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2年秋季起,普通高中高一年級全面實施新課程新教材。陜西省西安中學搶抓新課改機遇,強化課程體系建設,著力加強校本研修,努力提升課堂內涵,適應選課走班新常態,學校教育教學質量顯著提高。

一、強化課程體系建設,打造“三個課堂”,試行選課走班

學校堅持“為學生終身發展負責”的教育理念,堅持國家課程為主、校本課程為拓展的課程建設思路,依據課程標準生本化、課本內容校本化、地方課程特色化,開足開齊每一門國家課程,充分發揮國家課程育人的主陣地作用。學校自2020年秋季以來,每學期開學發布校本課程門類公告,鼓勵教師開發校本選修課程。對于能積極思考并樂于承擔課程開發及授課的老師,學校還有選優職稱評審的政策性激勵措施,以期實現課程開設“常規化”、成果評價“制度化”、教師作用“最大化”。在每學期末利用校園網絡智慧平臺在全體學生中開展“學生最喜愛的選修課程”評選活動,對選修課程進行及時優化和整合。目前,學校實施的校本選修課分為國家課程類、科技創新類、實驗探究類、學科競賽類、學科特色類、文化傳承類、藝術體育類、綜合實踐類、生涯規劃類等9個大類,共44門,每學期有2600余名學生參與。

學校于三年前在全省率先啟動了體育、藝術選項教學,即打破行政班的界限,探索體育、藝術普修課與選項教學并行的授課模式,讓學生在學校提供的體育項目和藝術門類中自由選擇感興趣的學習內容。經過三年的摸索,累計已有6800余名學生參與了這種類型的選項走班教學。這項前瞻性的探索,倒逼學校教學系統在摸索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寶貴的大數據分析結果,有力地推動了高考綜合改革大規模選課走班教學。2022年秋季開學后,教學處向全體高一學生發放了《學生優勢學科發展決策表》,學生通過對科目成績、科目興趣、學習方法、學校師資、家長建議和同伴建議等六個影響因素賦分加權計算,較為科學地評估自己的優勢學科。結合數據分析,學校組織學生開展了模擬在線選科。根據選科數據,學校對教師、教室、課時等教學資源進行盤點評估,編制了《新高考選課走班模擬排課資源評估報告》,確定了“以學生需求定資源配置”的教學管理思路,即不因學校的資源限制壓縮學生的選擇空間,而是通過教學管理推演,以滿足學生的需求來確定教學資源的配置。在模擬選科后,根據學生的選科結果,學校先后進行了模擬分班、模擬排課和模擬考務等教學管理的推演。

二、加強校本研修,提升教師專業發展,促推課堂變革

使用新教材、實施新課程,主陣地在課堂,關鍵在教師。學校先后組織西安中學教育聯合體內教學系統管理人員外出學習考察,邀請專家先后為學校教師和學生家長作關于新高考政策解讀、新課標分科解讀和選科指導等內容的系列報告。

學校搶抓新課改契機,立足校本研修,分梯次推進教師專業發展,打造卓越教師發展共同體。對職初教師采取教、研、訓一體的“導師制”引領模式。每年8月份開學前,邀請校內外專家對入職1年內的青年教師進行培訓提升;每學期末依據“導師幫扶責任”項目的要求對導師和青年教師的互聽評課指導情況進行考核檢查。對35歲以下的青年教師,學校成立“青年教師發展研究會”和“教學德育研究員”隊伍,開展諸如“我的成長故事”“教壇新秀談教學”等分享活動,共同促進青年教師快速成長。實施新課程以來,學校先后組織了各類評比活動,凸顯“以賽促教”的教育教學實效。

課程實施是教師、學生、教材、環境四個因素動態交互作用的“生態系統”,最終將通過課堂教學實踐展現出來。學校重視學科組集體研修,注重對教師的教學專業引領。由教研組長牽頭,學校發動全體教師開展新教材課程內容結構化設計等課題研究。圍繞各學科核心素養和立德樹人培養目標,各學科組固定時間有計劃地積極開展“新教材分析大討論”等教研活動。自2020年6月高考結束至今,學校已連續3年組織各學科組圍繞“新課標新教材新高考”主題,認真研究近年全國卷、新高考省份試題,探索規律,開展了線上線下并舉的“大單元學科復習備考教學設計” 等系列主題研修活動。同時擴大聯動教研區域,發揮教研示范引領作用。

探索新課標下的新課程實施,更好地應對高考綜合改革帶來的新變革,已成為我們不能回避的一場大考。我們應從政策的被動執行者變為主動參與的踐行者,統籌課內課外資源,在課堂深耕厚植,助推新課程得以有效實施,同步實現教師的專業成長與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

作者單位:陜西省西安中學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