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學生是黨和國家未來發展的重要人才儲備,是未來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的中堅力量。培育堪當大任的新一代大學生青年群體,是教育工作者必須要關注和研究的重要課題。黨中央高度重視高等教育工作,而立德樹人要真正落地見效,就需要因時因勢充實新的內涵,結合大學生的年齡特點、時代環境和教育目標,了解掌握大學生關注的焦點,豐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

[關鍵詞]“00后”大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  網絡  創新

課題:“0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路徑研究——以榆林學院為例(課題編號:FDY-2021-10)。

引  言

當前,“00后”已經成為大學生群體的主力軍,他們也是目前最富有活力、富有熱情的新生一代。“00后”的生活環境和經歷,是在我國處于快速發展,綜合國力、經濟實力、社會發展水平不斷提升的階段,他們的生活物質基礎相對良好,沒有經受過艱苦的環境磨煉和歷練,對于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等傳統美德的認知不夠深刻,堅持以結果導向來評價行為處事。隨著時代的發展,國內高校教育水平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進入大學校園,成為新時代的主力軍。然而,相較于他們所接受的知識和技能培訓,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卻常常被忽視或者輕視。特別是“00后”,他們在信息化、全球化、多元化的背景下成長,思想觀念更加多樣性和復雜性,對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挑戰性。因此,加強“0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和實踐,已經成為當前大學教育改革的重要議題之一。

當下“00后”大學生思想與行為的主要特點

面對“00后”大學生,立德樹人更多體現在與其年齡特點相符合的,具有形式和內容相對創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當中。從新興多媒體平臺等多個渠道的信息反饋來看,“00后”追求個性、渴望獨立,主要通過網絡渠道來表達個人的想法和觀點,思維方向和行為習慣較為獨特。作為專職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當準確把握“00后”整個群體的個性特征、行為方式、處事觀念等,同時要對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形勢有科學的判斷,積極應對工作中的挑戰。“00后”大學生思想與行為的主要特點如下:

1.個性較為突出,個體意識強烈

在當前生產力不斷解放、生產關系不斷變革的背景下,物質基礎更加充實,這為“00后”創造了追求全面發展的有利平臺。“80后”“90后”“00后”由于成長環境不同,其世界觀及價值取向存在一定的差異,和“80后”“90后”相比,“00后”更加關注個性化、全面性的發展,以實現本我作為價值追求。在新時期教育理念引導下,“00后”的人生態度相對積極,他們對人格魅力的追求也相對更加突出。因為較早就開始追求人格獨立,努力實現個人的價值,所以在輿論環境中的主導引領性更加突出。

2.生活方式向網絡信息化轉型

“00后”成長在互聯網技術成熟發展、移動互聯技術飛速進步的年代,他們本身就是網絡世界的“原住民”,對于網絡技術的掌握程度、認知深度具備優勢。同時,他們也善于把互聯網思維運用到學習、生活社交等各個方面。不論是日常的課堂聽講、娛樂購物,還是開展一些社會調研實踐,網絡都成為其不可或缺的工具。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也應當緊密結合“00后”大學生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體現互聯網的優勢與特色,強化互聯網概念的引導,充分運用微博、微信、抖音、B站等“00后”群體熱衷的社交媒體平臺,把線下的思政教育轉移到線上,實現線下線上融合,進一步豐富“00后”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學習體驗。

3.實用主義與理性思考并存

“00后”大學生非常關心當下的生活,為人處世相對理性。實用主義是“00后”主流價值觀之一。他們更加注重實際效果和功利性,更加注重自我價值的實現和成就感的獲得。這種價值觀催生了“00后”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使他們更加樂于嘗試和創新。“00后”也更加偏向理性思考,他們注重邏輯分析和客觀評估,相對較少受到情緒和偏見的影響。這種思考方式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尤為重要,可以幫助“00后”更好地理解復雜的社會現象和科學技術,并做出合理的選擇和決策。

例如,2019年8月,國際機器人大賽在澳大利亞悉尼舉行,來自北京市第四十四中學的一支全部由“00后”學生組成的機器人隊伍,在經歷了多輪比拼之后,最終獲得此項比賽總冠軍。他們設計制造的機器人不僅能夠完成各種現代化的運動項目,還具備自我調節和反饋的能力。這支隊伍成功的背后,既有“00后”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也有他們的理性思考和科學方法論的應用。他們在創新過程中,注重問題分析和解決方案的優化,通過邏輯分析和科學驗證,最終得到了高效可靠的機器人作品。分析該案例可以發現,“00后”學生所體現出的實用主義和理性思考并存的特點,具有深遠的啟示意義。他們在創新實踐中,注重問題解決和成果產出,同時也注重科學方法的運用和結果驗證。這種思考方式不僅可以有效提高創新效率和成果質量,也可以促進科技進步和社會進步的實現。

