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我曾以學生的身份來延安求學;

畢業以后,我曾以游客的身份來延安旅游;

2023年,我第一次以記者的身份來延安工作。

我和同事駐校的地方是延安棗園小學,它位于寶塔區棗園街道辦莫家灣村,是延安市委市政府于2013年為了整合優化城區教育資源,在原延安市第二中學基礎上改建的一所市教育局直屬的全日制公辦寄宿制小學。

C:\Users\劉琰\Desktop\棗園駐校資料\延安棗園小學.jpg

用延安精神掌舵領航、堅定前進方向

站在教學樓外,“用延安精神育人”幾個大字異常醒目。據張改琴副校長介紹,棗園小學其實從建校初期就堅定地確立了“用延安精神教書育人”的教育理念。作為延安精神的發源地,延安有豐富的教育資源和得天獨厚的優勢,學校就結合地域和自身特點,在不斷的探索實踐中,將延安精神教育融入到課堂之中、課外活動之中、家庭教育之中、社會實踐之中,在做到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同時不斷研究創新,把延安精神與課堂教學、德育教育、學校管理、師德建設、校園文化建設、法制宣傳結合起來。“看,這就是我們的校訓。”張校長指著綜合樓外墻上的字說,“‘超越每一天’,鼓勵全體師生天天有收獲,日日有進步,年年有超越!”駐校時間雖然短暫,但是,我能感受到學校里的人都在延安精神的沐浴下、在紅色革命傳統教育的熏陶中成長著。

aaf7a40d54e2222a2c563e2fd3c99e5

微信圖片_20230609085119

許麗雅老師是原延安市第二中學留下來的教師,從中學教師到小學教師,角色的轉變讓她一時難以適應:“我感覺自己都不會當老師了,真是教不了這么小的學生啊!”可誰又能想到,通過五年的奮斗,那個不會教小學生的她成了學校第一批“陜西省教學能手”,獲得了“陜西省優秀教師”稱號。而她并沒有止步于此,在后來的教學中,她力求創新,努力鉆研,反復實踐,還摸索出了一套繪本教學方法,填補了全校英語繪本教學空缺,并多次作為延安棗園小學支教志愿者送教下鄉。“在我們棗園小學,我終于成長為一名合格的教師了!”許麗雅老師謙虛地說。

用延安精神攻堅克難、筑牢發展基石

棗園小學雖然是寄宿制學校,卻也有著它的獨特性:一至三年級學生走讀,四至六年級學生住校,這就使學校教學、管理工作有其復雜性。張鑫澤同學告訴我,他剛住校那會不太適應,很想媽媽。經過學校的努力,2021年被確定為陜西省首批智慧校園示范校,有了智慧黑板、電子班牌,校園無線網全覆蓋。“老師讓我去電子班牌掃臉找家長!”現在張鑫澤和同學們一有時間就會擠在電子班牌前,查收爸爸媽媽給他們的留言,聽到熟悉的聲音一個個都笑得像花兒一樣。張園是一位五年級學生的家長,也是學生公寓的生活老師。“宿舍樓啥都不缺,有醫務室、心理輔導站、宣泄室,水龍頭有熱水,宿舍有飲水機……還有我們這一群人,我們在這里幫助娃們解決具體問題呢!”這些話是她最常給其他家長說的,家長們一聽就都放下心來。

微信圖片_20230609085104

微信圖片_20230609085112

棗園小學現有教學班33個,學生1526名,教職工116名,吃飯是個大活動。我們從一樓走到三樓,發現了一個有趣的事情:這里的學生吃飯竟然可以玩剪刀石頭布!這是怎么一回事呢?其實這是同學們和食堂阿姨之間在對“暗號”:舉起剪刀手“阿姨加點菜”;高舉小拳頭“阿姨,這里還想吃個饃”;伸展五指“give me five”其實在說“阿姨,給我再來一碗粥”。這樣一來,食堂阿姨只需“見手行事”。遇到問題不回避,集思廣益地攻克難題,一招解決讓人頭疼的用餐秩序及用餐禮儀的問題。在棗園小學像這“小事”還有很多,但都讓我看到了他們攻堅克難的決心和信心。

用延安精神激發干勁、匯聚奮進力量

 

延安的早晨是清亮亮的,吃過早飯,我們喜歡跟著張校長在操場上站半個小時,看著背書包的學生蹦蹦跳跳地走進教學樓,會和路過的老師們打招呼。在很多次“偶遇”后,我們和不少老師都成了朋友,課余時大家坐在一起“拉話”。

