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洛川縣先后被授予“國家級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縣”“全省特殊教育先進縣”“全省幼教工作先進縣”等。2018年,通過了“國家級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和陜西省“雙高雙普”縣評估驗收。全縣教育事業呈現出全面進步、繁榮發展的良好局面。立足洛川縣教育事業發展實際,縣委縣政府印發了《中共洛川縣委 洛川縣人民政府關于實施“教育奠基”戰略的若干措施》,為洛川縣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基礎,指明了方向。記者走進延安市洛川縣,就落實“教育奠基”戰略,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專訪了延安市洛川縣教育科技體育局局長王兆平。

記者:請談談“教育奠基”戰略是如何體現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

王兆平:洛川縣第十八次黨代會提出“教育奠基”戰略,彰顯了新一屆縣委順應群眾期盼、著眼長遠發展的戰略謀劃和堅定決心。“教育奠基”戰略從四個方面展開部署:提高認識、明確目標,全面實施新時期“教育奠基”工程;精準發力、多措并舉,全方位奠定縣域教育發展基石;堅定信心、接續奮斗,全面推進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強化領導、落實責任,確保“教育奠基”工程高效推進。同時,“教育奠基”戰略安排部署了推進縣域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具體措施:一是科學預測學齡人口增長趨勢,加快教育集中區建設,新建小學2所、初中1所,增加學位5000個以上,全面推進學校標準化建設,下功夫解決義務教育“城鎮擠、農村弱”的問題。二是統籌推進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建立城鄉學校協同發展機制。三是貫徹執行《陜西省義務教育學校課程與教學管理指南》,規范教育教學管理。四是開展優秀教學成果培育和推廣應用工作,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

記者:立足洛川實際,洛川縣教育科技體育局在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過程中有哪些難點,是如何破解的?

王兆平:洛川縣教育科技體育局對照評估指標和創建任務,直面制約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突出問題,加快補齊短板弱項,促進教育向優質均衡發展邁進。針對教師隊伍結構性短缺問題,我們近年來累計招錄教師547名,重點配齊配強體音美勞專業教師,組織1569名教師參加“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等各類業務培訓,“三級三類”骨干教師占比由2016年的0.5%、2%、6%提高到2%、4%、7.5%,有效緩解了師資短缺問題,年齡、學歷、專業結構持續優化。針對優質生源外流問題,我們堅持將提高辦學質量作為治本之策,創新教育管理,強化校園長配備,加強教育科研。近三年來,1400余名學生返回鎮街就近入學,各鎮中心小學在校學生由過去的近300名增加到近500名。針對辦學條件不優問題,我們持之以恒抓投入,在縣財政極為困難的情況下,累計投入1.5億元,改、擴建學校13所,總共增加校舍面積8.1萬平方米,全面完成54所學校的旱廁改造,配建標準化操場,增加學位4000余個。針對鄉鎮優質教育資源匱乏問題,我們投資740余萬元,創新實施遠程同步互動智慧課堂試點項目,由洛川縣城區東關小學、北關小學、豐園小學分別與3所鄉鎮小學14個教學班實行“一對一”遠程同步互動教學,實現遠程智慧課堂點對點實時交互,讓鎮村學校享受同城市一樣的優質教育資源。

記者:洛川縣提出以“協調發展各類教育”來推動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請您介紹一下具體是如何進行統籌協調的?

王兆平:主要從以下五個方面協調推進這項工作:一是促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優化配置學前教育資源,構建覆蓋城鄉、布局合理、規范優質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推進縣域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創建工作。二是促進義務教育公平而有質量發展。建立城鄉義務教育學校協同發展機制,改善鄉鎮辦學條件,均衡優質師資配備,擴大遠程教育覆蓋面,全面推進學校標準化建設,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三是促進普通高中多樣特色發展。推動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加快構建選課走班管理機制,完善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和評價體系,加強學生發展指導。四是持續推進職業教育增值賦能發展。鞏固職業教育“類型教育”地位,落實國家職普比政策,科學確定中職招生規模。改善中職學校基礎辦學條件,實現中職學校辦學條件和教學基本要求“雙達標”。五是規范民辦教育發展。落實義務教育的“國家事權”地位,強化政府責任,圍繞“嚴格控制增量,逐步消化存量”總目標,全面規范民辦義務教育發展。

記者:為提升教育質量,洛川縣是如何完善教育評價體系的?

