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咸新區秦漢中學:立足當下“看”未來
作者:本刊記者 龔一卓 魏淑敏
發布時間:2023-06-15 09:22:58 來源:陜西教育·綜合
“從高一軍訓起我就開始填寫《生涯規劃課學生手冊》,做了霍蘭德興趣職業傾向測試,還繪制了自己的生涯彩虹。那時候,我對自己的興趣愛好只有一點模糊的認識,填了‘國家行政’和‘鄉村行政’,經過將近一年的指導學習,現在我更加確定自己的奮斗目標了。”陜西省西咸新區秦漢中學高一(1)班郭一嘉說。
作為清華大學附屬中學合作辦校項目的西咸新區秦漢中學,承襲清華大學附屬中學對學生生涯教育的先進理念,自2014年起就成立了學生生涯規劃指導中心,結合清華大學附屬中學相關經驗,利用區域特色與校內外資源優勢,打造出“課程+實踐”的學生生涯規劃指導模式,全年級分層分類指導,做到人人有導師,處處有指導。
一開始,秦漢中學根本沒有生涯規劃教師,為了保證學生能夠得到專業的指導,學校決定從頭開始培養自己的“生涯規劃師”。為此,學校多次邀請來自清華大學附屬中學的專家和老師來校培訓,并成立生涯輔導中心,規劃、組織、協調全校生涯教育教學工作,制訂生涯發展規劃、生涯規劃導師制度,同時引入多維立體的評價體系和生涯規劃系統,建設學業與生涯規劃室,為學生生涯規劃發展提供制度保障和陣地保障。隨后,秦漢中學還聘請了兩名專業生涯規劃師對全校教師進行培訓。時至今日,該校已經擁有一支40人的生涯規劃指導團隊,預計在接下來的一年內,還將對每一位班主任和學科任課教師開展培訓,將生涯規劃與學科課程相融合,真正做到處處有指導。
“我們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采用了層層遞進的方案。”秦漢中學教學管理中心主任韓力覺得,要滿足不同年級學生對生涯規劃的需要,就必須進行分層指導。
隨著新一屆學生的到來,秦漢中學立即著手落實方案。軍訓期間就展開了生涯規劃小調查,通過霍蘭德興趣職業傾向測試、多元智能測評、沙盤游戲和填寫《生涯規劃課學生手冊》等,分析學生在性格、天賦、興趣等方面的特點,擬梳理出學生可能適合的發展方向。高一年級設有《高中生生涯規劃》課程,共7大篇章,16個小節,幫助學生規范系統地了解如何做好生涯規劃。同時還開設了122門校本課程和36門社團課程供學生選修,保證每周一次選修課。這158門課程包含了常見的多門學科、專業和多種職業,有助于進一步了解學生的興趣與特長,強化興趣點,培養學生自主選擇意識與獨立思考能力。高二開始,學校整合校內外資源,利用多種渠道為學生提供參觀體驗和實踐的機會。邀請部分家長來校進行職業分享交流,如今已開發法治教育、醫療保健、心理健康、文學藝術、金融理財等家長分享課程;每年舉辦“情系母校,追夢未來”優秀畢業生宣講會,激勵學生清晰目標,奮勇拼搏。高三年級學生在經過兩年多的生涯規劃指導和答疑解惑后,已經確定了較為明確的目標,學校在這一階段為學生提供大量專業和學校的信息,并指導學生填報志愿,為學生啟航大學做最后的保障。
“探索過程中我們發現,不能單純以信息輸入的方式指導學生生涯規劃,要讓他們實打實地接觸和體驗不同職業。”韓力認為,讓學生真正了解一項專業、一門職業,還得依靠親眼見、親手做。2019年起,秦漢中學利用當地資源,開發了多項職業體驗和研學旅行活動,春季渭河植樹、咸陽博物院志愿服務、渭河水質檢測等,這些活動已成為學校常規體驗項目。
2020年暑假,秦漢中學布置了一項特殊的作業,調查采訪身邊親屬朋友的職業,并進行跟崗學習。G2208班的吳佩宇決定跟著母親體驗藥店銷售員的一天:早上開門打掃衛生、確認藥品功效、拿取藥品、收銀、包裝。從一開始看著別人做,到后面由母親指導著接待顧客,吳佩宇不僅體會到了母親工作的辛苦,也在這個過程中掌握了一定的藥理知識。原本就對醫學有一定興趣的吳佩宇明白到醫學是一門龐大又深奧的學科,即使是藥品拿取也需要專業的知識積淀。結合在學校了解到的知識,吳佩宇更加堅定了自己要考上北京大學醫學院的目標。“自從他確立了目標,學習態度和狀態都發生了很大轉變,變得自覺主動了,這不僅是這次藥店體驗的功勞,更得益于學校開設的生涯規劃課的教育指導。”吳佩宇家長說。
“近期生涯規劃指導的重點是讓學生根據興趣與特長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科,針對走班問題,學校已進行四次模擬選課,穩定在六個組合,預計本學期中期可以確定班組,穩定相關教學。”韓力說,“將來我們會與更多高校合作,開展更全面多樣的研學旅行和職業體驗,加強對外聯系,成立學校自己的職業體驗基地。”他認為,生涯規劃指導的目的就是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自我、認識職業、關注未來,這既是一項選擇,也有助于增強學生內驅力,讓他們有目標、有動力、知奮進,走好職業生涯第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