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規劃教育須融入學校課程之中
作者:馬玉珺
發布時間:2023-06-15 09:33:56 來源:陜西教育·綜合
隨著“選課走班”的實行,幫助學生認識自我,了解社會職業要求,確立職業發展方向,樹立積極的職業意識和職業態度,逐步形成規劃人生的能力,是學校的一項重要任務,生涯規劃教育已迫在眉睫。
但由于對生涯規劃教育定位不清晰,一些學校的生涯規劃教育課程或生涯規劃教育模式,沒有與學校整體的課程體系有機結合,“有意而為”的痕跡太明顯,效果不是十分理想。那么,學校如何才能將生涯規劃教育融入學校課程之中?筆者談一點自己的思考。
一、依托課題,構建生涯規劃體系
高考綜合改革突出學生的自主選擇性,學校越來越需要專業且具有豐富經驗的生涯規劃教育師資。培訓培養專業的生涯規劃教師、提升學科教師的生涯規劃教學素養已成為各普通高中學校必須要認真面對的現實課題。
很多學校在教師培訓中,聘請相關專家為教師做生涯規劃的報告,也派出班主任、骨干教師到各地參加專題培訓,以提升教師對生涯規劃的理解和重視。但總的來說,由于缺乏生涯規劃教育相關專業素質,教師往往會對生涯規劃教育的理念把握不準確,更沒有形成體系。
為更系統、更專業地推進生涯規劃教育,學??梢砸劳姓n題,由高校專家引領,從學生發展的實際需要和生涯規劃教育的本質特點出發,推進生涯規劃教育的探索,頂層設計生涯發展指導體系,在實踐與探索中,逐漸呈現清晰完善的課程框架結構、課程形式和課程內容。
借助課題,學校可以與高校深度合作,確保生涯規劃專業知識的理論高度。同時,專家、學者對教育教學主管領導、生涯和心理專職教師及骨干班主任組成的核心團隊進行專項培訓,再由核心團隊成員做示范引領,為其他班主任及任課教師提供觀摩和學習的機會,最終形成經驗成果并進一步推廣。
堅持以課題為引領,構建生涯規劃課程體系,能有效解決生涯規劃教育的“碎片化”問題,更好地實現生涯規劃教育的系統化,推進生涯規劃教育。
二、精研兩課,豐富生涯規劃內容
高中階段,學生的個性、興趣、才能、自我意識逐漸形成和發展,是樹立職業理想的關鍵期,學校要從學生的長遠發展出發,構建以學生需求和發展為導向的新的課程制度。
首先,學校應將生涯規劃課程納入日常教學的課程中,要求專任教師或班主任按課程安排認真講解相關知識,組織開展教育活動。
高中生涯規劃課程可以基于高一、高二、高三年級的不同特點,開設不同主題的課程,指導學生根據自身興趣與特點做出最合適的選擇,掌握學業規劃、職業規劃及人生規劃的基本方法;過程中應輔以相關職業測評工具和學生個體咨詢,引導學生做出正確的職業決策。除課堂教學外,還可以利用節假日、寒暑假指導學生參加生涯實踐活動,引導鼓勵學生開展職業訪談、生涯實踐參觀、職業體驗、仿真面試現場等活動,給學生提供生涯決策的全面參考和指導。
其次,學校還應努力將生涯規劃滲透到學科教學中。
高中學生學習的科目較多,難度較大,學校無法安排學生開展大量的職業體驗,僅靠一周一節生涯教育課學生也無法完成對自身和職業的全面認知。秉承“全員參與生涯教育”的理念,學校要指導教師注重滲透生涯規劃的目標和理念,深度挖掘本學科與職業生涯的相關性,把生涯理念逐步滲透到教學中,引導學生科學合理地制定生涯規劃。
如語文學科可以深入挖掘作家、新聞記者、文秘、教師、編輯等職業所需的語文學科的素養和技能,從而在提高學科核心素養的同時,實現學生生涯規劃能力的提高。物理學科可通過空間物理、工程力學、反沖運動等專業知識和航天員、建筑設計師、飛行器設計師等職業信息,讓學生了解到物理學科學習與未來生涯發展的聯系。這樣既滿足了學生個性化的成長需求,還有助于改善學校教育教學的大環境,打破知識與生涯發展的鴻溝,不斷豐富、提高教育效果。
學校生涯規劃教育,既要堅持其專屬性,構建專門的生涯規劃課程,幫助學生獲取專業、科學、有針對性的生涯教育指導,還應發揮教師的學科特長,在學科教學中積極滲透生涯教育,建立學科與未來職業的有效連接,幫助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社會需求,確定其生涯目標。