王兆平:一是改革中小學校、幼兒園評價體系,堅持把立德樹人成效作為根本標準,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二是改革教師評價,堅持把師德師風作為第一標準,突出教育教學實績。三是改革學生評價,堅持以德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樹立科學成才觀念,實施“‘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四是完善德育評價,強化體育評價,改進美育評價,加強勞動教育評價,嚴格學業標準,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五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賦能教育評價,不斷提高教育評價的科學性、專業性、客觀性。

記者:洛川縣各學校如何落實“五項管理”?下一步將采取哪些舉措進一步提升教育質量?

王兆平:洛川縣“五項管理”政策的落實情況,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全面落實。各校按照教科體局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推進“五項管理”工作實施方案》,對落實手機、睡眠、作業、讀物、體質五項管理的工作情況進行了詳細的安排部署,成立了工作專班,明確了各級責任,確保市局印發的“二十條”管理措施落到實處。截至目前,在規定時間完成書面作業的學生由“雙減”前的67%提高到100%。二是做到兩個并重。“減負”和“提質”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做到持之以恒、久久為功。將校內減負提質作為“雙減”工作的治本之策,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提高作業管理水平、提高課后服務水平、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做到教師應教盡教、學生學足學好,使學生學習更好地回歸校園。三是創新課后服務。創新課后服務方式,整合課后服務與課程計劃,打通課上與課后、校內與校外、學校與學校之間的壁壘,安排音樂、美術、體育等優秀教師跨校區授課,邀請書畫家、非遺傳承人、志愿服務者等參與課后服務兼職授課。推行課后服務,實現了義務教育學校全覆蓋,自愿參加課后服務的學生比例由88.6%提高到99.2%。四是持續整治校外培訓機構。按照省市要求,學科類培訓機構實現清零,并一律停止審批新的學科類培訓機構。制定了《關于校外培訓機構專項督查工作實施方案》,對各校外培訓機構落實“雙減”要求情況進行專項督查,堅決杜絕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從事學科類培訓。

關于進一步提升教育質量,我們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做實質量管理,確保高質量發展。一是堅持立德樹人。統籌推進中小學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推進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對標新時代話語體系,不斷加強和改進校園文化建設,營造新時代良好教育生態。二是嚴格教學管理。深入貫徹落實《關于推進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及時修訂完善學校教學管理辦法和質量獎懲細則,向嚴格、精細的管理要質量、要效益,確保高質量發展各項措施落地有聲、行之有效。三是提升課堂質量。深化新高考、中考背景下的教育教學改革研究,充分發揮課堂的主渠道作用,持續優化教學手段,扎實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傾心盡力打造智慧課堂、高質量課堂。

做優教育科研,引領高質量發展。一是加強隊伍建設。要充分發揮省市教科研項目的支撐作用,在教研員隊伍建設、新入職教師培訓、常規教學管理、教研教改、課題研究、教學視導、質量管理等方面創新舉措、持續發力。二是強化學科引領。不斷完善學科工作室考核管理辦法,全面加強對學科工作室的業務指導,持續發揮學科工作室在促進教科研,引領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方面的戰斗堡壘作用。三是建立監測體系。建立健全中小學教育教學質量評估體系,制定過程性質量標準和結果性質量標準,形成涵蓋基礎教育所有學段、全部科目的質量監測體系,引領教育高質量發展。

持續推進“減負提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完善“健康知識+基本運動技能+專項運動技能”體育教學模式,強化“健康學校”建設。大力推進學生近視、肥胖和學校傳染病防治等綜合防控。抓好心理健康教育,培育健康心態,增強學生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持續推進“三節一會”制度化,廣泛開展傳統文化、高雅藝術、戲曲戲劇進校園等活動,積極創設以美育人的校園文化氛圍。推進勞動教育示范校創建,探索建立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齊抓共管、協同實施的勞動教育機制,豐富勞動教育形式,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記者:感謝王局長的精彩分享,相信洛川教育未來會更美好!

責任編輯:張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