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山水畫教學作為傳統的藝術課程類型,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繪畫藝術素養,提升其文化底蘊,還能夠實現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推動社會主義文化藝術發展。本文在簡要概述創新思維概念和培養意義的基礎上,明確教學活動中創新思維培養的重要性,分析創新思維培養所面臨的問題,并結合實際提出對應的教學改革路徑,以期為更好地開展教學活動奠定基礎,為提升創新思維培養實效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高校  中國山水畫  創新思維

新時期對藝術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山水畫課程教學體系中,不僅要實現學生專業知識培養,還要全面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水平。受傳統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影響,中國山水畫教學對學生創新思維培養重視不足,教學體系不夠完善,使得學生無法將知識學習和思維創新有機銜接,進而對人才培養實效產生了負面影響。對此,高校可依托新時期人才培養理念轉變和教學改革不斷深化的有利契機,完善教學體系,推動學生創新思維水平持續提升,提高中國山水畫課程教學質量。

創新思維概述

1.創新思維的概念

創新思維是指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基于新穎獨創、突破常規的思維界限,甚至是采用反常規的方式方法思考問題,提出與傳統體系與眾不同的解決方案,并能產生新穎、獨特、有社會意義的思維成果。美術創新思維則是學生在專業學習和創作過程中,將發散思維、形象思維與批判性思維相互結合,不斷突破自身現有認知水平,能夠實現作品創新的思維方式。美術作品創作本身就是創造的過程,創新思維是學生所應當具備的基本素質,也是教學活動開展所應關注的重點內容。

2.強化創新思維培養的意義

在高校中國山水畫傳統教學模式中,臨摹和寫生是最主要的學習方式,但對學生基礎素養和創新意識的培養重視程度明顯不足,尤其在應試教育理念影響下,學生的理論學習與實踐訓練無法有效銜接,難以凸顯并提升學生的個性水平,使其缺乏創新意識,更無從談起創新思維培養。傳統教學模式下培養出的美術專業學生,多側重于模仿能力提升,只能在統一的技法體系下進行創作,使得作品失去了情感表達的特征,缺少應有的內涵。強化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為學生提升創作水平提供更為寬松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創造力,不僅是學生個體發展的基本要求,更是提升中國山水畫創作水平的現實要求,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3.高校中國山水畫課程中學生創新思維的基本組成

相關教育工作者在創新思維方面的研究已經較為成熟,對創新思維的組成部分進行了深入探析,結合高校中國山水畫課程教學內容的特征和人才培養要求,學生的創新思維包括如下幾個組成部分:(1)概念和比較思維。學生通過專業知識學習,能夠掌握中國山水畫的基本概念體系,科學概括創作過程后,可明確中國山水畫與其他繪畫分類的差異,熟知中國山水畫創作的基本要求。(2)分析和綜合能力。中國山水畫課程教學應與山水畫藝術發展相適應,學生要學會分析不同創作過程的特征,并將這些特征綜合為一體,挖掘中國山水畫作品的本質,再利用高水平的創作方式將這一本質更好地展現出來。(3)抽象和具體能力。抽象是指剔除中國山水畫非本質的特征,而深度挖掘并保留本質特征的思維能力;具體能力則是從抽象過程中找出特殊性的能力,也就是要求學生具備良好的繪畫展現能力。(4)遷移思維。遷移思維是指學生在掌握中國山水畫本質特征的基礎上,在思維層面所具備的空間轉移能力,這也是學生應用能力培養的基礎。(5)判斷和推理能力。這是創新思維的高級層次,主要體現在學生對中國山水畫作品的鑒賞能力和創作水平影響因素的推理能力方面,可借此實現創新思維培養。