三、開發“三堂”,拓寬生涯規劃范圍
在推進生涯規劃教育工作的開展中,學校可以通過整合各方資源,助力生涯規劃教育發展壯大,拓寬生涯規劃教育的廣度,為學生提供更為全面的幫助。
學??梢匝埵韧飧黝I域專家學者或各行業優秀從業者走進校園,通過事跡報告、專題講座、技藝傳授、技能培訓、座談等多種形式,讓學生與名家近距離接觸,使其近距離感知職業變遷,感知社會需求,這既能拓寬學生的職業視野,又是一次間接、快速的職業體驗。這樣的生涯名家大講堂能有效增強學生對職業、專業的了解。
學校還可以充分利用家長職業類型豐富的特點,舉辦以班為單位的家長職場大講堂。讓學生從身邊親人入手,了解該職業崗位的特點和需求,獲取相關職業領域的信息,進而判斷是否真的對該工作感興趣。
學校擁有豐富的校友資源,可以組織優秀畢業生返校,開設校友大講堂。通過校友的分享,使在校學生對未來的選科、志愿填報、大學生活、就業趨向有深刻的認識。校友還可以將他們所在行業的最前沿、最先進的技術和理念帶回學校,搭建校友與在校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平臺。
生涯名家大講堂、家長職場大講堂以及校友大講堂的開設,能有效幫助學生了解各種職業的角色與分工,了解從事各個職業所需要的專業素養,進而引導他們更好地認識社會,尊重所有的職業,提高個人的綜合素養。
四、廣建基地,夯實生涯規劃根基
生涯規劃教育的陣地不能只在校園,還應廣泛利用高校、社區、企事業單位等社會資源。學校可以廣建基地,在節假日及寒暑假組織學生開展研學、職業體驗等綜合實踐活動,給予學生們大量的有效學習體驗。
陜西省內高校資源豐富,普通高中學??梢詷嫿ㄅc高校合作共進的機制,簽署優質生源基地協議,按照學生的興趣和意愿,分批走進高校展開研學活動,讓學生了解大學專業的設置。
陜西省內還有一些開放的公益性場館,如博物館、青少年宮、國防教育基地、勞動實踐基地等,如西安市第八十九中學附近的八路軍西安辦事處、陜西科技館、群眾藝術館等單位。學??梢猿浞掷眠@些場館資源,使學生了解自身特長,完成職業探索。
學校還可以與周邊社區、醫院、商場、派出所、律師事務所及政府機關等企事業單位簽約,建立職業體驗基地,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可供選擇的深度體驗和跟崗實習機會。
這些研學、職業體驗活動,可以使學生在仿真的情境中進行課程體驗,既有親身感受,又有身體力行,夯實了學生生涯規劃的根基,極大地促進了學生進行自發、自主的生涯探索及生涯實踐的意識,有效拓寬了學生成長的平臺,幫助學生登上更大的舞臺。
生涯規劃教育是高考綜合改革對學校的要求,更是學校發展文化特色的重要契機,也是以新的評價機制發掘學校文化特色內涵和生命力的轉折點。對于學校來說,生涯規劃有助于學校把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更好地貫徹到學校教育中,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明確人生方向。對教師而言,生涯規劃拓寬了教學范疇,讓教師對教學內容進行更加深入的挖掘和拓展,幫助教師提升綜合育人能力,助力教師成長。對于學生家長來說,生涯規劃增進了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情感交流,增強了父母與子女之間的相互理解。學校生涯規劃教育的有效開展,必將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作者單位:陜西省西安市第八十九中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