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臨渭區現有6所普通高中(1所民辦),其中3所省級示范性高中,3所省級標準化高中,共有學生10867人。2022以來,臨渭區嚴格按照省市要求,充分吸收改革先行地區的成熟經驗,圍繞硬件設施、課程改革、學校管理、教育評價、師資力量等方面,補短板、強弱項、夯基礎,全力做好高考綜合改革各項工作。

一、強化高考綜合改革的社會認同感

為確保高考綜合改革工作平穩落地,臨渭區積極宣傳動員區域內教育工作者和家長解放思想、主動接納、重構理解和認識,堅持協同推進,進一步銜接高校招生端的牽引作用,完善中學端的推動作用和社會端的助力作用。不斷加強培訓學習,明確學校的責任擔當,大力宣傳以學生為中心的價值導向,多渠道解決家長的后顧之憂,強化教師的專業引領作用,廣泛凝聚學校、學生、家長、教師和社會的思想認同,在全區上下形成對于高考綜合改革的共識與合力。

二、全力做好高考綜合改革的保障工作

一是前瞻性謀劃,落實組織領導保障。臨渭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高考綜合改革工作,成立臨渭區高考綜合改革工作領導小組,強化統籌協調,先行先試,推動全區高考綜合改革“蹄疾而步穩”。區教育局成立教育系統高考綜合改革工作領導小組,下設工作專班,設在臨渭區教研室,負責高考綜合改革的日常工作。同時,成立高考綜合改革專家指導團隊,制定《臨渭區高考綜合改革工作方案》和《臨渭區高考綜合改革工作任務清單》,多次召開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會議,研究部署高考綜合改革相關工作。

二是多途徑補短,落實辦學條件保障。我們按照最新《陜西省教育質量提升督導評估316工程指標體系(普通高中)》,參照“3+1+2”的選課模式,采取學校自評和專家實地調研相結合的方式,對全區普通高中基礎條件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調研和分析,及時厘清突出問題,建立問題臺賬,提出整改建議,形成調研報告。我們對各校的實驗室、學科專業教室、信息技術教室等功能部室進行統籌規劃,對全區的設施設備及教師進行了統籌調配。同時,制訂了高考綜合改革基礎條件三年提升計劃,投入專項資金用于高中學校基礎條件的改善。

三是系統性培訓,落實管理和師資保障。推進高考綜合改革,教師培訓是關鍵。我們采用“分層分類,請進來、走出去”和“集中培訓、網絡研修”相結合的培訓模式,圍繞選課走班、教師發展、生涯教育的實踐與研究和高中育人模式轉型等內容,對教育局領導干部、高中校長、管理人員和教師進行分層次、全方位系統培訓。除積極參加渭南市教育局組織的相關培訓外,先后分兩期共派出150余名高中骨干教師赴南京參加“新高考”專題培訓,組織100余名校長、副校長及骨干教師參加“新高考 新課程 新策略”專題培訓,組織教師參加臨渭區心理健康、生涯規劃、選課走班、綜合素質評價和教師信息能力提升等專題培訓。我們還組織臨渭區教育局管理人員、高考專班成員、專家團隊、高中學校管理人員及骨干教師共90余人赴江蘇南通參加新高考培訓,組織全區新高一年級教師進行了新高考、新課程、新教材的全員培訓。

四是多元化構建,落實綜合素質評價保障。我們不斷完善《臨渭區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辦法》,從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社會實踐等5個方面,規范實施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將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常態化,確保過程公開透明,內容真實準確,同時做好與“陜西省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信息管理平臺”的對接準備工作。

五是深層次研究,落實新課程、新教材實施保障。我們認真研究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相關要求,不斷深化改革,制定了《臨渭區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意見》,模擬實施課程改革和課程設置、課程內容、學分評定及時間安排,充分發揮課程在學校育人中的核心作用,促進課程、教材、教學、考試、評價、招生等環節有機銜接。

六是多層級開展,落實宣傳氛圍保障。我們在“臨渭教育”微信公眾號上開辟“高考綜合改革”專欄,及時發布省市高考綜合改革相關政策信息,及時解答群眾難題。各普通高中學校通過微信公眾號、校園廣播、家長會等途徑,加大對高考綜合改革相關政策的宣傳解讀力度,讓教師、學生及家長都能及時了解、掌握高考改革帶來的新變化,主動適應改革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高考綜合改革是時代前進的體現,是教育發展的必然。渭南市臨渭區將認真研究部署今后的各項工作,扎實推進,以更高標準、更嚴要求、更細舉措把改革抓深、抓實、抓出成效,以實際行動為老百姓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

作者單位:陜西省渭南市臨渭區教學研究室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