在網絡信息化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學生接受到的信息廣度、深度都在不斷提升,獲取信息的方式更加多元,這就會造成他們思維相對活躍、思想更加多樣化,對于新事物和新趨勢有著自己獨特的看法和理解。“00后”群體更容易接受開放共享的理念,但是在思維多元化發展的過程中,也容易被負面信息影響。特別是近年來,西方勢力滲透愈演愈烈,對于“00后”大學生的理想信念產生了一定的消極影響,比如拜金主義、利己主義等,都需要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力地進行回擊,并糾正錯誤思想,讓“00后”真正成為合格優秀、堪當大任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4.更具實踐與探索精神

相比“80后”大學生與“90后”大學生,“00后”大學生更加注重實踐與探索,其創新意識也更為強烈。從微觀層面來看,“00后”大學生所具備的實踐與探索精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00后”大學生普遍認為只有親身經歷過實際問題,才能夠真正理解問題的本質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因此,“00后”大學生更加關注實踐和體驗,更愿意通過實踐和體驗來獲取知識和技能。在學習專業知識的過程中,“00后”大學生更傾向于通過實驗和觀察來深入理解專業知識,而不僅僅靠書本上的知識形成知識理論體系,自發擺脫“讀死書、死讀書”問題。這種注重實踐的態度,使得“00后”大學生更加接近真實世界,更加具有實際應用的能力。

第二,“00后”大學生不滿足于現有的知識和技能,更愿意探索未知的領域,挑戰自我,開闊新的視野。例如,在學習藝術、文化等通識類知識時,“00后”大學生積極創新,嘗試著用不同的方式去解讀藝術文化相關知識點。在探索中獲得快樂并積累了大量知識,在豐富視野的同時,獲得了心靈層面的啟示。

第三,“00后”大學生更加注重團隊合作和社交交往。他們認為,與他人合作可以獲得更豐富的經驗和知識,也可以鍛煉自己的團隊協作和溝通能力。因此,“00后”大學生更傾向于通過合作溝通來獲得新的經驗和知識。

第四,“00后”大學生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勇于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來改變社會并幫助他人。

新時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新局面

1.“00后”大學生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的機會和優勢

“00后”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更為積極和突出,這為開展思政教育實踐活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00后”大學生在個性發揮、追求真理、渴望價值實現方面,都有著非常強烈的主動意識,這些優勢特點都為他們積極地投入到社會生活發揮了引領性作用。“00后”大學生在實踐過程中能夠更加有效地發揮主體意識,對社會事件高度關注,這樣的群體能夠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更加豐富和多元,為多層次地構建課程思政體系打好前戰。“00后”大學生對于網絡技術的掌握程度較強,同時,他們思維活躍、學習高效,都將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斷改革創新的有利條件。“00后”大學生在應對具體問題時能夠舉一反三,同時,因為他們年齡較小,受固化思維影響較小,眼光也更加開放。高校應充分利用這些優勢,發揮并運用好“00后”大學生的優良潛質,以此為契機改進和優化當前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真正實現創新提升。

2.“00后”大學生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的挑戰

挑戰主要表現為思想政治閱歷較為淺薄,判斷力不夠。國外與中國傳統文化之間存在諸多差異,一些思想文化并不符合我國的國情和民情。然而一些“00后”缺乏較為準確的判斷力,在接受了一些國外思想文化之后對他國的文化價值觀產生了認同,進而對我國的主流意識形態產生了較為消極的態度。在這種背景下,有些“00后”學生認為中國的文化價值理念有些守舊和老化,進而產生抵觸態度。加之網絡信息內容魚龍混雜、良莠不齊、真假難辨,對學生的思想意識和分辨能力產生消極影響。以榆林學院的“00后”大學生群體為例,由于他們心智尚未成熟,在一些信息面前缺乏一定的判斷力,可能會受到虛假信息的影響,甚至被一些負面信息煽動。“00后”追求特立獨行、與眾不同,這也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帶來了一定難度,相關教師需要花費大量精力去了解和掌握“00后”大學生的內在需求。因此在具體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應當圍繞這些需求特點,正確引導大學生的行為和思想,以溝通和疏導為主,把這些挑戰轉化為機遇,通過一些大學生感興趣的事物或案例開展教學,增強大學生對思政教育的認同度,有效開展高校思政教育工作。

新時代背景下做好“0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措施

1.強化思想理論指引,精準把握政治教育和情感需要的有機銜接

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要有創新、積極的動力,又要掌握科學有效的路徑方法,結合多種手段將理性和感性相融合,實現二者的相互引導,形成創新合力。樹立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學習觀、社會觀、道德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人文關懷融入實踐應用當中。一是要合理引導,讓學生用科學的理論體系指導思想和行為。“00后”學生盡管有特立獨行的想法和行為,也在價值觀上面臨著多元化的環境影響,但必須要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框架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保證理想信念不變色、不變質。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面對這一現實形勢,新時代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要緊跟時代步伐,凸顯課程思政的引領性,要信心滿滿去開設思政課、普及思政課。因為大學生的判斷力仍然缺乏,容易被一些不良信息影響,這就要求思政課要先入為主,占領輿論高地,讓“00后”大學生在基本原則上能夠有所堅守,有所作為。把愛黨、愛國、愛家、愛社會貫穿學習生活實踐的方方面面,有正確的“三觀”,能夠把個人融入到國家、社會的發展大局當中。二是要重視大學生的情感需要。“00后”大學生在心理上有一定的矛盾性,他們既想要被關注,又想要獨立和無拘無束,他們的內心體驗是極為復雜的,對于外來的事物有一定的好奇心,但同時也充滿著相應的畏懼感。在充分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之后,思政教育工作者要盡量在教學過程中融合一定的心理干預內容,迎合學生的心理需求,從而讓“00后”學生的心理與情感找到歸宿,有效地化解其矛盾心理。構建科學的思政教育理論體系,找準理論教學和實踐教育的連接點,從而把理論真正轉換為“00后”大學生的思想認同和行為習慣。

