學生看待思政如同空中樓閣一般,教學效果受到嚴重影響。
2.教師思政素養有待提升
高職護理任課教師對本專業知識掌握充足,重視對學生實踐技能、理論知識的培養,但普遍存在自身思政素養不高的問題,難以承擔開展課程思政的重任。究其原因,一是部分教師傳統思想根深蒂固,片面認為課堂教學只進行護理知識與技能的傳授即可,育人是輔導員和思政教師的職責,與自己無關,因此忽視課程思政的開展;二是部分教師能夠意識到實訓課和思政元素的融合價值,但在實訓期間沒有掌握二者融合的有效方式,只能生搬硬套,未能與時事政治、社會民生相結合,在思政與實訓融合中力不從心。
3.課程思政建設機制不完善
在高職護理實訓教學中,關于課程思政建設的相關機制不夠完善,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一是領導機制不健全,許多院校未能成立專門的思政領導小組,對思政教育缺乏應有的重視,無法集中全部優勢促進思政與實訓教學的融合。二是思政運行機制有待完善。如何深挖護理實訓中的思政元素?怎樣激勵教師主動開展課程思政?如何拓展思政與實訓融合的深度和廣度?這些問題都需要提早制訂解決方案,不能單純依靠教師自行探索,要發揮相關部門的職責,在教師遇到困難時,能夠獲得上級領導的支持并擁有完善的保障機制,才可使護理實訓在課程思政引導下得到高效開展。
課程思政背景下高職護理實訓教學的實施要點
在進入新時代后,高職院校應對思政教育開展形式進行創新,以課程思政為切入點,將思政元素貫穿護理實訓教學中,牢牢把握實施要點,使思政教育變得更深更廣。
1.挖掘課程蘊含的思政元素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護理專業教師應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在實訓教學活動開展中努力探索和挖掘與之相關的思政元素,并將其巧妙融合到實訓教學中,促進思政教育深度和廣度的拓展。具體措施如下:一是引入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在實訓開展之前,教師可先講述國內外先進的護理理念與實踐案例。例如,在學習重大傳染病疫情護理相關知識時,可以新冠肺炎疫情為例,介紹我國在此次疫情控制中取得的偉大成績,使學生產生濃厚的民族自豪感與自信心。二是將生命關懷教育融入護理實訓。要想使學生對患者進行人文關懷,先要讓學生擁有被關懷的體驗,對此,教師應時刻關心學生,維護學生的尊嚴,在遇到困難時及時指點和啟發,并在生活中無微不至地照顧學生,使學生產生關懷病患的“同理心”,建立和諧的護患關系。三是將職業素養教育融入實訓教學中。在護理知識和技能教學中,教師應告誡學生保持敬畏的態度。
2.轉變教師思政教育理念
課程思政并非將政治理論和專業課程簡單結合,還涉及思維模式、課程觀念等方面,需要任課教師積極轉變思維,樹立“實訓活動有德育,教師人人重育人”的教育理念。全校教師都應承擔起思政教育的重擔,而不是將思政教育任務單純地交由輔導員、思政教師負責,要改變以往“單打獨斗”的方式,變成“團體作戰”,實訓教師也應由專業課教學者變成課程育人實踐者。在教師思想觀念與角色轉變中,應重新確定護理實訓教學的目標,吸收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結合學校實際情況,邀請護理專家、學者到校交流訪問,明確該專業實訓教學的培養目標,即培養理論扎實、技術過硬、善于人文關懷、職業責任感強的護理人才。
3.創新實訓教學管理機制
針對課程思政教育機制建設不完善的問題,可通過完善并創新教學管理機制的方式促進課程思政的長效發展,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健全組織保障機制。為了促進護理實訓教學中課程思政的落實,應結合思政特點與教學要求,使思政與實訓教學能夠有機融合。對此,院校應組建專門的領導小組,專職負責思政過程中的各項事宜,加強教學監管作用;還可設立課程思政研究中心,負責開展護理專業的思政改革相關工作。二是明確主體職責。課程思政屬于面向全校的大課題,校內各級部門都要深刻意識到課程思政的重要性,大力促進思政理論與護理實訓教學的完美融合。不但要注重思政頂層設計,還要把握思政建設期間存在的關鍵問題,及時采取措施予以解決。三是制定切實可行的思政規章制度,使思政教育落地生根。根據護理實訓開展實際情況,創建課程思政教師綜合評價體系,對表現突出的教師給予獎勵,還要創建系統化評價機制,引導學生將專業教學資源朝思政傾斜,鼓勵教師主動將思政元素融入實訓教學中。
課程思政背景下高職護理實訓教學的實施案例