高校中國山水畫教學創新思維培養的重要性

1.提升學生的情感表達水平

情感表達是山水畫鑒賞與創作的基本目標導向,以景寓情是中國古代文人和畫家表達感情的重要方式。在山水畫創作過程中,必須要灌注豐富的情感內容,才能夠實現作品的內在張力。將情感附在山水畫作品創作中,學生可利用情感變化對繪畫方式進行彈性改變,更好地完成細節部位的觀察和描繪,并實現自我意識的提升。創新思維是一種能夠深度挖掘不同事物內在聯系的思維方式,在山水畫學習過程中,教師應想方設法地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使其將自身情感逐步融入創作過程中,利用反常規的顏色和方式,區別于原有的創作。

2.促進學生的創造力

創造力是指學生應用藝術工具和美術語言,表達自信、愉悅的思想感情的一種能力,是學習與創作中國山水畫過程中所應當具備的基礎能力。傳統的中國山水畫教學模式,多側重于理論與藝術材料使用要求方面的能力培養,對學生的創造力養成重視不足。將創新思維培養作為教學活動開展的目標之一,可結合學生的心智水平和個性特征,有針對性地制訂培養措施,使學生能更加自如地利用基線展現地形關系,靈活性地應用畫面遮擋關系、遠近關系等,進一步提升對美的感覺和表達的能力,豐富美術語言的應用能力,不斷拓展創作思維,直至其具備獨立選擇創作主題和題材的能力,形成具有自身特性的創作思維。

3.學生核心素養的基本組成部分

學生核心素養是綜合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實踐創新能力是學生核心素養內涵體系的基本組成部分。在高校中國山水畫教學中,要做好學生核心素養培養,必須從人文底蘊和科學精神等基礎層面出發,在日常加強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提升學生利用創新方式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山水畫創作技能應用習慣。當前,在學生核心素養整體水平不斷提升的情形下,高校應進一步完善人才培養體系,加強創新思維培養,促使學生提高綜合素養,成長為適應新時代特色文化創新需求的綜合型人才。

4.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基本要求

中國山水畫屬于多數美術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的基礎性課程,在高校人才培養整體朝向應用型方向轉變的背景下,課程教學活動也應向學生應用能力培養方向轉變。應用能力培養是以學生完善的創新思維體系為基礎的,在教學活動開展中,高校必須遵從人才培養一般規律的要求,全面強化學生創新思維培養,為培養具有時代特色的美術專業人才起到應有的促進作用,為推動我國美術事業發展做出貢獻。

中國山水畫教學創新思維培養面臨的問題

1.創新思維培養的重視程度不足

創新思維培養已經成為新時期美術人才培養目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個人成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但是在山水畫課程教學中,創新思維培養是一個系統的、復雜的過程,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以學生為主體,加大各個方面投入,以確保能夠順利實現培養目標。在當前的高校中國山水畫教學體系中,多數專業課教師還是以傳統教學理念為主,在教學內容組織和教學方法應用中,多強調學生山水畫的創作理論學習和技法應用能力的提升,對學生創新思維培養的重視程度不足。部分教師雖然能夠在教學活動開展中強調創新思維培養的重要性,但與學生的對接方式較為滯后,無法對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起到應有的促進作用。對于多數學生而言,受知識層次的限制,他們還無暇顧及自身的思維能力提升和思維習慣分析,更難以實現系統性的創新思維培養。因主客觀方面的條件限制,使得中國山水畫課程教學中的創新思維培養難以達到新時期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

2.教學資源更新不足

美術教學具有較為明顯的特征,學生的創新思維形成需要以大量的臨摹和寫生為基礎,從各個方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作欲望。教師應在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的基礎上,推動學生的靈感創新。當前,高校中國山水畫教學能夠為學生提供的實景寫生場地較少,學生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山水環境也極為有限,雖然多媒體和信息化學習平臺的應用可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客觀教學條件的不足,但距離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目標要求還存在明顯差距。另外,山水畫教學中的新型教學方法應用,也需要多方面的資源作為支撐,而部分教師仍利用傳統的、陳舊的課程教學資源,對微課、微視頻及MOOC等資源的利用不足,無法順利引導學生形成創新思維。