2.善于運用創新思維,豐富和改革教育模式

一是要突出學生主體地位,不斷激發其主體意識。老師要充分地發揮“00后”學生群體的內在優勢,讓其將獨立、創新的意識有效展示出來,激發個性追求和主體意識,并作為思政創新的一個著力點。通過這種方式將“00后”的個性化的價值追求,以及其對于生活的理性認知與思政教育深度綁定。二是要創新教育思政模式體系,把課程思政作為思政教育模式革新的一個重要方向,讓學科都成為思政教學的主要陣地。運用各類先進的技術手段,打造具有豐富感知體驗的思政教學課堂,同時要引入具有創新性、指引性、實用性的思政教育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際的接觸和感知當中實現思政教育的目的和價值。

3.合理運用多媒體教學技術搭建思政教育新平臺

把主流意識形態融入網絡教育平臺當中。要把主流意識形態放在網絡教育的首要位置,要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統領,進一步凈化和改善網絡環境,讓網絡成為宣揚正能量的主陣地。在網絡世界,應當用正確的價值導向去引導大學生的思想,防止學生被一些錯誤的價值觀念所誤導。高校需要多形式、多渠道了解大學生在網絡世界中表達的想法,密切關注其思想動向。其次是合理地使用網絡載體,將思政課內容更加生動地呈現出來,進一步激發學生對思政教育的學習主動性。教師在落實新媒體教育創新當中,應當關注“00后”大學生的興趣點,精準發力,準確把握教學方式和運用的教學載體,把枯燥的思政理論轉變為生動的故事案例,從而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4.加強團隊協作,提高大學生溝通交流能力

(1)建立課程體系。在思政教育中,建立團隊協作和溝通交流的課程體系是非常必要的。通過這樣的課程體系,學生們可以逐步學習和掌握團隊協作和溝通交流的基本知識和技巧,進而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這種課程體系可以包括團隊協作和溝通交流的基本理論,以及實際案例分析、模擬演練等內容,通過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們更好地掌握團隊協作和溝通交流的能力。

(2)實施團隊項目

團隊項目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團隊協作和溝通交流的方式。通過實施團隊項目,學生們可以更好地體驗團隊協作的過程和意義,同時也可以鍛煉自己的溝通交流能力。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組織學生們進行一些大型的團隊項目,例如組織學生們進行社區服務項目,或者組織學生們參與大型競賽等。這樣的項目可以讓學生們更好地體驗團隊協作和溝通交流的過程,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們更好地鍛煉自己的團隊協作和溝通交流能力。

(3)提高溝通交流技能

溝通交流是團隊協作的核心要素之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開設具有溝通交流內容的課程,例如演講技巧、溝通技巧等。通過這樣的課程,可以提高“00后”大學生的溝通交流經驗,讓他們更好地掌握溝通交流的核心要素,進而更好地參與團隊協作,取得更好的效果。

(4)培養團隊精神

團隊精神是團隊協作的核心要素之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通過一些課程和活動,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例如,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和互動,讓他們更好地理解和體驗團隊精神的意義和價值。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讓學生們更好地融入團隊,發揮自己的優勢,參與團隊協作。

結  語

開展“00后”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以科學理論作為引領,以“00后”學生的心理需求和成長需要為基礎,打造網絡教育新陣地,同時不斷鞏固課堂教學傳統陣地,運用課程思政理念,構建網絡思政育人體系,不斷提升教師素質,盤活教育資源,促進“00后”大學生全面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王海建.“00后”大學生的群體特點與思想政治教育策略[J].思想理論教育,2010(10).

[2]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9.

[3]肖育苗.新時代加強"0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思考[J].知識經濟,2020(9):2.

[4]伊飛,張學超,楊崔陽.新媒體時代加強和改進“0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基于對黑龍江省在哈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的調研[J].黑龍江教師發展學院學報,2020,39(5):3.

[5]賈文娟.時代新人視域下歷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機制研究——基于堅定“四個自信”的思考[J].公關世界,2020(16):2.

[6]蘭亭.代際視域下“0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20.

[7]袁寧.信息化時代下“0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思考[J].2020.

[8]陳圓圓.基于易班平臺開展“0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長春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4):4.

[9]張映彬.“00后”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探析[J].紅河學院學報,2019,17(3):3.

[10]儲兆晶,朱梁.“0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導芻議[J].黑河學院學報,2019,10(5):3.

(王華、徐繪、馮宏偉:榆林學院)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