1.問題引出
護理專業是知識、技能與關懷的集合體,體現人道主義內涵,對從業者軟硬技能均提出較高要求。其中,護理軟技能指個人素養、交際能力、管理水平以及其他與操作技能相關的能力,有助于專業知識的充分利用。現有研究表明,高職護理專業學生普遍軟技能較弱,主要受傳統教學模式影響,單純注重課本知識講解和技能培養,忽視個人社會技能的提升。在課程思政背景下,為使課程育人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學校對人才培養方案進行改革優化,使課程思政與護理實訓教學相融合,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2.調查對象與方法
以某醫學高職院校護理專業為例,選擇2020級的學生200名,年齡在18~20歲之間,將其分成兩組,對照組和研究組各100名。對照組采用常規實訓教學,研究組采用課程思政混合實訓教學,對比兩組的軟技能提升效果。對調查對象的實訓成績、臨床帶教老師評價、超星平臺學習反饋等進行分析,發現護生學習被動,操作技能較為機械,很少主動與患者溝通,部分護生缺乏人文關懷意識,忽視患者感受,另外存在操作遇到困難時,利用專業知識解決問題的思維缺失。針對上述教學反饋,對研究組學生的教學目標進行改革,提倡職業價值、情感與能力,培養學生以維護病人健康為己任的價值觀,幫助其樹立科學精神、探索思維、團隊精神,能夠熟練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為患者提供貼心全面的身心護理。
3.教學措施
(1)采用“課程思政+互聯網”混合教學模式
選取基礎護理學中重點實訓項目“導尿術”教學,引入典型病例和傳統醫藥文化,在網絡平臺中融入課程思政理念,培養護生小組協作、提出問題的能力,引導其領悟職業責任,樹立人文關懷意識等。具體措施如下:在課前教學中,由實訓教師提出問題,將導尿術操作視頻、主題文獻上傳到教學平臺,學生利用超星平臺進行自主學習,學會全方位思考和分析問題,并對某些知識點提出疑問。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導入典型病例,以全身麻醉下膽囊手術為切入點進行提問,并介紹孫思邈的“蔥管導尿術”進行傳統醫藥文化弘揚。具體措施如下:引入病例為一名62歲的男性患者,入院診斷為慢性膽囊炎,定于次日實施全身麻醉下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需要護理人員做好術前準備工作,在此背景下,分小組進行情境模擬,使護生能夠進入情境中,急病人所急,培養護患溝通語言組織能力。在實際操作中,護士需要告知患者可能出現的不適,幫助其緩解緊張情緒。在教學結束后,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反思,回顧視頻內容,回想自己在尿管插入期間存在的問題,并分析原因與完善措施,在反思日記中記錄下來,提高自主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2)促進思政教育與護理課程相結合
在護理實訓教學中,教師應與學生進行密切交流,了解學生基本學情和思政水平,尋找切入點將思政教育落實到專業課程中。對此,教師可通過交流談話、問卷調查、開展社會實踐等方式,了解學生思想動態,聽取學生的意見,對實訓活動進行優化,并將思政元素應用到專業課程中。例如,在學習急救護理知識時,教師應結合護理工作特點,將該專業的道德規范融入基本技能教學中,培養學生職業素養。再如,學習心肺復蘇知識時,教師可培養學生的急救思維和意識,強化學生的責任素養,還可結合本專業需求進行拓展訓練,使思政要素與護理崗位能夠有機整合,將思政教育體系與護理專業教育原則充分貼合,打造具有特色的護理專業課程思政教育。
(3)完善考核評價方法
在教學完畢后,高職院校應對護生實訓技能掌握情況進行考核評價,包括過程性評價、結果性評價兩個部分,前者是線上完成,占比40%,后者為線下,占比60%。結果性評價是在實訓課程完畢后,護生每人進行一項考核,成績采用百分制,軟硬技能分別占20分和65分,其中硬技能為操作技能流程,軟技能為合作精神、溝通能力、素質指標等,剩余15分為反饋指標,包括病例問答、患者與教師感受等。同時,針對軟技能采用金字塔模型進行問卷調查,利用Liker5級評分法,從1~5分為“極差”到“極強”,分數越高說明軟技能水平越強。
4.應用效果