3.學生主體地位體現不足

在中國山水畫課程教學中,創新思維培養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各項教學活動的組織也應當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但是在當前的教學活動組織中,多數教師的教育理念較為滯后,沒有認識到轉變學生主體地位的重要性;教學流程組織依然以自身認識為主體,將教學內容限定在教材知識體系框架內;在教學平臺構建方面,也無法適應新時期信息化教學平臺的發展趨勢,沒有構建起以學生為主體的支撐平臺,使得學生只能夠依托傳統教學體系進行學習。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會對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產生負面影響,更難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習慣和創新能力,無法滿足綜合素養培養的要求。在教學體系構建過程中,有的教師因對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銜接重視不足,在實踐體系構建能力方面存在一定欠缺,無法滿足學生課后自主學習和實踐的要求,難以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導致創新思維培養成效不足。

4.教學模式改革滯后

新型教學模式應用是確保學生創新思維培養的關鍵環節,因此在山水畫課程教學體系中,應進一步強化教學模式改革。當前,多數中國山水畫教師都已經認識到了教學模式改革的重要性,積極嘗試新型教學模式,有序推進教學改革。但是由于中國山水畫課程納入我國高校專業教育體系的時間較短,關于教學理論方面的研究還不夠深入,相關方面的文獻積累較為薄弱,尤其是關于創新思維與教學活動相互對接的研究,幾乎處于空白狀態,使得教師無法從理論高度分析教學改革過程中的問題,無法有效把握教學模式應用對學生創新思維培養的針對性影響,導致教學模式應用成效受到影響,難以高效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5.創新思維評價不完善

在高校中國山水畫課程教學體系中,要做好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需要教師結合創新思維的基本組成去完善相對應的評價體系,也就是要對學生的創新思維形成進行動態化分析,以更好地開展教學活動改革,確保創新思維成效充分顯現。但是當前的高校中國山水畫教學評價體系,并沒有將創新思維評價納入綜合評價體系,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創新思維發展動態了解不夠深入,也未能夠及時關注相關方面的問題,更無法通過評價結果對學生進行針對性指導。創新思維評價模塊的缺失,使得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效果與人才培養體系的要求產生了明顯差距,學生的創新思維水平無法滿足個人就業和行業發展需求,致使中國山水畫人才基礎難以滿足該行業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中國山水畫教學創新思維培養的實現路徑

1.轉變中國山水畫教學理念

教師教學理念的轉變是學生創新思維培養的基本條件,在當前教學活動開展依然以教師為主導的背景下,教師的教學組織能力、教學內容創新及教學方法應用等,都會對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產生不同形式影響。中國山水畫作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歷史發展中已經形成了較為固化的傳承模式,但是在當代,中國山水畫藝術所承載的內涵、藝術特征和市場地位都發生了明顯變革,傳統的傳承模式已經無法適應高校專業教學活動開展的要求。作為藝術傳承的重要主體,高校教師既要堅持中國山水畫文化傳承的精髓和基本要求,又要能夠適應市場化轉型要求,將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培養作為開展教學活動的基本導向。也只有在教師教學理念不斷創新的情形下,才能夠實現教學體系的整體創新,為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奠定堅實基礎,為中國山水畫藝術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2.優化教學資源建設和利用體系

優化教學資源建設和利用體系,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創新思維培養路徑,激發學生思維創新的動力,是確保創新思維培養水平不斷提升的重要保障。信息化技術的高速發展為教學資源的建設和利用提供了完善的技術支撐,為組織教學活動奠定了良好基礎。在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要與圖書館及地方文化部門加強合作,在遵循版權規范及相關法律法規要求的前提下,將更多的中國山水畫傳統作品納入教學資源庫,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在實踐教學層面,應當充分利用區域范圍內的旅游景點、自然景區等方面優勢,引導學生積極主動開展野外寫生。在構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資源庫的基礎上,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條件,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動力,提升學生對創新思維培養的重視程度,以更好地滿足新時期中國山水畫課程教學改革要求,從多個方面有效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水平。