在和學校教科研室主任高一入老師拉話時,我就覺得這位老師身上有股子不服輸的韌勁,在翻看她的個人簡介時,我在不停地說著“哇哦”,滿滿四頁內容,從獲得榮譽稱號到教科研獲獎,從多項課題研究順利結題到擔任評委、送教下鄉,我感受到了一位教師成長之路上噴薄而出的力量。高老師現在也是學校“青藍工程”指導教師,17年的教育生涯,讓她對教師這個職業深刻的領悟:“只有老師想明白,才能教明白!”她認為教師就得凝神聚氣要把專業發展進行到底,要善于思考。

_10A8560

_DSC4465

學校德育處主任惠寧老師在“用延安精神教書育人”專項課題開題暨課程思政一體化建設推進會做匯報時,說過這樣一句話:“進行創新是開展特色活動,開發系列課程,將延安精神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這句話讓我回想起了來到學校第二天聽的那節體育課。

“長征路上,我們會遇到各種追擊和困難,你們準備好了嗎?”師寶玉老師剛提出問題,一句洪亮的“準備好了”便回蕩在操場上空。這節課以情景教學的方式讓同學們重走長征路,教授的是障礙跑中繞、跨、爬動作方法,涵蓋體育、思政、語文、歷史等多學科內容。“戰士們,我們剛跨越長板山,請大家總結經驗,就地談論如何快速同時跨越長板山和打古山。”“我發現在長征途中,有個女戰士摔倒后立刻爬起來,以頑強的毅力堅持到最終的勝利會師,讓我們為她的鼓掌!”同學們上完課后久久不能平復激動的心情。師老師專業的知識儲備、較強的語言組織能力、充沛的情感帶入、細致入微的觀察能力,也讓我和同事豎起大拇指感嘆道:“我們的體育老師變樣了!我們確實得改變對他們的刻板印象了!”而課后體育教研組的老師們立刻聚在一起復課討論時,又你一言我一語提出了很多建設性意見,紛紛表示這節課還可以再下工夫磨一磨。

微信圖片_20230609091139

陶行知先生說過:“要想學生好學,必須先生好學,惟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張校長告訴我們從棗園小學建校開始就一直在扎實推進教師隊伍建設和培養工作。學校目前已有省級教學能手8人,市級教學名師5人,市級學科帶頭人14人,市級教學能手16人,有5人榮獲陜西省中小學德育工作先進個人,1人榮獲陜西省優秀教師,有5人榮獲延安市優秀教師;正在研究的有一項省級規劃課題,4項市級“用延安精神教書育人”專項課題,3項市級規劃課題,7個市級微型課題。在棗園小學骨干教師、青年教師結對幫扶,共同為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貢獻自己的力量。

用延安精神涵養初心、展現紅色校園新風貌

“我們一直在要求老師把延安精神和的具體教學工作對接起來,杜絕‘兩張皮’現象,真正讓延安精神去培養、影響一屆又一屆的學生。”張校長說出了學校的“初心”,我就想有機會了一定要悄悄“檢查”一下這個“初心”的執行效果到底怎么樣。

_DSC2514

20230530思政課 (1)

在兒童節這天我認識了五年級的喬佳雪。我找準時機開口就問:“昨天你參加了主題為‘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思政課大講堂,老師說了那么多你有沒有感悟啊?”沒想到小姑娘大大方地分享了她對社會主核心價值觀的理解。過去考試失利時,她為了躲避批評,總是找各種理由搪塞父母,“學了這課后,我知道自己錯了,沒考好不要緊,要受得了批評,更要知錯就改,下次再努力就好。最重要的是實事求是,講誠信!”我相信這節課的主講人白文娟老師如果聽到這句話,一定會備感欣慰,孩子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在向她結課時的那句話邁近:做好自己,努力成為優秀的新時代好少年!

微信圖片_20230609085056

_10A7675

在延安棗園小學駐校的一周,充實且難忘,我們在紅故事進校園活動中,聽到了92歲的老紅軍李福功爺爺講述戰斗的艱險,和孩子們一起體會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在儀式感滿滿的新隊員入隊活動中,感受到了新時代少先隊員的新風貌;在勞動實踐基地活動中,和同學一起學會了鋤草和修剪西紅柿苗;在“用延安精神教書育人”專項課題開題儀式上,感悟到了用嚴謹科學的態度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周時間,我們和一群努力的人從陌生人變成了朋友。忽然想起在學校里結識的侯怡可同學,即將畢業的她在回顧六年的校園生活時說了一句話:“努力真的很有用!”

在“小麥覆隴黃”的季節里,我們來到延安棗園小學,滿眼金燦燦的“麥穗”,我拿起手中的筆,記錄這里曾經發生和正在發生的故事;在“開鐮便覺暖風香”的季節里,我們離開延安,在火車上展開手中的筆記本,里面滿是豐收的喜悅!

責任編輯:王波