在“健康中國”背景下,對護生職業素養的培養更加重要,與患者身心健康息息相關,但軟技能沒有指定的范圍與尺度,無法量化,在課程思政混合實訓教學模式中,應用效果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方面,教師和學生都在屬于自己的位置開展教與學工作,并在網絡平臺的支持下,使學生在沉浸式環境下練習,更易培養學科興趣與綜合素養,能夠學會與患者溝通,為后續步入工作崗位積累寶貴經驗。通過線上學習資源推送,線下師生協作探究,使護生學習內容更加豐富,并且學到許多與護理知識相關的傳統醫學文化故事,從而將自主思考、職業情感帶入實訓學習中,在每次沉浸式練習中體驗進步的喜悅。
另一方面,與常規實訓教學相比,混合教學的應用可有效達成實訓教學軟硬技能培養目標。在混合式教學中,從應用層軟技能五個因子聚焦分析,對實訓教學目標進行優化,包括溝通能力、團隊協作、人文關懷、換位思維、評判思維,通過探尋最佳改革路徑,在課程思政背景下進行教學設計。通過病例情境聯系,可引導學生進行角色轉換:作為護理人員,我該如何評估患者,如何與患者交流,怎樣博取患者的信任?如果我是患者,最無法接受操作中的哪一環節?通過課后反思總結,護生自主對操作效能進行評估,反思自己的溝通是否流暢,操作要點完成情況如何,還存在怎樣的問題,如何解決,等等。在反復的沉浸式練習中,使操作步驟得以規范,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提升,自覺樹立合作意識,能夠主動給予患者人文關懷,促進評判思維養成。根據調查結果可知,兩組護生軟技能得分情況如表1所示。研究組的各項分值均超過對照組,可見通過課程思政與實訓教學的有機結合,可使整體教學效果更加理想。
結 語
在課程思政背景下,高職護理專業實訓教學不但要注重技能傳授,還要培養有責任、有愛心的優秀護工人才。在實際教學中,應提高教師團隊的思政素養,通過言傳身教感染學生,有效育人。在信息時代下,還可搜索典型病例,豐富學生的認知,并結合實訓內容延伸相關的傳統醫藥文化,詮釋護理人才的初心與使命。思政教育與護理課程相結合,不但能夠幫助護生掌握更多專業知識,還可激發學生興趣,實現綜合發展。
參考文獻:
[1]徐濤.基于課程思政的高職基礎護理學專業教學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2,21(4):21-23.
[2]周滋霞,劉洋.《醫學類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案例集》——高職護理專業核心課程中思政教育的實踐研究[J].介入放射學雜志,2020,29(11):10-11.
[3]曾斌,張玉琳,任典寰,等.高職護理人體形態學課程思政教育設計與實踐[J].解剖學雜志,2020,43(4):2-4.
[4]喬永麗,閆俊萍,郭桂英,等.基于課程思政理念混合式教學在基礎護理學實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護理研究,2021,35(24):36-41.
[5]耿姣姣.互聯網環境下高職課程思政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研究[J].食品研究與開發,2020,397(24):279.
[6]張麗,張勇,王小蒙,等.護理專業將“課程思政”融入《藥理學》的教學實踐初探[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21,20(9):979-981.
[7]于英霞,陳輝,朱艷紅.高職課程思政深入研究的思路及學報平臺搭建——基于《遼寧高職學報》所載課程思政研究論文綜述[J].遼寧高職學報,2020,22(6):121-124.
[8]胡培業,雷云.加強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建設的有效進路[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1(20):12-14.
[9]修麗莉.基于核心素養的正常人體結構課程思政教學設計[J].解剖學雜志,2021,44(4):103-104.
[10]段振華.高職課程實施“課程思政”的探索與實踐[J].膜科學與技術,2021,41(5):35-36.
[11]楊曉慧.高職院校課程思政教學團隊建設:價值,目標與策略[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1(17):116-118.
(黨艷紅、李曉乾:渭南職業技術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