3.強化學生主體地位轉變

在中國山水畫課程教學體系中,要確保學生創新思維培養成效不斷提升,就必須要遵循現代教育理念的要求,強化對學生主體地位轉變的認知,給予學生足夠的思維創新空間。在理論教學體系中,高校可以利用教學資源庫建設方面的優勢,設計專業知識學習與創新思維培養相結合的相關問題,引導學生用微視頻或自主查找資料的方式進行自主學習,并嘗試從不同思維視角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另外,在課堂教學和課后寫生等教學環節,教師應當給予學生更多的實踐機會,在實踐過程中逐步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引導學生形成系統性的創新思維。在教學活動開展的各個環節中,教師都應積極轉變傳統教育理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將教學重心放在學生思維模式形成的引導上,促使學生將創新思維內化為自身的知識結構,再逐步外化至作品創作中,充分彰顯創新思維的優勢。

4.全面革新教學模式

全面革新中國山水畫教學模式,形成系統性的創新思維培養體系,是確保學生思維水平不斷提升、激發創新動力的重要保障。新型教學模式的應用,需要教師具備堅實的理論基礎,能夠明確新型教學模式對創新思維培養的引導和耦合作用,能深層次地把握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及時有效地調整教學重心。在新型教學模式應用中,教師要充分發揮新型教學平臺在教學組織方面的應用優勢,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創新積極性,將各個環節有機整合為一體,為學生形成系統性的創新思維提供有力的支撐。新型教學模式的應用,還要利用當前高校創新創業項目建設和運行方面的優勢,引導學生以開設工作室、搭建電子商務平臺等形式,實現作品創作與市場需求之間的對接,通過市場導向實現創新思維的高水平培養。

5.強化創新思維評價體系建設

強化創新思維評價體系建設,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指導,是確保中國山水畫教學中創新思維培養效率和培養水平不斷提升的重要基礎。教師可利用智慧教學平臺和問題導向的教學模式,指導學生依照平臺問題設計要求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在評價學生設計時,教師應注重創新思維評價的有機融入,將專業知識考核與創新思維考核有機結合,在準確把握學生思維動態的基礎上,對教學重心和教學方法進行優化改進,以確保針對性地創新學生的思維模式,更好地提升教學成效。在評價體系中,還應當強化學生自主評價和小組互評模式的應用,引導學生從不同視角分析個人創新思維水平,利用自主學習和寫生訓練等方式,不斷提升自己的創新思維及創新能力。

結  語

新時期背景下,高校中國山水畫教學必須要適應時代發展要求,強化對學生創新思維培養的重視度,優化教學資源建設和利用體系,強化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全面革新教學模式,構建更加完善的創新思維評價體系,如此才能更好地提升學生創新思維培養的水平,為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高素質中國山水畫人才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周康正.新安畫派作品在山水畫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以黃山學院為例[J].黃山學院學報,2020,22(6):133-136.

[2]楊新林.王蒙山水畫風對高校山水畫教學的影響[J].美術教育研究,2020(22):103-105.

[3]鄭旭紅.探析高校美術教育專業山水畫課程“一課雙選”的可行性[J].美與時代(中),2020(8):101-102.

[4]李青.高校山水畫寫生教學的探索與研究[J].當代旅游,2019(6):293.

[5]章凱.應用型高校中國寫意山水畫教學的思考[J].大觀(論壇),2018(10):117-118.

[6]杜躍.黃賓虹繪畫藝術理論對高校山水畫寫生創作課程的啟示[J].中國民族博覽,2018(3):35-36.

[7]柳姍姍.當前高校寫意山水畫教學存在問題與對策建議[J].美術教育研究,2017(9):118-119.

[8]王林.山水畫寫生與創作教學題材研究——以安順人文景觀為例[J].亞太教育,2016(30):90.

(李璐:西安美術學院繼續教育學院)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