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陜西科技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卓莉在課堂上與學生交流。

“請問政策出臺以來,居民小區的垃圾分類情況是否有改善?”

“為什么目標群體的參與度不夠?”

“在政策執行中,面臨的最大阻礙是什么?”

……

6月7日14時許,在陜西科技大學5號教學樓325教室,一堂以“基于史密斯模型的垃圾分類政策執行分析”為主題的教學創新課正在火熱進行中。課堂上,學生們被分為4個小組,分別從理想化政策、執行機構、目標群體、環境因素4個方面展開激烈討論。

陜西科技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行政管理專業大三學生趙卓陽說:“行政管理專業性強,傳統教學方式通常比較死板,而創新課堂通過交流辯論的方式,激發了大家的學習興趣,讓我們對知識的理解更加全面、深入。”

陜西科技大學是我國西部地區一所以輕工業為特色的大學。學校的經濟與管理學院是西部地區和輕工行業高層次管理人才的培養基地、輕工技術經濟與管理等特色方向的研究基地、“一帶一路”及陜西社會經濟創新發展的決策服務智庫。

公共政策學課程是行政管理專業本科生的核心課程。陜西科技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學團隊通過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改革和多輪次教學實踐,以學生為中心,整合教學內容,創設可持續學習空間教學創新模式,取得了顯著教學效果。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將知識學習、知識應用、能力提升、情感體驗融為一體,創設課堂、項目、實踐‘三維’政策教學情境,實現學生由公共政策知識的被動吸納者向政策現實問題的探究者轉變,激發學生高階思維應用,實現由‘學會政策’到‘會學政策’的轉變。”陜西科技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卓莉說,應用奧派公共政策診斷分析軟件,運用現代化手段創新教學方式后,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課堂參與度,學習效果突出。

在傳統理論教學、知識講授的基礎上,陜西科技大學將公共政策學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嵌入“政策情境框架”,讓學生在仿真情境中直觀理解政策分析過程,并通過案例診斷法、情景模擬法、游戲探究法創新教學方法, 發展多元化課堂情境教學,集科學性、趣味性、拓展性和思政教育于一體。

從2018年起,陜西科技大學連續舉辦五屆校級“公共政策案例分析大賽”,把學科競賽作為課堂的延伸,將教學情境從教室延伸到政策實踐的田野調查中,實現從理論向實踐轉變。同時,該校通過增加學生自我評價、線上互動評價、社會反饋評價等評價方式,構建多維度評價指標,培養從事公共事業管理的高質量人才。

提起教學創新課堂,王琳娜同學連連稱贊:“進入大三,專業知識已經學得差不多,但實踐應用還很匱乏。創新課堂通過課前準備、小組研討、教學評價等方式,讓原本晦澀難懂的理論知識變得更加容易接受,增強了我們的學習興趣。”

根據教學評價反饋調查,陜西科技大學大部分學生表示希望增加課時繼續學習公共政策。2021年,在“哲尋杯”全國大學生公共管理方案設計與決策對抗賽中,陜西科技大學參賽團隊獲得二等獎。2023年,在“尋是杯”西北地區大學生公共管理方案設計與決策對抗大賽中,陜西科技大學參賽團隊獲得二等獎。

卓莉說:“‘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應該是豐富多元的,要讓思維在課堂中碰撞出更多創新火花。陜西科技大學正在努力為高質量發展貢獻人才力量,著力培養德才兼備、理論扎實、崇尚創新、注重實踐的新時代管理人才。”

來源:陜西日報

責任編輯:黃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